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说王修阳神初成,炼化灵气,壮大已身的同时,头顶的雷劫之云也越来越大,就在李静虚,齐漱溟夫妇到来后不久,头顶的雷云飞速扩张,已从五十里涨至百里。
恐怖的雷霆风暴在云层汇聚,似乎下一秒就要降下天雷。
王修阳神居于雷云之下,无喜无悲,念头电转,已明白此时处境。
论世间修行,莫过于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炼虚合道,四层步骤。
蜀山修行的正统路子大约就是如此,先炼精化气,得了先天真气,再而神与气合,得了法力,是为灵动,再进一步,法力日益圆满,最终凝结而成能量核心,即为金丹。
这金丹,即是能量核心,也是元神种子,当金丹圆满,得到足够能量,营养,境界后,自然孕育出赤子元婴,这元婴其实就是初生的元神了,只是还弱小,需要有庞大的能量胞衣包裹,是以为元婴。
成就元婴时,便是初证长生,在凡界,可称为散仙,寿元千载也是小事,之后,元婴经时间洗礼,仿佛人间胎儿一般渐渐成长,最终元婴炼化掉所有体外能量胞衣入体,成就元神正体,聚则成形,散则成气,所至之地,真神见形,谓之元神,又称阳神。
而王修修行法门又有不同,先是以自创神魂修行法,一开始,便走的不是精,气,神,循序渐进的路子,而是直接跳过精,气,开始修神。
历经诸天世界,在棋魂中初成精神,食梦者中凝聚神魂,之后神魂修行失了精,气之助,陷入瓶颈,一直不得突破,后来又为了画漫画,入龙蛇世界后,又被王超那赤子之心的武道感染,又起心思花在国术武道上,不知不觉间又走回了正道,让神魂得到了精,气,国术气血滋养,又开始蜕变。
之后在食戟之灵世界,钻研辟谷炼丹术,无形间又有所悟,回归世界小过些时日,将心中郁气散尽,通达心念,去除执念,最终神魂终于可以再进一步突破。
再然后,来到蜀山世界,习练此世界修行内功之法,又得一层内练助力,直到今日,内功真气习得圆满,直欲真气勾连天地灵气,破入先天境界之时,正值神魂转阳达到最后一步去除阴质之时,顺着灵机一出,神魂化阳,蜕变阳神,居然先一步勾连了天地,而王修这阳神,却引出如此阵势,仿佛元婴出世一般。
但实际上,王修的这阳神,并非是蜀山中元婴之后的化神期成就的元神,而是与元婴境界相似的元神初体。
实际上元婴与元神相差并不大,大约是婴儿与成人的差别,而王修的这阳神,与蜀山中真正的元神高人,也是如此差别。
或者说,差的时间的慢慢洗礼与能量滋养壮大。
也是因此,王修的这阳神一出,勾连天地后,本能的汲取这天地间的天地灵体,汇聚在身旁,形成了这般阵势的能量汇聚波动,在阳神之外生生形成了能量光球。
造成了类似于元婴期度雷劫,天雷洗身的地步。
王修的修行路,当真是离奇莫测,机缘太多,是蜀山世界修行中人无法想像的,几乎无法复制,谁能想到,他这一路走来,只是淡定且悠闲的下下棋,画漫画,练练拳,做做菜,这些年下来,不杀一人,不与任何人斗争,没有什么神功秘籍来练,也没有什么灵物仙草来吃,就这样来到了一个适合的时候,来到了一个适合的世界,补全了适当的短板,最终一朝突破,却成就了蜀山成千上万修行者欲得而不得的元婴境界,初步炼成元神,成就散仙,初证长生之境呢?
将近十年多的经历回顾,王修的阳神心中宁静,长吸一口气,体外的能量团,或者说能量胞衣,被一口吸入小半,源源不断的化成资粮,壮大着阳神往真正的元神进化。
与此同时,头顶的雷云却在这个过程中越发暴烈起来,因为阳神的这动作,又激起了雷云涌动,再次缓慢扩张开来,似乎要孕育出更强大的雷劫,要一雷直接劈死王修。
但是,却迟迟的不见天雷降下,这却是让围观的吃瓜群众,不,是李静虚等人诧异不已了。
“奇哉,怪哉,真人,为何这天雷迟迟不肯落下,这是为何?”
