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长孙病重,朱元璋绷不住了(1 / 1)

大明洪武十五年。

三月初。

应天(南京)紫禁城,东宫。

大将军蓝玉正押着云南大理的俘虏段氏,在班师回朝的路上,近日将抵达京城。

这本是值得庆贺的日子,可朱元璋却一点也高兴不起来。

因为他的嫡长孙、太子朱标的嫡长子朱雄英,此刻正躺在床上,奄奄一息。

“废物!一群该死的废物!”

“朕花重金养着你们,可你们是怎么报答朕的?!关键时刻,一个有用的都没有!”

朱元璋愤怒的咆哮着。

朱雄英的床边,跪着一群太医,他们个个大气都不敢喘一声。

七天前,朱雄英浑身发热,昏了过去。

太医们来查看后,诊断是风寒引起的发热,于是对症下药。

可不曾想,朱雄英在床上一躺就是七天七夜。

而且一直处于昏迷状态,身体还时而冰冷,时而燥热。

其冰冷和燥热的程度都超出了常人能忍受的极限。

太医们从医多年,拥有丰富的医疗经验,可他们从未见过如此奇怪的症状。

大家都束手无策。

此时,朱雄英手脚冰凉,脸色苍白,只剩下微弱的气息。

太医们心里都很清楚,这个天底下最尊贵的孩子,正经历着他人生最艰难的时刻。

恐怕是离死不远了!

可谁也不敢说出实情。

那可是要掉脑袋的,甚至有灭族的危险!

他们越是不敢开口,朱元璋越是恼怒。

“七天了!朕已经给了你们足够的时间!”

“来人!把他们拖下去,统统处斩!”

“陛下饶命啊......”

“恕微臣无能为力,求陛下开恩!开恩啊......”

太医们惊慌不已,哀嚎一片。

“够了!重八!杀了那么多人,你还没杀够吗?!!你以为杀了他们,我们的孙儿就能醒过来吗?!!”

马皇后再也绷不住了。

朱雄英四岁时,他娘常氏在生下他弟弟朱允熥的当月里就死了。

他五岁时,父亲的侧妃吕氏被扶正为太子妃。

此后,那吕氏就成了这兄弟俩的继母。

父亲忙于帮老朱处理政务,教育孩子的重任自然就落到了吕氏头上。

亲娘早早离世,朱允熥幼小不记事。

可朱雄英已经懂事了,他跟这个后娘一直不亲。

那吕氏还有个亲生儿子,叫朱允炆,比朱雄英小三岁,比朱允熥大一岁。

人都是自私的,特别是在这拥有全天下最高权势的皇宫里,吕氏不可能视朱雄英那兄弟俩为己出,更做不到对他们一视同仁。

这些,马皇后都看在眼里。

所以,一直以来,马皇后对朱雄英这个聪明又机灵的大孙儿特别疼爱。

如今,朱雄英一病不起,马皇后比谁都伤心。

这几天,她一直守在孙儿床边,又苍老了不少。

太医们不再求饶,像捡回条命似的。

大家都明白马皇后说的是什么意思。

近几年,经历了空印案和胡惟庸事件,明皇朱元璋大手一挥,杀了好几万人。

有些人是真该死。

但这期间也错杀了不少好人和清官。

心地善良的马皇后和主张以仁政治国的太子朱标,对此都颇有怨言。

“难道这真是报应?报应落到咱孙儿头上了?”

这几天,朱元璋也寝食难安。

作为大明王朝的开国皇帝,他想的问题比任何人都多,比任何人都长远。

他想的是朱明王朝的延续。

毫无疑问,被他一手栽培起来的太子朱标,会是下一任的皇位继承者,而且会是一位合格的接班人。

在朱雄英病倒之前,朱元璋从未想过大明王朝三世储君的问题。

因为在他心里,嫡长孙朱雄英日后必然会是皇太孙的唯一人选。

这个长孙既聪明又勇敢,骨子里还有他父亲那样的仁慈之心,深受大家的喜爱。

朱元璋心里早有计划,等朱雄英年满十岁,就为他准备盛大的典礼,正式册封他为“皇太孙”,奠定他未来“储君”的地位。

谁知道,他才八岁,就病的这么厉害。

现在,朱元璋不得不面临一个残酷的考验。

那就是:朱雄英可能会死!

按照他自己立下的规矩,朱明王朝的继承人得是嫡长子。

假如朱雄英死了,皇太孙就得从朱允炆和朱允熥当中选择一人。

朱允炆原本是庶出,但他的母亲吕氏后来被扶为正妃,那他也可以算作是朱标的嫡子,而且还比朱允熥年长一岁,是哥哥。

而朱允熥是原本的太子妃常氏所生,也算是当之无愧的嫡子,而且常氏的背景强大,不是吕氏能比的。

可这俩孩子都不是朱元璋心目中合适的人选。

那朱允炆一生下来额颅就有缺陷,他头盖骨又偏又歪,这哪会是什么天选之子!

那朱允熥出生没多久就没了亲娘,被继母抚养,性格懦弱、脾气古怪。这样一个有心理缺陷的人,也不会是天选之子!

......

“父皇!母后!你们看,英儿他......”

朱标突然激动的说不出话来。

只见,朱雄英那原本苍白的脸上渐渐有了血色。

“陈太医!快......”

朱元璋哆嗦着命令太医前去查看他孙儿的情况。

陈太医急忙爬到床边,小心翼翼的摸了摸朱雄英的经脉,随后又探了探他的气息。

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静静的等待着老太医的诊断。

陈太医时而皱眉,时而微笑,时而脸上露出一副不可思议的表情。

从医多年,他从未见过如此怪事。

突然,老太医爬到朱元璋面前,喜极而泣。

“贺喜陛下!皇后殿下!太子殿下!上天庇佑,大明王朝的皇长孙,就要回来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