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史上十大反转人物,第四位,冯奉世】
(前面有提过,这是一个不干正事的文官!)
班固在《汉书》中称赞他,说他居爪牙官前后十年,为折冲宿将,功名仅次于名将赵充国。
刘志说陈汤、冯奉世、傅介子等人,以寡击众,用兵于郅支、夜郎、楼兰,头悬北阙,令奉王师。
傅伯寿认为他和陈汤、傅介子、班超等人皆为有汉之隽功。
然而,归根结底这人却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文人,嗯,或许是汉朝武功太盛,就是文人也都一个个猛得不行。
言归正传,冯奉世,字子明,西汉上党人,后来迁居杜陵。
祖上为战国时上党太守冯亭,因献上党给赵国并且帮忙防守,受封华阳君,长平之战中战死。
此后,冯氏宗族分散各地,有的留在上党潞县,有的在赵地为官,秦灭六国后,冯亭的后代冯毋择、冯去疾、冯劫作了秦国将相。
秦亡汉立后,冯唐在汉文帝时闻名朝野!喏,这祖上够显赫吧?
汉武帝晚年,冯奉世因是良家子而被选任为郎官,昭帝时,以功补任武安县令,然后……被免官了,时年三十多岁。
得嘞,被免官的冯奉世一朝有了人生感悟,至此开始学习《春秋》,钻研微言大义,通读兵法。
此后,为前将军韩增举荐进入军中任职,随军攻打匈奴,大战结束后,再次担任了郎官。
公元前65年,西域乌孙国配合汉军攻打匈奴,立下功劳,时逢西域诸国刚刚和汉朝和好,汉朝准备善待、安抚这些国家,于是挑选优秀的外交官员。
然后,还是这位前将军韩增,再次推荐冯奉世,让他以卫候的身份持节护送大宛等国的宾客回国,咳,他大概不知道啥叫硬核外交。
使团起程抵达伊脩城后,忽听都尉宋将说莎车国和其他一些国家合力攻杀了汉朝任命的莎车王万年,同时还杀了汉使奚充国。
与此同时,匈奴这个老朋友又突然发兵攻打车师城,嗯,没攻下,所以匈奴回去了。
但匈奴的出兵无疑给了弑君上位的新任莎车王呼屠征很大勇气,他派使者宣扬天山北道诸国已经归属匈奴。
随后,更过分的是,他居然还嚣张的率军劫掠天山南道各国,强拉各国国王歃血为盟,一起背叛汉朝,此举,严重影响了汉朝和西域的沟通、交流。
更导致西域都护郑吉、校尉司马意被困在天山北道各国之间。
老冯闻报激动了,我去,还有这好事儿……不是,小小莎车安敢杀我大汉使臣?必须教训!
老冯和副手严昌商议后,一致认为如果不火速扑灭莎车国的嚣张气焰的话,形势会越来越难以控制,甚至于危及整个西域。
于是,老冯以使节的身份传告各国,征发他们的军队,得兵马一万五千人。
随即,老冯就带着这些七拼八凑的兵马上战场了,要说不愧是读春秋的,打仗就是猛啊,没多久就攻占了莎车国都。
莎车王呼屠征走投无路之下,被迫自杀了断,冯奉世将他的首级送达长安,传首四方。
这一战,让天山南北两道各国见识到了汉人的赫赫武功,各国都由此平定下来,冯奉世的威名震动西域。
然后……打完仗后,老冯终于想起,啊,我是使臣,奉命要护送各国宾客回国,嗯,想起来了,一切都想起来了!
想起来了就走吧,于是,冯奉世西行到了大宛国,大宛王听说他杀了莎车王,那个尊敬啊(害怕)对待他的礼节明显远超其他使者。
随后,更是让他把大宛名马象龙牵回长安,送与当时的大汉皇帝刘询,刘询见此很高兴,冯奉世,真贤才也!立刻下令让众臣议论封赏冯奉世的事。
丞相、大将军根据《春秋》大义:大夫出使国外,如遇有利国家之事,可自行其事。
认为冯奉世功劳显著,应当加封爵位、赏赐土地,予以表彰!
但少府萧望之却认为冯奉世奉旨出使是有任务的,而他擅自假托皇帝命令,征发各国兵马,虽有功劳,但却不能成为后人的榜样。
如果给予封赏,就为以后出使的人开了先河,大家会以冯奉世为榜样,争相发动军队,邀功求赏,在夷狄各族中为国家惹事生非。
所以,此例不可开,冯奉世不应受赏,刘询认为萧望之的建议不错,确有道理,于是升任冯奉世为光禄大夫、水衡都尉。
怎么说呢,官职不同,考虑问题的角度自然也不一样,所以,萧望之的建议你不得不承认,确实有道理,就是老冯有点倒霉,好好的爵位,啪一下,没了!
