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五五章 昭仁公主(1 / 1)

宜嫔乌兰图雅生了女儿,已经非常熟悉汉人化的兰妃海兰珠担心崇祯皇帝会不高兴。!

包括宜嫔乌兰图雅本人在内,得知生下的是个女儿之后,心情也十分的闷闷不乐。

即使储秀宫的这几个来自科尔沁的妃嫔不熟悉汉人的化,不懂得汉人皇室多子多福的传统,她们也知道生个儿子肯定更能讨得崇祯皇帝的欢心。

因为重视子嗣,重视男丁,重视父系家族血脉的传承,在蒙古草原的各个部落之,也与原汉人的习俗完全一样,甚至更有过之而无不及。

也因此,宜嫔乌兰图雅提前几日但却非常顺利地剩下了一个女儿之后,兰妃海兰珠、宜嫔乌兰图雅本人,以及一直守在储秀宫的乐安公主等皇亲与勋贵之家的命妇们,人人都不知道应该以什么样的方式去向皇帝禀报这个提前到来的“喜讯”。

然而不管怎样,这是崇祯皇帝的第一个孩子,不第一时间去禀报这个消息肯定是不行的。

于是,同样一直在储秀宫守着的王承恩,成了这个最合适的人选。

不过最终的事实证明,储秀宫的那些人都想错了,或者说想多了。

来自后世的这位崇祯皇帝,完全没有这个时代通行重男轻女的想法。

当闻讯而来的崇祯皇帝,从乌兰图雅的怀,亲手抱起包括在锦缎之的那个肉呼呼胖嘟嘟的女婴之时,他那谨小慎微而又温柔异常的动作,以及那种发自内心的满脸洋溢着的激动与喜悦,让海兰珠和乌兰图雅,还有提心吊胆地守在储秀宫弄这处偏殿里的宫女稳婆们彻底地放下了心。

崇祯皇帝当然考虑过乌兰图雅肚子里的孩子是男孩还是女孩的问题。

但是他却不像皇后或者朝的一些勋贵大臣们那么忧心忡忡。

这个世界何其广大!有的是地方可以分封!

而如今的自己又是何等的年轻,他有的是时间,去改变或者说去改造大明朝的方方面面。

有嫡立嫡,无嫡立长。

这是国历代汉人王朝的传统,更是大明朝的传统。

对于这个传统,如今的这个崇祯皇帝并不反对,但是不反对却也不意味着他一定要遵守。

如果皇后有儿子,而且儿子们也很聪明睿智,那么当然要按照这个立嫡的传统来办。

但若是其他妃嫔的儿子更优秀,更有能力将大明朝带向一个自己希望的方向,那么他也不会仅仅因为谁是嫡子更偏爱谁。

后来的满清王朝,虽然有各种各样让他感到深恶痛绝的东西,但是康熙以后秘密立储的制度,却颇有可取之处。

在儿子们的各方面情况都差不多的情况下,他当然也不会冒天下之大不韪,去改变嫡长子继承制的传统做法,当然会以皇后生的嫡子为优先。

但是若皇后生的儿子们实在是不争气,那么他也不会局限在这个传统的宗法制度之不敢越雷池一步。

毕竟大明王朝或者说大明这个华夏汉人王朝的延续与复兴问题,可这个嫡庶之争要重要的多了。

如果皇后或者其他哪个嫔妃生了儿子,如今这个崇祯皇帝也不会把他们一直留在自己的身边,留在这个被宫女和太监们环绕着紫禁城长大。

到了一定的年龄,他是一定要让他们出去吃苦受累,在历经磨难之成长的。

当然,女孩儿的话,那算了,安安静静地当个尊贵的公主好了。

且说崇祯皇帝、周皇后以及同样闻讯而来的懿安皇后等人,在乌兰图雅生产的当夜,前呼后拥地来到储秀宫探望,让海兰珠和乌兰图雅以及储秀宫的宫女太监们全都放了心。

崇祯皇帝和皇后的这番作为充分表明了皇帝对这位新生的长公主的重视与喜爱,同时也打消了宫许多人的疑虑,彰显了储秀宫的地位。

崇祯皇帝在储秀宫毫不掩饰自己对这位新生的长公主的喜爱,连夜让人传来了司礼监的掌印太监曹化淳,当场传旨晋宜嫔为宜妃,并将养心殿后面,也是乾清宫西侧距离乾清宫最近的永寿宫,赐给新晋的宜妃,只待长公主满月之后,即令宜妃携女入住。

