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二章 沟通(1 / 1)

重生1978 可大可小 3026 字 2023-09-22

第二百九十二章 沟通

按照希望工程的希望小学捐建规定,个人或是企业可是出钱委托中国青少年基金会下面的希望工程来建设学校,出资人可以监督、随时检验、随时通报,但是却不能自己去建学校,一切都必须要通过希望小学。但是王小明这次由他亲自建设,这已经是有关部门做出的最大让步。

至于建自己的中学和大学,则暂时被驳回。当然,如果王小明能做出一些让步,那还是有可能的,比如学校的老师由当地教育系统统一安排,学校的管理归当地教育部门,这还是可以商量的。但是这样的话,就大大的违背了王小明的初衷。

而且还有一点让王小明觉得意外,这些小学虽然可以全权让他去建,学校的老师也由他安排,甚至教材也让他自己选择。但是学校的校址却被固定了几个预定的地方,但是整体而言都没有出甘肃省,这次国家是看中了王小明的投资规模,所以也就拿出这块区域来给他作为试点。

“为什么不能在h省呢?要知道我们都在这里,h省又是我的家乡,这里也有贫困地区啊,也有很多地方的小孩上不起学,或者根本就没有上学的条件。”王小明一开始还是很高兴,但是当他接到周敏的详细汇报时,却发现这次好像与自己的计划有所区别。

“如果你真的想自己办学校的话,那就只能在甘肃,其他地方没有这个政策。这还是因为甘肃教育厅的人听说了这件事之后主动与国家教育部联系,最好才产生了这样的结果。所以我们没有其他选择!”周敏说道,前段时间正好甘肃教育厅的人在北京开会,当他们听说了这件事之后,马上就向中央打报告,不管王小明的意图如何,他是公办学校也好,民办学校也罢,只要能让他们当地的孩子上学,而且还是免费,他们就欢迎王小明去。

“但是只能办小学有什么用?至少要把九年制义务教育都争取到手,否则没什么效果。”王小明还是有点不满意。

“如果按现在的进展,真正由我们办的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那至少也得六年,不,七年之后,到时兴许就能办中学了呢?”周敏道。

“对啊,我怎么没想到这一点?”王小明高兴的道,事实上不用七年,再过二年左右,国家就会鼓励民办学校。

因为现在的大学入学率低,高中毕业生就成了每年待业的主流,或者说是成了南下打工的主力军。为了缓解就业压力,有关部门就想到了提高升学率,高中毕业之后让一部分没有考上公办大学的应届毕业生去入学门槛低的民办学样,这样既能提高国民素质,也能减少就业压力,还可以造就教育产业。

但是这次的教育改革被很多人在十几年之后认为是当时中国最失败的一次改革,教育产业化不但使得教育质量降低,而且使得学校堕落成为继官场堕落之后又一个让人深恶痛绝的一种堕落。

这样的教育改革不但让中国的老百姓一下子觉得高等教育马上也成为他们背不起的包袱,而且使得在这样的环境下被教育的学生还在学校的时候就知道了金钱的魄力,间接导致了全社会一切向钱看,这才是最大的悲哀。

“那我们是不是先和甘肃教育厅的人沟通一下?”周敏问道,王小明就像一个甩手掌柜,只负责交待工作,剩下的具体事务就得由她来执行。

“可以,现在离九月份开学还有差不多半年的时间,我们要在这半年内把第一批学校建成。”王小明说道。

“那我明天就飞到甘肃?”周敏问道,既然王小明已经下了决心,那她的工作就是使这批学校在今年九月以前投入使用。

“那倒不需要这么急,你在北京的时候我已经在这边看了几块地,你先要帮我把这边的地皮买好,甘肃那边的事不能停,但是这边也需要马上把学校建起来,就算以后不需要用到,但是我还是这边建一所精英学校,把一些有前途的学生接到香港来接受与内地完全不一样的教育。”王小明说道,甘肃是属于欠发达地区,而且那边指定给自己的地区肯定是这个不发达地区里的不发达地区,那里的人也许连吃饭问题都没有得到解决,试想,这样的条件又如何能让那些孩子们安心的在学校里读书?