时间来到公元前49年,此时,宣帝刘询已死,元帝刘奭即位,冯奉世于此时任执金吾。
不久后,居住在上郡的一万多降汉胡人背叛汉朝,冯奉世立即率军追击,把这些逮回来。
七年后,即公元前42年七月,陇西羌族反叛,元帝下诏让丞相韦玄成、御史大夫郑弘、大司马车骑将军王接、左将军许嘉、右将军冯奉世入朝商议对策。
彼时,粮食连年收成不好,价格疯涨,到处闹饥荒,朝廷正为此忧虑,却又遇到羌族叛变……屋漏偏逢连夜雨了属于是。
韦玄成等人尽数沉默,犹豫着不知道该不该发兵平叛。
而冯奉世则表示,羌人叛军近在国境以内,如果不及时诛灭,就没法威摄远方的蛮夷,我愿率军讨伐他们。
元帝问他需要多少兵马,冯奉世表示:吾闻善用兵者,不会两次用兵,不会三次运粮,所以军队不宜长时间征战在外,顺从天意的讨伐应该速战速决。
现在反叛的贼兵大约三万,依兵法应加倍调用六万人,但羌戎不过是使用弓矛的军队罢了,兵器并不犀利,给我四万人,一个月足以解决。
众臣议论后,认为眼下百姓正值收获季节,不能发兵太多,有一万人驻扎防守,就差不多够了。
冯奉世觉得不行,他表示正因为国家遭受饥荒,士卒、战马瘦弱,数量不多,兵甲长期废置,夷狄各族才会有轻视大汉的心思,羌族才会率先发难。
如果以一万人分守各处,贼兵见我方人少,一定不会害怕,战则军队受损士气低落,守则无力救助百姓。
这样一来,怯弱的形势就会显露出来,羌族也会趁机进攻,各族再一齐响应,互相煽动起兵,我朝要征发的兵役就不止四万了。
事情很明显,出兵少了就会旷日持久,和一战能够迅速解决问题相比,其中利害相差万倍。
冯奉世坚持争取,但是朝廷却不愿给他太多兵马,只愿出兵一万两千人。
没辙,冯奉世领着一万两千大军出发了,打着领兵屯田的名义,以任立、韩昌为偏将副手,到陇西郡,分屯三处。
以任立为右军,屯兵白石,韩昌为前军,屯兵临洮,冯奉世自为中军,屯兵首阳县西极山上。
前军到达后,先派人和羌人争夺有利地形,又派一支兵马到广阳谷营救百姓,但羌族叛军太多,汉军此战大溃,两个校尉被杀。
冯奉世随即给元帝报告了情况,请求增兵三万六千人,以解决战事。
这次元帝倒是大方,直接发兵六万,令弋阳侯任千秋为奋武将军率军增援。
但冯奉世听到消息后,却立刻上奏表示,只需要大批士兵,不必烦劳大将。
元帝不爽了,下旨慰劳冯奉世的同时也严令责备,令他等待任千秋的兵马到达后,再一起进攻羌族贼兵。
皇帝都下旨了,还能咋滴?等呗!
同年十月,大军到达陇西郡,十一月,一齐进攻,羌族叛军大败,汉军斩首数千,羌族残余逃出边境。
公元前41年二月,冯奉世回到长安,改任左将军,光禄勋的职位不变,之后记功封爵,元帝下诏说:
左将军光禄勋冯奉世此番率军征讨,斩首俘虏八千余人,夺取牛马羊数以万计,赐关内侯爵位,食邑五百户,黄金六十斤。
一年多后,冯奉世病故,其任武将官职前后十年,为杀敌卫国的老将,功名仅次于赵充国。
冯奉世死后两年,西域都护甘延寿因诛杀郅支单于而被封为列侯,大臣杜钦见此,上奏请求追封冯奉世。
但元帝表示,冯奉世没有封侯那是先帝刘询时期的事情,跟他没关系,所以没采纳这个建议。
这是真的无语,也不知道冯奉世要知道这么个事儿会不会气活过来?
反转在于,明明是个文臣来着,读个《春秋》读着读着直接开挂,破莎车、平羌族,战功显赫!
【上榜奖励:恢复巅峰状态,延寿三十载,功法《春秋行兵录》灵脉一条】
冯奉世:封侯非我意,但愿西疆平!
戚继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