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瞬息逆转(1 / 1)

第六十三章

瞬息逆转

文丑罹难的噩耗是在函谷关大捷的消息紧随其后传到袁绍耳中。[]

“文丑死了?不可能绝不可能呵呵呵,文丑勇冠三军,十个张辽也不可能杀得了文丑”

审配沮授,郭图许攸四人面露震惊之色,似乎难以文丑的死讯。

袁绍却一反常态,表情先是一惊,后猛然起身,表情再一缓,嗓门奇高地说出了一番自欺欺人的话,还在强作笑颜。

接下来,气氛死寂,堂下的四位谋士默然垂首。

是不是真的十个张辽也杀不了文丑?

这个已经无需考究。

张辽能败吕布,郭嘉能擒吕布后再放归,郭嘉的实力或者说郭嘉麾下的将领,绝不可小觑。

作为统领士族声势熏天的袁绍,他可以在政治资本上藐视郭嘉,却不能在排除资历与出身后还敢大言不惭一定强过郭嘉。

张辽,若无败吕布的战绩,他只是默默无闻之辈,文丑,早已是河北名将,名望相比,文丑自然胜过张辽一筹,袁绍麾下的谋士武将,各个都要比郭嘉的手下要高不少,他们或举孝廉出身,或举茂才出身,又或以往就是吃皇粮的官宦子弟,而郭嘉的集团中,戏志才,徐庶,甘宁,高顺,典韦,张辽,贾诩等等太多人物都是出身贫寒,他们没有祖辈留下的名望,没有高人一等的履历,他们是子孙后代家业的开拓者,他们的主公,同样如此。

一百个河北人至少有九十九个认为颜良文丑能够横扫太平军所有将领,这就是名气与威望,却不能代表真实实力。

站在主位上的袁绍摇摇欲坠,他也是自欺欺人,现在,必须要接受事实。

泪水盈眶,缓缓而落。

四位谋士默默拱手后躬身退去,恰逢此时,有人从外冲入堂内。

“主公文丑死了?不可能谁谎报军情?是谁老子砍了他主公文丑呢?”

颜良雄武的身躯此刻迈着踉踉跄跄的步伐想要冲到袁绍面前,几步的距离,他数次险些栽倒。

袁绍任由泪水从脸颊滑落,痛心疾首地闭上了双眼,没有回应颜良的质疑。

郭图许攸一边,审配沮授一边,四人合力才将颜良拖了出去。

现在,袁绍需要一个私人空间。

颜良在看到袁绍满面泪水的表情后满目呆滞,先前还如同野兽在咆哮,却顷刻间失魂落魄,任由四位谋士架着他朝外走,他要反抗,二十个郭图许攸等人也制不住。

袁绍轰然跌坐在主位上,默默流泪却变成了嚎啕大哭。

文丑,不管他的能力在天下武将中能排在何种高度,他毕竟是随着袁绍崛起渤海的功勋大将。

遥想当年逃出洛阳无根无本的时候,袁绍既不能回老家汝南依靠家族势力,又没有巨资钱粮来招募军队,他有的,只有四世三公的政治资本以及他的个人魅力。

一个接一个的谋士武将慕名来投,袁绍从无到有,从一郡太守发展到能够吞下冀州,颜良文丑,绝对功不可没,这样的功臣,才是袁绍最信任和感激的人。

相比张颌这类是在袁绍取代韩馥后才投效的人,袁绍更加器重颜良文丑,不无道理,毕竟他们主臣是共患难同生死,一起打拼出了这三分天下的霸业根基。

袁绍哭得伤心欲绝,人生在世,知己难求,忠臣猛将同样可遇不可求,机缘天定,凡是钱财买不来的,都如稀世珍宝。

啪啦

收起泪水后的袁绍化悲为怒,拿起他一向不离手把玩的兽面纹壁摔了出去,精美的玉璧被砸了个粉碎。

“郭嘉,我要让你给文丑陪葬”

也许挑起袁绍与郭嘉战争的人是曹操,可文丑的的确确是死在张辽手中,这一份仇恨,袁绍算在郭嘉头上,并不为过,当然,事后冷静下来,袁绍多半也会归咎三分责任在曹操身上。

打仗没有不死人的,几万,十几万,数十万军队的阵亡在天下纷乱时司空见惯,勇猛难敌的武将陨落,也是常事。

堂外缓步走来一人,袁绍抬头一瞧,擦了擦泪水后正襟危坐。

曹操一头雾水,他得到函谷关被攻破的消息后就来见袁绍,对文丑之事并不知情,在了解函谷关战报后,曹操心底里很羡慕袁绍,有张颌这样有勇有谋能独当一面的大将。

“本初兄,你这是?”

曹操看到地上碎裂成数片的兽面纹壁,他那是袁绍最喜欢的,如果袁绍不是怒极,又怎会舍得摔了这从不离手的珍宝?

