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策(1 / 1)

家父暴君李世民 青叶7 3603 字 4小时前

夜色渐深,魏王李泰最后一个离开了皇宫。

杨淑妃头一次留在了立政殿,至于李福则是被乳母抱着回了后宫。

此时的李世民,则是在立政殿内的书房。

杨淑妃亲自端过来一杯茶离开后。

立政殿外传来了脚步声,新晋的随身太监明英,带着曾经的随身太监王相和走进了书房。

李世民挥了挥手,明英便走出了书房,随手把房门轻轻关上。

放下手里的奏章,李世民抬头看了一眼王相和。

“跟朕说说吧,这几日雉奴在昭陵、醴泉都做了些什么。”李世民往椅背上舒服一靠道。

“晋王每日都在巡视昭陵,记录修建昭陵的一些问题与不足之处。每日回到驿馆后,便是在书房整理往后该如何修建的一些对策……。”

王相和一五一十的说着李治这几日在昭陵的一举一动。

一些他没有参与的,也都通过三言两语,从谢远怀那里旁敲侧击出了不少。

“每天都如此吗?”李世民挑眉问道。

“每天如此。”王相和回答道。

李世民微微叹口气,脑海里回想着昭陵的样子。

“每天如此,一连好几个时辰上山下山,这份孝心难得了。”李世民最后欣慰总结道。

随后又问了一些问题,王相和也都如实回答。

当从王相和嘴里得知,李治、谢远怀查到山体坍塌的遇难、受伤人数,与工匠名册有出入时。

李世民那双丹凤眼,瞬间变的锐利了起来,像是两道利刃一样,直插王相和的心脏。

王相和低头不敢与之对视,甚至忍不住脚下偷偷往后退了半步。

“真有此事儿?”李世民冷哼一声问道。

王相和斟酌了下,如实说道:“奴婢无法确定此事的真假。因为晋王跟那谢远怀想查,但……。”

“但什么?”李世民的语气变的很不耐烦。

“但好像是遇到了阻力,查不下去。”

王相和飞快说道,随即补充道:“奴婢也曾无意看到谢远怀摇头叹息,因为晋王在山体坍塌那一天,曾亲自找到太医属的给谢远怀包扎伤口。所以谢远怀对晋王可谓是感恩戴德,那天就摇头叹气、自言自语着说什么只怪自己品级太低,跟年幼的晋王在那些人跟前没有份量,要是换做别人,他们早不敢如此掩饰了等等之类。”

李世民沉默着像是辨别王相和的话,几分真几分假,而后道:“雉奴没有对那陵令、县令等人发过火?没有强行要查吗?”

“没有。晋王顾大局识大体,晋王的意思是,自山体坍塌导致工匠受伤遇难后,那么一切都没有如何抚恤他们重要了。而且……晋王的意思是,因修建昭陵而出现的混乱,并不是谁一个人的错……。”

“这件事雉奴如何看?”李世民继续问道。

“奴婢不知,晋王从没有透露过。”

“那谢远怀也不知道吗?”李世民有些惊讶,难不成那混账小子如今都已具备城府了?

“想必是不知道,昨日离开时,晋王曾吩咐那谢远怀,在晋王不在的这些时日,他谢远怀在昭陵的差事,就是给晋王当眼睛,只能看不能说。”王相和回忆着昨日听到的谈话道。

“哦,对了。”

王相和像是想起了什么,道:“晋王每天在书房都会书写很多文章。好像……有取名为《摘要》的,有取名《守则》,哦不,好像是《安全准则》……。”

“去武德殿。”李世民突然起身,把苦苦思索的王相和吓了一跳。

“晋王与两位公主殿下都已经睡了。”王相和小心提醒道。

“谁说朕要找他了?”李世民不满的看了一眼王相和。

王相和随即明白,就像是李治头一天住进武德殿一样,陛下是要偷偷去看望晋王与两个公主。

杨淑妃还在等着李世民,见李世民要出去,便急忙起身。

李世民匆匆说了一句:朕很快回来。

而后便头也不回的离开了。

留在立政殿门口的明英,倒是让杨淑妃放心了不少。

从而更加笃信,陛下肯定一会儿就会回来了。

整个武德殿静悄悄的,李治、李明达、李清三人的房间,只有一盏小小的灯火,以及一个守夜宫女。

而外间则是宫女姜楠的房间,姜楠此时还在陪着守夜宫女。

外面轻微的脚步声,让姜楠一惊:谁人这么晚了还来武德殿?

