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位师傅,能放下香炉,让我看一看吗?”杨奕开口道。
那三位和尚有点迟疑:“施主,此物是我们寺庙的传承之宝,你们千万不要惦记。”
杨奕点头:“放心吧!我只是看一下,另外,能让你们方丈请来一下吗?我有几个问题,想要请教方丈。”
其中一名和尚颌首,然后走出去。那香炉,大家都是知道的,据说传承了好几百年,断断不会卖出去的。
杨奕才认真观察那个香炉,造型非常精美,表面的浮雕栩栩如生。
而王军、陈浩文,见杨奕那么看重,就知道不简单,于是也认真对待起来。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这种铜质香炉有点熟眼,跟上次与王世忠他们看到的有点像。
“不会是宣德炉吧?”王军震惊道。
他越看,越觉得就是宣德炉。这个炉子,断断不会是赝品,他以前来,就看到过这个炉子的。寺庙总不能弄一件假的香炉骗人吧?
“这座寺庙历史应该有几百年,很可能就是明朝时期就建立的。”杨奕开口道。
那两个和尚一惊:“施主,你怎么知道?”
杨奕笑着解释:“这个香炉,就是明朝时候铸造的。所以,我猜测你们寺庙也差不多是那个时候建立的。而且,在以前名气应该还不小。不然的话,得不到这个香炉。”
两个和尚露出佩服的目光,通过一个香炉,就说出那么多,真是了不起。
杨奕也确实没有猜错,他们寺庙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朝。那个时候,他们寺庙是有点风光的,在附近这方圆上百里,都是名气不小。
“阿弥陀佛!施主真是一双慧眼。”一个和尚郑重地施了一礼。
“这位师傅谬赞,这不算什么本事。香炉的文化其实源远流长,里面的知识很丰富,就跟你们佛教一样高深。”杨奕说道。
香炉不但是佛寺中的佛门法物,也是华人家庭中必备的供具。中华民族文化开发得很早,古时候的人,就常以焚香木熏居室以除臭秽,所以古人读书弹琴,喜欢先焚一炉香,可以净杂念而使精神集中。重视钦水思源,慎终追远是中国人的美德,所以自古以来,华人都拜天地神祇,祭祖先;上香表示敬意,是祭拜仪式中的一个主要项目,香炉就派上用场了。
这种物品本来只供焚香用,后来被爱好古物的人收藏,成了人们玩赏的古董和艺术品了。于是,年代久远、质料名贵、雕工精美的香炉,价值不菲,已失去焚香供养的意义了。
“如果是宣德炉真品,那就值钱了。”王军说道。
一直没开口的和尚忽然吞吞吐吐询问:“值……值钱?那……那值多少钱?”
他知道,现在寺庙比较缺钱。这个香炉,如果能解决他们现在的困难。说不定是可以转让出去的,这尽管也是寺庙的传承之物,但并不算是核心的传承之物。最重要的佛宝,应该是那些佛经之类。
大家看到的这尊佛像也算是,肯定不能转让的。但香炉就不一样,换了一个炉子其实关系也不是很大。
王军他们相视一眼,然后沉默几秒钟:“如果是宣德炉,拿出去拍卖的话,上千万不成问题。”
那两名和尚眼睛忽然瞪大,上千万是什么概念?他们数不过来。只要有三两百万,就能很好解决他们现在寺庙的困境。
此时此刻,外面走进来三四个和尚,其中方丈就在里面。
“三位施主有礼了。”方丈一格合礼。寺庙是一个很讲究礼节的场所,这些正宗的和尚,更是讲究礼不可废!
“方丈大师,我想问一问这尊香炉的来源,不知道方丈能跟我说一说吗?”杨奕问道。
他基本上已经确定,这就是真正的宣德炉,而不是后来仿制的。从炉子的造型,纹饰、包浆、构造等等,都表明了这一点。
竖眼看到一道宝光,非常明亮,也可见这是一件很值钱的宝物。结合起来,似乎已经没有什么好怀疑的。
“这尊宝鼎呀!”老方丈开始陷入沉思。
他们寺庙是有记载的,从寺庙的建立开始,就开始记载这几百年来,所发生的一些大大小小的事情。
而香炉的由来,也有记载,却不是很多,好像是祖师爷们故意隐藏它的存在一样,三言两语。
宝鼎也是佛教的称呼,这香炉,其实也算是一件佛器,供奉在这里那么久,早就被香火开了光。
除了方形的香炉外;圆形的香炉,都有三足,一足在前,两足在后,是如法的放置;常以之譬喻佛教中的三宝,缺一不可。
佛事仪式开始,都先唱香炉:“宝鼎热名香,普遍十方………”、或“炉香乍热,法界蒙熏……”等赞语,唱到“弟子虔诚热在金炉上……”的时候,寺中的住持或代表,就会绕到正中圣象前跪下来,恭恭敬敬的献上三枝檀香,以此一瓣心香,表示对佛菩萨的敬意。
“从记载里面,我们得知,这叫三香升天炉,是御赐的一件宝物……”方丈开始将这香炉的信息说出来。
王军等人听后,又问了寺庙什么时候建立等,最终确定,这香炉百分之九十,就是传闻中的宣德香炉。
明代宣德三年创制铜炉,遂开铜铸香炉之先河。宣德炉配料严格,冶炼尤精,一般须经过六至十二炼。宣德炉最妙在色,其色内融,从黯淡中发奇光。史料记载有四十多种色泽,为世人钟爱。
而眼前这尊香炉,从颜色上看,也是暗隐奇光。不过,应该还算不上当时宣德炉的精品,在金属融合上面,好像做得还不够。
“师傅,这位施主说,我们的宝鼎可能价值上千万。”之前问价格的那和尚插.进来一句话。
全场的和尚顿时目瞪口呆,即便是方丈,也面带惊色。他知道,这宝鼎是御赐品,肯定是宝物,但从没有想过那么值钱的呀!
“当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