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7章 居住长寿村(下)(1 / 1)

诗意的情感 纪实 4088 字 2023-09-16

居住长寿村张宝同2017.12.29

来到了坡月村一看,这里和其他乡镇没啥两样,楼房林立,道路拥挤,摊贩满街,人声嘈杂,环境一点也不如想像那样好。特别是村里的楼群林立,高高低低,且杂乱无序,想必是没有经过合理的规划,而且非常地密集。

坡月村也在大山之中,村中就那么一条街,两旁摆满了摊位。集市物质丰富,多为农民自家产的,鱼,肉,鸡和各种蔬菜都有,还有核桃和枣但是菜价却比西安的菜价贵了许多。有种叫巴马烤香猪的猪肉竟是200多元一斤。我对一位正在买菜的当地人说这里的菜价怎么这样贵。那人说本来这里的菜非常地便宜,可是都让那些外地来的候鸟把价格给抬上去了。他还说别说这菜价,你光看看这房价,三月两月地在上涨,过去房屋一百元一间都没人住,现在都涨到600元到800元了。你就想想这物价已经涨了多少倍。我问他当地有多少外来的候鸟。他说据县里的报道说去年来巴马的游客是319万人,旅居的候鸟为10万人,他们都有自己的协会,经常在一起搞活动。

这里几乎看不到苹果和梨,就是偶尔能碰到,也是贵得吓人。但这里有一种叫鸡蛋果的水果,买的人挺多,虽然也算好吃,可是,比起苹果来就差了许多。还有一种叫白香果的水果,我还是头次见,听说维生素比猕猴挑还高,被称为水果之王,我买了一些,一尝感觉很酸。我在街道上匆匆地转了一遍,然后进到了一家小型超市里,这种超市在西安就真算是太小了。我在买火麻油的专柜前看了一会。这里的火麻油非常地出名,因为当地人之所以长寿,好像跟常年吃这种火麻油有关。可是,在我的印象中这种火麻只有两三元钱一斤,可是,在柜台上,我看到最多的是那种45斤元半斤的火麻油,而且还有两三百元一瓶或一桶的火麻油。比我原来想像要得贵得多。

离开了坡月村,我坐了个摩的去了百魔洞。百魔洞是长寿的一大宝,许多人就是冲着百魔洞才来长寿村的。百魔洞位于甲篆乡坡月村西侧。因百魔洞靠近盘阳河出水口,洞口有泉水,泉水边的壮族村落叫百么村,洞名便取名“百魔”,也体现着其神奇壮丽的色彩。据说巴马地下有一条断裂带,直接切过地球地幔层,断裂带就在巴马境内的主要河流盘阳河地下。地球上一般地区地磁约在0.25高斯,而巴马的地磁高达0.58高斯,是一般地区的一倍多有科学考证:人们生活在恰当的地磁场环境中,身体发育好,血清清洁且循环好,心脑血管发病率低,身体免疫力高,能协调脑电磁波,提高人的睡眠质量。洞内有个天然大坑,植被茂盛。洞内有台动态检测仪,测出负氧离子最高达8万个立方厘米。而且这里的水是天然的弱碱性水,和人体内的水分指标几乎相同,如长期饮用就能改善体质平衡。所以,人们把巴马百魔洞誉为“天下第一洞”。

百魔洞被说得神乎其神,美妙无比,可是,当我真正地来到这里,却发现这里的人太多了,比西安大街上的人还多。我花了80元买了张门票,进到了洞里。因为人多,大家都排着队往里进,进到里面,要跟着人流朝前走,否则,你就把后面的人给挡住了。这洞子确实非常地美妙奇特,宽敞开阔,平均高度为80米,宽70米,主游路程有4000多米,盘阳河从百魔洞下流过,可以看到巨大的钟乳石所形成的孔雀迎宾、良田万顷、金山猴王、杜甫吟诗等景点。穿过巨大的洞口岩洞,豁然可见壁立千仞的百魔洞天坑。天坑石壁高达150米以上,天坑之内草木茂盛,给人一种神秘而恢宏的感觉。

