这是一块非常大,玉质极佳的绝世美玉雕琢的玉璜。
玉璜造型非常美感。
雕琢得非常精致,器表打磨得非常精细,厚薄均匀,边角端正,轮廓分明,以及减地浅浮雕手法,满密的阴线刻,无一不表明夏代先民已经拥有以及熟练掌握了极高的雕琢工艺。
纹饰也非常精美,象征着夏代先民社祭,礼云神的原始的宗教观念‘因土地需山川之气而致时雨,云行雷响方能有雨’的而在玉器上雕刻的云雷纹,琢刻精致,立体感强,和谐而有韵律,形成一种磅礴的气势和神秘的审美效果。
展厅里所有人都被这件玉器给震撼到了,质地细腻,湿润,莹和光洁,在灯光的折射下,散发着玉质的光泽。
绝世美玉!
极器玉器。
用‘绝世美玉’‘极器玉器’这些最美好的形容词语才能形容这块玉璜的美,给人带来的极大的感观冲击。
一些爱玉的游客看着在柔和的灯光折射下,玉璜散发玉质光泽,仿佛玉里都浸着水一样,水润而光泽,眼睛里露出痴迷的眼神。
就像柔和的灯光里的绝世美人一样。
恨得马上就拥有它,每天抱着‘绝世美人’睡觉。
可惜了。
不能拥有‘绝世美人’。
纵是拥有数十亿,上百亿的财富也不能得到它,是一个非常大的遗憾。
这块玉璜作为托尔图加岛博物馆的镇馆之宝,珍而重之地入藏在博物馆地下库。
可想而知,陈锐的重视程度。
非卖品。
现在有机会近距离的欣赏到这块玉璜,机会难得,非常少。以后,想欣赏到这块玉璜,可能都没机会了,只有在图片上YY一下‘绝世美人’了。
要知道,博物馆的地下库并不是经常开放的。
以后,可能只有极少一部分人才能进入博物馆地下库,就像大英博物馆中国馆的《女史箴图》,收藏在斯坦因密室,看过这幅摹本的十个指头数得过来。
‘你们看,玉璜上有铭文。”忽然一个游客大声惊呼一声,道。
铭文有三个字,线条笔直回旋,跟柔和的回旋线条组成的云纹以及方折角的回旋线条组成的雷纹连在一起了。
一开始,大家都被玉璜的玉质,纹饰,以及玉璜上表现的各种雕琢技法给吸引了,根本没注意玉器上的铭文,或者很多人下意识地将三个字铭文当成了云雷纹组成的一部分。
直到从大家从对‘绝世美玉’‘极品玉器’的震撼回过神来,才注意到玉璜上的一些细节。
被云纹和雷纹环绕的三个铭文。
“这不是甲骨文,金文,象形文一些中国的古文字,但又感觉有点类似,......。”一个头发花白的老人仔细看了一下玉璜上三个铭文说道。
确实,甲骨文,金文,象形文以及夏篆是一脉相承的。
象形文是最古老的文字,来自图画文字,由各种实体事物衍化而来的。
夏篆承于象形文,在象形文的基础发展衍化而来。
甲骨文承于夏篆。
金文承于甲骨文。
一脉相承的。
因此,老人感觉玉璜上的三个铭文感觉有点类似于甲骨文,金文,象形文,又不是甲,金,象。
“唐老!这确实不是甲骨文,金文,象形文。”一个大约40多岁,戴着眼镜,非常儒雅的中年人轻轻地挤开人群走了过来,“这是夏篆,我的老师也参与了夏文明之光小组,通过从陈锐手上回购的1240多件夏代青铜器,青铜器上的铭文,破译出了数百个夏篆。刚好,这件玉璜上的三个铭文在破译的数百个夏篆有出现过。
三个铭文应该‘旨下示’,乐于接受来自上天或祖宗神灵的启示或训示。如果我没猜错的话,......这块玉璜就是那件传说中的玉器。”
“传说中的玉器!?夏朝!不会是......夏后氏之璜吧。”唐老说到夏后氏之璜的时候由于内心异常的惊讶声调陡然高了起来。
“是的,夏后氏之璜作为夏朝最重要的礼器器物,在从陈锐手上回购1240多件夏代青铜器中,有好几件青铜器的铭文上都记载有夏后氏之璜。因此,我们一直怀疑夏后氏之璜在陈锐手上,果然......。”中年人转头看了一眼在柔和的灯光下,像绝世而独立的玉美人一样的夏后氏之璜,脸上露出复杂的表情。
这样一件国之至宝,华夏神器应该出现中国,在中国向国人展出,而不是在海外,尽管陈锐在中国人。
“夏后氏之璜!”
唐老陡然高了起来的惊讶声周围的游客都听到。
轰!
周围的人群顿时炸开了,像烧开的水一样沸腾了起来。
“不会吧,这件玉璜是传说的夏后氏之璜,不是早就消失了吗?最后记载好像是夏朝灭亡好像就不知所踪了。”
“是啊,我还一直以为古籍中记载的天下三大至宝,和氏壁,夏后氏之璜,明月珠,除了和氏壁外,夏后氏之璜,明月珠是传说中的东西,毕竟三件至宝上都有非常多的神话色彩,原来,夏后氏之璜真的存在,就在我眼前,我亲眼看到夏后氏之璜,感觉做梦一样,能用亲手摸一下就好了。”
“太让人震惊了,夏氏后之璜,称中国国宝一点也不过,足可以当得上中国稀世国宝,我现在很想知道与和氏壁齐名的夏后氏之璜意外的出世传到中国,会是怎么一个震惊的情况,举国震惊 ,举国欢腾!”
......
“夏后氏之璜是什么东西啊?”有人问道。
看着旁边沸腾起来的人群,个个露出一脸震惊,惊讶的表情,很多人甚至失态地拼命往护栏里面挤,像疯了一样。
好在旁边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及时制止,才没有因为夏后氏之璜的出乎意料的出场而造成踩踏悲剧。
“和氏壁知道吗?”
“知道,和氏壁就是传国玉玺,天下之至宝,皇帝正统神器。每个中国人都知道。不过,这跟这块夏后氏之璜有什么关系。”R1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