轻步走到外面,看到李世民后,第一反应就跪了下来。

而李世民像是做贼似的,把食指飞快的放到嘴边,做了个噤声的动作。

“雉奴的那个挎包在哪里?”李世民小声对姜楠问道。

一边问,一边还抬头看向姜楠身后的房间方向,像是怕惊醒了李治等人。

“回陛下,在书房。晋王回来后,又在书房坐了好一会儿后,才跟两位公主洗簌后回房间的。”姜楠也压低了声音说道。

迈着小心翼翼的步伐,王相和掌灯走在前,姜楠更像是做贼一般,一边开书房的门,一边听那边是否有动静传来。

随即三人走进书房,李世民示意姜楠可以离开了。

书房内,王相和原本还想要多点几盏灯,但被李世民拒绝了。

示意他把书房门轻轻关上即可。

王相和蹑手蹑脚的把书房门关上,转身望向桌前,只见李世民已经开始打量着李治的那个式样怪异的挎包。

但他也不得不佩服,这式样怪异的挎包,好像还真挺适合李治这般年纪来背着。

“里面都装了些什么啊,还挺重。”李世民小声嘀咕着。

随即打开那挎包,先是从里面小心掏出一摞纸张。

放在灯前看了看,上面的全都是密密麻麻的字,或者是简明扼要、潦草至极的画。

老李并没有立刻细看,而是对这挎包里的其他东西也起了好奇心。

放下那厚厚一摞纸,掀开那挎包的口,随即又拿出了两支长短不一的毛笔。

笔端还有两个粗糙的,用细竹管做的笔帽,是用来保护毛笔笔尖的。

而后又拿出了一个小小的布包,打开一看,里面则是手指长短粗细的炭笔。

翻了翻后还找出了一个火折子,包括两把梳子、红绳等,显然是给李明达、李清梳头用的。

而后拿出了两根铜簪子,跟李治当初买给李明达、李清的金步摇很相似,造型都是以简单、实用为准。

随即又掏出了一个小布包,打开后,只见里面放了一些果脯零嘴。

不用想都知道,这些还是用来哄李明达跟李清的。

最后还从包里翻出了一小块廉价的墨条,看那大小好像已经用了很久了。

文房四宝齐全,但并没有找到镇纸,估计是嫌太重了。

当然,也没有砚台……。

哦,对了,今日当作离别礼物送给李慎了。

“明日把朕那方砚台给晋王拿过来。”李世民看着满桌子的“乱七八糟”,既心疼又欣慰。

在他看来,李治当作宝贝的这些东西,全部加起来估计也值不了几个钱。

唯独值钱的,可能就是那两个铜簪子了。

可惜,还是给兕子跟清儿准备的。

“怕是您给了晋王,殿下也不舍得用。”王相和在旁边小声附和道。

“为何?”李世民诧异道。

随即不等王相和回答,李世民就欣慰的笑了。

可不是,若是舍得用,就不用去了趟醴泉驿馆,还把人家的砚台给顺回来了。

示意王相和把那“乱七八糟”再重新给李治装回去,随即李世民就拿起了那厚厚的纸张。

纸张下面的数十张还没有写字,看来是备用的,拿在手里摩挲着,也不是什么好宣纸。

《工匠明细》中,上面有很多问号,但李世民不懂那些符号。

拿在手里猜了半天,算是猜出了可能的意思是未定。

而后翻了几张,看到了那《摘要》,上面寥寥数语,刺眼的倒是最开始的三个字:致暴君。

既有《守则》,也有《安全准则》,通篇大意是以因山建陵的安全来展开的。

《守则》是约束官员的,《准则》是针对工匠的。

一份《材料明细》进入了李世民的眼睛,细细端详了一番,发现李治记载的还颇为细致。

包括了各种各样从各地运送到昭陵的材料等,有些后面还标记了具体用途以及……应该是数目吧?

李世民不确定,因为还是很简单的符号。

但他琢磨了半天,也没有琢磨明白。

问王相和,王相和脑袋摇的跟拨浪鼓似的,也不知道啥意思。

其实,就是阿拉伯数字。

而在那些简单的符号后面,还有单价、总价一览,而后后面有些是问号,有些是数字。

总之,看了好半天之后,李世民一知半解的有些头昏脑胀:这还不如完全看不懂呢。

再往下翻,又看了名为《策》的东西。

第一行直接了当:回去后,找适当的时机,请求暴君暂停修建昭陵。

第二行:石灰、水泥,有用。

但需要实验,恐怕需要的时间不会短,因为我不会。

第三行:画出昭陵的全貌,以此吸引暴君,从而达到第四个目的……。

第四行:谢远怀的官太小了,我的年纪太小了,我俩加起来也够不上人家正眼看的份量。

所以得给谢远怀要官、加品。

就以第二、第三为条件,跟暴君谈判、交易。

但有可能第一点会招来暴君的痛揍,所以需带着兕子、清儿一同前往,给我打掩护。

李世民越往下看,手就越发抖的厉害。

他是真的没有想到啊,自己这混账逆子,竟然就这么明目张胆的算计自己!

“你看看,这是人子所为吗?这……这简直就是禽兽啊!”

李世民气愤的抖着手,把那张《策》递给了王相和看。

而后想要发泄的狠敲桌面表达不满,但又怕惊醒了熟睡中的逆子。

“陛下……。”

王相和一脸为难,看着李世民还要继续翻,急忙紧张的提醒道:“陛下小心。”

“怎么了?”李世民不明所以。

“不能弄乱了吧?要不然晋王会不会发现有人动了他的包?”王相和把那张纸递了回来。

李世民半信半疑,愣了下后,还是接过了那张纸,夹在了原先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