除过观景,我还想看一下养生的场面,毕竟很多人来这里并非是来观景的,而是慕名来治病和长寿的。我也是为了养生和治病来到这里的。可是,当我来到一处专门养生和疗病的洞前,就见洞前满是摆摊设点和出售药材的,能治各种各样疑难杂症的神医随处可见。进到了洞子里,却见洞里坐满了人,躺满了人。听说他们都是每天要来这里接受磁疗,打坐,运动和呼吸的游客和养生者。这里不但有许多老年人,而且三四十岁的女人居多。因为来这里养生和疗病的人太多,而且又都是躺着和坐着的,把洞里挤得让人连落脚的地方都没有。我真是怀疑这样的地方还能养生疗病难怪那位外地男人说这里他只来过一两次就再也不想来了。

我这人多少年来一直在教育部门工作,也常常搞点写作,只喜欢静,不喜欢人多嘈杂,所以不管到哪,一见人多就害怕。所以,我出外旅游总是喜欢一个人去那些偏僻安静的深山老林,从不去人多的地方。我这次来巴马长寿村也是因为我过去在电视节目中看到过这些地方,但是我却忽视了电视节目中的巴马长寿村和现实中的长寿村有许多的不同。电视节目中的巴马长寿村是一个宁静而古朴的山村,环境是那种尚未开发的原始沉静的状态。节目中所看到的人物也是原生态中的长寿老人。可是,眼下的巴马长寿村已不再是出名前和开发前的那个长寿村了,而是一个红红火火的旅游胜地。

与其挤在人群里看着这些从外地来的游客,道不如到原生态的村子里去看看那些真正想看的内容。于是,我就进到了村子里。在村子里,百岁老人的家门前都挂着老人的彩照。我找了几家挂有百岁老人彩照的门前,可是,人家大门紧闭,敲门人家也不开。我想肯定是人家不希望被打扰。我也就不好再去打扰人家

。我在村中的一家门前正在看一位百岁老人的彩照,这时,她家的门正好开了。于是,我就朝着开门的老人迎了过去。老人问我有啥事。我说我还没有见过百年老人,想去你家见一下。说着,我把从小商店里买的一包奶粉和一包蛋糕塞在了他的手里。老人很感激,说我太客气了。然后就把我引进他家屋里。我进到了他家屋里,他指着屋里沙发上坐着的一位老妇人对我说,这就是他的妈妈,今年110岁了。老人确实非常地老了,满面皱纹,人也很瘦,给人一种风烛残年的感觉,但她的头发差不多还是黑的。我问老人他们平时的饮食习惯。老人说他们平常主要吃素食,几乎很少吃肉。而且吃的肉也多是用白水一煮就直接吃了,没那么多的讲究。我又问他们的饮水情况。老人说他们家不烧水,也不喝茶和酒水饮料,喝了就直接喝生水,水管中的水都是来自于盘阳河水或是泉水。

我对老妇人说,老妈妈你好。老妇人像是病了,精神不振,一脸的倦意。她指着旁边的凳子让我坐。老人对我说他母亲每天都能照常地做饭、织布、散步、聊天和做家务。只是这两天病了,老是不想动,连饭也不好好吃了。我对老妇人说,老妈妈,你真是有福气,能这样地高寿不容易。可是,老妇人似乎没听懂我的话,就对我说了几句话。可是,我也没有听懂她说的话。但我能意识到她是在对我说她病了,感到头疼不舒服。听着她的话,我就马上辞谢了。接着,我又看到有一对姐妹的老寿星的照片。因为她们姐妹共事一夫,所以,都住在一起。百岁老人在这里并不少见,但姐妹两人都是百岁老人,这就比较稀罕了。于是,我就敲门。开始人家不开门,我就继续敲门。等有人来开门了,就非常不高兴地问我干嘛呢。我当即就把100元钱递了过去。人家二话没说,马上对我客气起来,把我引到他们家中。可是,遗憾的是我只见到了那位姐姐,而那位妹妹在前不久已经去世了。这位老人也是非常地清瘦,却显得很有精神,家里人说她耳不聋,眼不花、能穿针引线。因为人家要吃饭了,所以,我连坐都没坐下,说了几句话,就离开了。