王小明在香港看中的地方都是离市区很远,现在还是属于香港的山区,但是对于要建学校的王小明来说,山区也足够了。

王小明的意思是要在香港这边建一所宿舍式的多功能学校,所有的学生都必须要住校,所以学校是否偏僻就显得并不重要,只要能有一般的交通,能保证水电供应就行了。所以周敏也没有花太多时间去考察,很快就选定了校址。

由于以后这所学校的学生都是内地学生,而且还都是偏远山区的穷困学生,所以以后他们的身份问题,学校的证件问题也都要提前完成。虽然香港的办事效率很高,可是这个地方的办事作风也非常严谨,特别是像这种学校,由于不招收香港本地学生,所以手续就更加的繁琐,也许一二年都不能把所有的手续全部办下来。

事实上也确实如此,由于王小明的户籍在h省,所以他想在香港买地办学校就显得非常复杂,最后学校建成以后,所有的手续还没有完全办好,这所学校也就不能投入使用,直到一年半以后,香港的大学中学才算最后完成。

等到香港这边的事告一段落之后,王小明与周敏就亲自去了甘肃。与政府部门沟通的事就由给了周敏,而王小明在保尔和柯察金的陪同之下,就先去了甘肃教育厅提供的那些能让大可公司建学校的地方。

虽然已经作足了心理准备,虽然在前世的电视上看到过很多关于穷困山区的介绍,但是当王小明亲自踏上这片土地的时候,还是为当地的恶劣环境而震惊不已。

从兰州下了飞机之后,王小明就与周敏暂时分开,周敏带了一部分人去甘肃教育厅,而王小明则和他的两个保镖先坐了五个小时的火车,然后又坐了四个小时的汽车,最后才到达一个小县城。

到这里时已经天黑,但是这个小县城离王小明的第一个目的地却还有七十公里的距离,而且这七十公里只有三十公里是有“车”可坐,这车可不是汽车,而马车或是驴车。剩下的将近四十公里全部是山路,真正的山路。

由于没有提前给甘肃方面打招呼,所以王小明到了这里之后也没有当地政府部门来接待,一切只能告他们自己。

这次王小明出来的时候也算是做了准备的,他知道在山区也许饿不着,但是想吃顿荤菜却很难,所以他出发前带了几十斤的腊肉,而保尔和柯察金在得知这次要去的目的地相当的偏远,也带了几十斤的酒和十几条烟。对他们来说,只要带足了这两样东西,在山里等几个月都不成问题。

在小县城休息了一个晚上,王小明三人又补齐了一些日常用品之后,他们三个人开始出发。花一元钱坐了三十公里山路之后,前面就的路就再也没办法通车,甚至人走在其中也得小心翼翼,一个不小心就会跌倒。

“保尔,你的方位正确吗?怎么走了三个小时了还没有见到人烟?”王小明从下了马车之后又足足走了三个小时,一开始他觉得四十公里山路也不过如此,可是当他真正走进来之后,才发现,走山路比平时走路更费力气。

“应该没错,这次出发前我特意买了个指北针,方向绝对不会错。”保尔说道,由于这些山路并不是经常有人走,所以很多山路并不是实际意义的路,而且由于没有当地人带路,一些捷径他们并不知道,有时甚至还会多绕路。

王小明当然相信保尔的专业,如果他在这样的情况下还会迷路的话,那他就不知道在以前死过多少回了。

再往前走一个多小时之后,王小明一行终于看到了一个小山村,但是当王小明走近的时候,还是被眼前所看到的一幕深深的震撼:放眼望去,这个不知名的小山村也就几十户人家,但是却看不到一户红砖房,全部都是低矮的土墙,而且由于年久失修,外墙表面的那一层石灰早就掉落,除了某些地方的墙壁上还保留着解放初期的宣传标语外,就再也看不到任何和现代有关的东西。这里的现代指的五四运动之后……

“走,到村里讨口水喝。”王小明看了一阵之后终于说道,由于他们对甘肃的情况不是很了解,走了四个多小时之后,他们的饮水告急,而且早上吃的那点东西也早就化作了上午前进的动力,现在得补充能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