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秋书的声音里仿佛有种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明明声音不大,但整座会议厅都为之一静。
他没有慷慨激昂地批驳,也没有畏畏缩缩地逃避,只云淡风轻地问一句“你讲完了吗”,这样的表现跟亢奋的泉下桑田形成鲜明对比。
在场所有华国人都心中一定。
他们心想,老院长如此平静,一定是胸有成竹,且看老院长怎么说吧。
宋玉暗暗点头,心想林秋书不愧是故宫博物院的院长,一句话就镇住了方才还议论声不断的会议厅。
泉下桑田愣住了,他不知道自己要不要接这句话。
林秋书也不催促,气定神闲地等着他,其他故宫专家要么露出饱含深意的微笑,要么跟林秋书一样淡然自若。
泉下桑田被身旁的人轻轻推了一下:“桑田君,都等你呢......”
泉下桑田这才回过神。
它探头望向林秋书,发现林秋书脸上竟然一点紧张严肃的意思也没有,心中不禁暗骂一句——该死!这群华国人到底有什么依仗?
它不明白林秋书为什么这么镇定?
这个老家伙难道一点也不担心《上阳台帖》的地位受到动摇,又或是破罐子破摔了?
泉下桑田心中惴惴不安。
它跟华国人打过不少交道,知道华国人有句话叫每临大事有静气,但它的直觉告诉它,林秋书可能不只是有静气这么简单。
它沉声道:“我,讲完了!”
即便它有种不好的预感,但它仍然对《清远楼帖》有信心,因为《清远楼帖》是实打实的唐朝真迹,上面又有李白的署名和知名收藏家的印章。
相比《上阳台帖》,《清远楼帖》只是欠缺像宋徽宗赵佶这样的重磅鉴定家的认证,而在笔法等方面则更贴近唐朝书法风格。
客观而言,《清远楼帖》说不定真是李白真迹。
因此哪怕全球专家齐聚一堂也不可能分辨出《清远楼帖》的真伪,除非李白本人在这里,但这怎么可能呢?
想到这里,泉下桑田稍稍镇定了一些,它恶狠狠地瞪了林秋书一眼。
老家伙,装什么装?
我倒要看看你能不能把李白讲得活过来,让他亲自鉴定《清远楼帖》!
林秋书注意到了泉下桑田的眼神,但他全然不放在心上,因为这种小人根本不值得他记挂。
同声传译将泉下桑田的话翻译成多国语言,这下会议厅里的目光再次聚集到了林秋书身上。
老院长,这回您总该讲话了吗?
众目睽睽之下,林秋书终于开口了,他以温和的声线缓缓说道:“众所周知,古代大书法家往往会在长期的书写练习中形成一系列个人风格极强的书写细节。《清远楼帖》和《上阳台帖》的笔迹出入甚大,基本可以判断不是同一人所书,因此必有一真一假。”
林秋书的声音不似泉下桑田那般咄咄逼人,所有人都安静地听他讲话。
“会前我和许多专家一起拜访了东京国立博物馆的队伍,经过我们的鉴定,《清远楼帖》跟《上阳台帖》一样,的确都是唐朝时期的珍贵文物。”
林秋书停顿了一下后继续讲道:“《清远楼帖》上的李白署名确确实实出自唐人的手笔,历代收藏家的印章也不存在造假的嫌疑。”
林秋书一连三段话全都在肯定《清远楼帖》,这引起了在场所有人的困惑。
他们心想林秋书不该批驳《清远楼帖》吗,怎么一直在褒扬《清远楼帖》,难道是挑不出《清远楼帖》什么毛病?
可这样一来,《上阳台帖》唯一李白真迹的地位可就保不住了啊!
东京国立博物馆的人则面露微笑。
虽然之前故宫的刚直让他们有些惊讶,但现在他们欣喜地发现林秋书讲的话都在他们的预料之中。
果然,故宫找不到能攻击《清远楼帖》的地方,《清远楼帖》是完美的!
紧接着,在众人困惑的目光中,林秋书又说道:“相比于《上阳台帖》,《清远楼帖》的笔法也更贴近唐朝的书写风格......”
此话一出,所有华国人心里都沉甸甸的。
他们产生了不好的预感。
什么叫更贴近唐朝的书写风格,不会吧,难道故宫要承认《清远楼帖》吗,可《上阳台帖》怎么办?
难道故宫已经摆烂了吗?
他们失望地望着林秋书。
而东京国立博物馆的人脸上的笑容却更加明显了,个别人的嘴角都快扬到耳朵根了,他们都觉得一切尽在掌握。
这回稳了!
唯独泉下桑田仍面色凝重地望着林秋书。
眼下虽然看似一切顺利,但林秋书和林秋书身旁的故宫专家们看起来太从容了,它总觉得不太对劲。
而且它格外注意一个人,那就是坐在林秋书身旁的那个戴口罩的年轻人。
他究竟是什么人?
林秋书为什么要让他坐在身旁,如果故宫已经做好了丢人现眼的准备,为什么会突兀地拎出一个后辈坐到那么显眼的位置?
属于商人的敏锐让泉下桑田意识到事情很可能不像现在看起来这么简单,它的心弦紧紧地绷着,它已经做好从林秋书口中听到转折的准备了。
接下来一定是但是了吧?
林秋书感慨道:“最近几天惊喜不断,尽管我感到难以置信,但还是不得不承认,《上阳台帖》——不是唯一的李白真迹。”
霎时间,整座会议厅陷入了死一般的寂静。
什么?!
所有人都用匪夷所思的神情直勾勾地盯着林秋书,他们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他们听到了什么?!
故宫博物院院长林秋书竟然亲口承认《上阳台帖》不是李白真迹?
怎么会这样?
为什么?
就算《清远楼帖》无懈可击,但《上阳台帖》也不差啊,身为故宫博物院院长的林秋书怎么能说《上阳台帖》不是李白真迹呢?
许多华国的专业人士更是感到无法理解。
他们预感到《清远楼帖》可能很难被证伪,但他们已经做好准备用尽一身学识给《清远楼帖》挑刺,坚决捍卫《上阳台帖》的地位,可他们万万没想到林秋书居然说《上阳台帖》不是李白真迹!
吾等正欲死战,院长何故先降?
何故啊!
短暂的死寂过后,整座会议厅就像一锅被烧开的沸水,喧哗得令人产生仿佛空气都在咕嘟咕嘟冒泡的错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