崇祯皇帝很高兴,但是周皇后和懿安皇后却崇祯皇帝还要高兴。

自从宜嫔怀孕的消息确定之后,周皇后对储秀宫的兰妃、宜嫔等人热情不起来了。

除了兰妃带着宜嫔等人到坤宁宫问安之外,周皇后很少亲自到储秀宫来探望怀了孕的宜嫔。

但是此时,周皇后不仅亲自过来了,而且还立刻同意了崇祯皇帝对乌兰图雅封号的提升。

与此同时,还给新晋的宜妃带来了许多支贵重的高丽参,赐给了宜妃大量贵重的金银器具。

甚至包括皇后自己在怀孕之后,闲来无事,亲手剪裁缝制的一套套婴儿衣服鞋帽。

而一直与周皇后姐妹情深的懿安皇后张氏,也给新晋的宜妃带来了各种各样的补品。

这两位皇后,一个是天启皇帝的遗孀、崇祯皇帝的皇嫂,一位是崇祯皇帝的发妻、当朝的皇后,她们在如今这个没有太后的紫禁城,自然是地位最高的女人。

与尊崇的地位相应的,在如今的紫禁城,这两位掌管着宫正司的女人,自然也是最为富有的女人了。

崇祯皇帝平时的各种赏赐不用说了,光是宫正司通过东厂和宝和公司每年收进宫的金银器皿以及各种珍宝财富,已经是一笔不菲的收入了。

此时得知乌兰图雅生了女儿,心情大好之下,自然出手阔绰。

这么一来,原本横亘在储秀宫与坤宁宫之间的那一道无形高墙,一下子烟消云散了。

崇祯皇帝当然也看出了这其的微妙变化,但是皇后如此开心,也并没有什么不好。

到了第二天,崇祯皇帝以自己与皇后两个人的名义再次奖励了宫的所有太监和宫女,更是重重地奖励储秀宫伺候的御医、稳婆和宫女仆妇,以示对皇帝有了女儿的庆贺。

崇祯皇帝和皇后这么高兴,京师的权贵外戚之家自然也不能无动于衷,以英国公府、定国公府为代表的勋贵世家,也纷纷派了女眷命妇入宫送礼问安。

连带着原本还有些明争暗斗的嘉定伯府、田国舅府,也纷纷向储秀宫赠送了重礼。

到了正月十四,崇祯皇帝终于子翻遍了定国公徐允祯领衔的宗人府送进宫的玉牒之后,为自己的长女赐名微媖,赐封号昭仁公主。

紫禁城有了新生的婴儿,红墙之内的气氛立刻有了不同。

宜妃仍住的储秀宫也好,新封的永寿宫也好,包括其他后妃所居住的宫殿群落之间,宫女太监们似乎突然之间有了干不完了事情,人人都忙碌了起来。

与此同时,紫禁城了新生的婴儿,似乎也焕发出了更多的生机活力,宫女太监们忙碌着,却也充满了欢喜和用不完的力气。

与这件喜庆事儿前后脚到来,还有正月十五元宵节皇极门前的鹊桥会。

一切都像是一年之前发生在这里的故事一样。

来自亲军三卫,来自讲武堂,甚至还有来自御前侍从武官处的年轻武官和低阶小校们,个个都把自己捯饬得像个新郎官一样,兼掌御前侍从武官处事的乾清宫总管太监王承恩的主持下,云集到了皇极门前张灯结彩的广场。

他们要么干巴巴地介绍自己,要么出其不意地展示自己的才艺,与此同时,接受着宫女官和大龄宫女们围观和挑选。

翰林院的书呆子们准备的那些,写在了灯笼的各种灯谜,对这些多数都是大老粗的军官们毫无吸引力,而那些到了年龄,急于将自己嫁出去的宫女官和大龄宫女们,也没有了往常的雅致,去猜那些翰林们写下的什么灯谜了。

这样,随着昭仁公主的出生,也随着元宵夜鹊桥会的继续举办,过去一直阴冷压抑的紫禁城,在不知不觉之间,突然充满了市井生活的那种烟火气息。

那些生活在其的人们,像是被解除了魔咒,或者说被卸掉了无形的枷锁一般,仿佛是刚刚有了生命一般,突然鲜活了起来。

/45/4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