而且袁绍样子分明是哭过,并十分伤心。

眼泪不是的专属,是人类的本能。

男儿落泪是分情况的,若懦弱胆怯而哭,那是人人鄙夷的事情,若是真情流露,或悲愤,或喜悦,都不为过。

曹操也哭过,他父亲死讯传到兖州时,他哭得简直是撕心裂肺惊天动地,从上到下,里里外外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尽管里面有作秀的成分,可没有人会鄙视曹操大哭的举动。

都说王道无情,若一个君主真能做到无情,伤心欲绝也面不改色,那么他的手下对他只有惧怕,而没有亲和,一个有情有义能够显露真情的君主,才能凝聚人心。

袁绍神情淡漠地将文丑阵亡的消息告诉了曹操,说完后他就紧紧盯着曹操,要把曹操的表情和反应尽收眼底。

如果这个时候曹操敢有一丝一毫幸灾乐祸的表情,袁绍不介意背上一个骂名而杀了曹操

曹操是潜在敌,文丑是功勋忠臣,就算袁绍和曹操有发小情谊,也不能无视曹操落井下石。

可曹操的反应却十分沉重,一脸凝重地微微低头,朝袁绍拱手沉声道文将军乃世间无双猛将,本初兄失文丑,如断臂之痛。”

袁绍的痛,恰如断臂,不光是实力上,同样也是感情上。

“函谷关已破,我意明日率军前往函谷关,待两路大军汇合后直捣长安。请孟德也率军一同前往。”

袁绍的话带着不容置疑的口气。

曹操没有反驳的余地,这个时候,他不能触怒袁绍。

袁绍在发怒,却没有失去理智,曹操身边尽管只剩下了夏侯所率不到三千的兵马,但袁绍还是防备曹操,在关中大战落下帷幕之前,袁绍去哪里都要把曹操带在身边,要是让曹操一不留神回了许昌,再用天子名义发布不利袁绍的圣旨,那袁绍将会十分被动。

曹操等于是被袁绍告知行程,而不是商量,这一点曹操倒是不在意,答应后就告辞离去。

回到府邸的曹操面露疑惑,将荀攸与程昱叫来后一起合计眼下的局势。

现在的情况,有些出乎曹操的意料。

之前,曹军在武关接连败北,淳于琼也在函谷关连连碰壁,这两家合兵的初期,一直是声势大,战果少。

可眨眼之间,袁绍派了张颌和鞠义出战后,战局就急转直下,形势在数日之内便被逆转,关中咽喉函谷关被攻占,武关同样岌岌可危,袁绍带着十余万兵马即将挥军关中,郭嘉若战,两败俱伤,这是曹操愿意见到的,可郭嘉若不战言和,曹操就要担忧的处境了。

富贵险中求,胜负一搏。

这个当口,曹操也看不清关中大战诡谲的形势。

“郭嘉若有心守住关中,函谷关伤亡再大也不能有失啊,他不增援函谷关,也不增援武关,现在张辽主动撤军,难道郭嘉为了保存实力而向袁绍低头吗?”不跳字。

曹操想听一听荀攸和程昱的看法。

两位谋士四目相对,都从对方的神色中看出疑虑。

程昱犹疑地说道函谷关丢的太蹊跷。张辽的兵马虽折损,可张颌也损兵不少,一守一攻,哪边伤亡更大,显而易见。现在来看,郭嘉似乎是怕了,他若要主战,没道理把甘宁,典韦,许褚,高顺留在身边。”

荀攸并不附和,淡淡地道出的想法。

“战局形势瞬息逆转,是因袁绍用人得宜,张颌有谋,鞠义有勇,仰攻不利之下,此二人的作用远非颜良文丑能比,至于淳于琼,就无需多论。眼下形势来看,郭嘉在退让,张辽撤军的举动只有两个可能,要么是郭嘉不想再打下去消损实力,要么就是郭嘉要收拢兵力与袁绍决一死战,主公,在下以为,袁绍挥军关中势在必行,此时此刻,主公应抽身远去,与袁绍同行关中的后果,无论是郭嘉求和还是两家决战,主公都将身处险境。”

曹操面露凝重,他认为郭嘉与袁绍决战的可能性非常低。

原因很简单,关中有雄关,这是地利,舍去地利而在野外决战,这不符合兵法之道。

其次,郭嘉的兵马满打满算现在顶多也只有锦帆军两万,典韦和许褚加起来一万兵马,高顺陷阵营四千,张辽折损了一万后只剩下两万兵马,武关那边就算严颜此刻撤军,也只剩下五千兵马,这加起来才近六万兵马,而袁绍呢?函谷关有张颌所率将士两万,袁绍本人五万,攻打武关到现在还剩下三万余兵马的鞠义,这超过十万之众已经是郭嘉难以抵挡的了,没了函谷关后,郭嘉能够肯定袁绍不会增兵?若袁绍再从河北调来五万兵马,那六万打十五万,郭嘉的胜算已经微乎其微。

形势一目了然,曹操能想到,他认为郭嘉也一定想得到,舍去优势后决战,郭嘉怎会做出如此不智之举?

难道郭嘉真要与袁绍言和吗?

第六十三章

瞬息逆转

第六十三章

瞬息逆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