我顺着村子朝着我住的旅店走着,就看到村子里有许多挂牌的诊疗所,其中以专治癌症的居多。可是人们都知道,癌症有多少是能够治好的而且,人们真地得了癌症,也不会跑到这种小诊所里来治疗。

在往回走的路上,我不禁在想:这个地方更像是个旅游地,而不再是养生和疗病的地方。我决定最多在这里住上三两天,然后回家,不考虑再留在这里休闲和养病。我觉得人不是为了长寿而活着,而是为了活着有意义和感到快乐。人并非呆在那个地方就一定会长寿。如果一个人呆在一个他并不喜欢的地方,长寿就是一种毫无意义的概念。其实,人的长寿有着许多的因素,有基因这样先天的因素,也有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方面的因素。如果你不注重自己的生活方式,别说是住在长寿村里,就是住在天堂里都不会长寿。相反,如果你能有个好的生活方式和习惯,就没有必要非要住在长寿村里。在西安、在上海,在日本,在美国,甚至是在山区和海边,到处都有百岁老人,八九十岁的老人也比比皆是。

据吉尼斯世界记录大全记载:世界上最长寿者是中国清朝的长寿气功养生家李庆远,他活了256岁,还有中国贵州的龚来发,1996年去世时是147岁;四川青城山采药道人李青莲去世时是154岁;伊朗老妇穆赫辛,1997年去世时是161岁;还有英国的弗姆卡恩活了209岁,日本有个叫满平的老人活到了242岁,妻子活到了221岁,儿子活到了196岁,儿媳活到了193岁,孙子活到了151岁,孙媳活到了138岁。2002年全世界百岁寿星共约21万人,而中国就有1万多人。所以,长寿之地并非只有巴马的长寿村。我们很多人得病患病,寿命不长,不是因为没有住在长寿村里,而是应该检查一下自己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1994年2月在德国首都柏林召开的“衰老的分子观”的讨论会上,在回答“人的寿命究竟有多长”这个问题时,与会的40多位生命科学家的答案是:从理论上讲人人都可以活到110岁。如果我们有个良好的生活方式和环境,即使不在巴马长寿村里住也一样能够长寿。

傍晚时分,天上下起了小雨。我站在旅店窗前朝着盘阳河那边望去,河岸边是一片潮湿的幽静和安宁。我看着窗外飘荡的雨丝,不禁在凝思冥想:在这片神奇而美丽的土地上,养育了多少百岁老人,也谱写了多少惊人的传奇。可是,那些青瓦土房已经看不到了,那些纯朴厚重的民风看不到了,那些宁静幽深的山林看不到了,那些常年劳作的农耕也看不到了。现在的巴马长寿村到处都是游人,到处都是楼房,甚至到处都可以看到垃圾。我不知道现在的这样环境是否还能养育出那么多的百岁老人。

追求长寿是每个人的梦想。谁不想生活在巴马原先的那种原始纯朴的环境中因为那种环境本身就如梦如幻,美丽无边,那种环境可以让生命之花开得舒心璀灿。可是,现在的巴马长寿村就像一位年轻的少妇,正在变得越来越富贵,却在逐渐地失去原有的纯朴与秀美。

正在这时,妻子打来电话问我房子租好没有。我说我不想住在这里了,明天就回西安。妻子很意外,问我怎么改变了主意。我说在西安也能养病,没必要非要呆在这里。妻子说就是,哪里的黄土不埋人,哪里的水土不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