“寻常金丹之劫,也不过十里大小,便会降下天雷,只能吐出金丹迎击天雷,若金丹稳固,根基深厚,挡住天雷,避免肉身受损,便算是度过雷劫。”
“而元婴之劫,我记得真人当年好像就是百里雷云,天上降下十八道天雷,一一轰顶,真人驾驭元婴,挥动剑气,连斩十八道无上剑气,过了雷劫。”
“可是这位……这雷云都已超过百里,眼看要二百里之巨了,为何还不降下?”
李静虚金童模样,此时却是小脸严肃,一双眼睛死死盯着那天上雷云,还有那雷云下那团越来越小的能量团中露出的阳神。
半响叹息道:“这雷云不会降下天雷了,因为这位高人,不会让天雷降下的。”
“啊?这?这是为何?居能能让天雷不降,不用雷度劫?”
李静虚摇了摇头,索性小手一摆,采集这时周围四溢的雷云气息,拉着两人落地,只见三人面前,一小团雷云汇聚在身前,幻灭不定。
“你们可知为何金丹成时有雷劫,元婴成时也有雷劫?为何度过雷劫之后,又再不会有雷劫劈身呢?都说修行是夺天地造化,所以上天才会化降下天雷历劫呢?”
齐漱溟夫妇对视一眼,面露喜色,难道真人愿意说出这等天机?
李静虚并没有卖关子,仰天看向天上雷云,和那雷云下的身影,带着一丝敬叹道:
“我也是历经两次雷劫,度过金丹动,元婴劫,成就散仙之境后,最近修行几近圆满,元神将成,遥感天仙之境后,方才明白是为何道理。”
“我等修者修行,每日服气,吞丹,炼气,成就先天真气后,初得一颗金丹成就时,会有灵机泄露,这一丝灵机波动极大,会被这天地间的雷云相感,仿如阴阳相吸一般,触发雷云降下天雷轰之。”
“度雷劫,则是在这过程中,与天雷交击后,本能之下学会抚平灵机,收敛这灵机波动,完满的掌握一颗无漏金丹,气息不露,灵机不泄,仿如下海学泳,不会者下水自然会被淹死,但是下水之后,学会如何游泳,不会溺水,自然也就不会被淹死。”
“这度雷劫,也是这个道理,那元婴劫也是这个道理,与金丹劫相差不大,都是成就时没能完全掌握所有灵机,所以才引的雷云汇聚,天雷降下,唯有在天雷的轰击中再次抚平灵机,收敛圆满,方可度过雷云,并此后,再不会有雷劫降下。”
“换言之,不论成金丹还是成元婴时,若能完美掌控自身灵机,在突破之时,那一丝灵机泄露之初,但立时被掌握收敛住,那天上雷云即使汇聚而出,却找寻不到灵机之点,自然便降不下天雷。”
“而这位高人所修行之法,极为独特,似乎是传说中直指先天之道的神修之法,不练五气,不练真元,只修身与神,一朝身与神合,神身合一,便能直接孕育出元神初相,不用度雷劫,就像今天这样,显然是突破之时,泄露了一丝灵机,但是元神初相有成,却控制住了灵机,不被头顶雷云所感。”
“而且他此时元神初相初成,吞吐天地灵气壮大已身的同时,那一缕灵机也相应壮大,所以那雷云却不断壮大,却又因为灵机不被所感,是以天雷怎么都降不下来。”
“这便是相传于汉唐以前,修行界最高明的度劫之法——避天机!”
“凡俗之界,明朝之时,有一修行者后裔,写就了一本修行界话本小说,名曰《西游记》,其中就有记载,修行长生之道,乃非常之道,夺天机之造化,侵日月之玄机,丹成之后,鬼神难容,有天降雷劫,须要见性明心,方能躲过。躲的过,便能寿与天齐,躲不过,受了天雷轰击,身陨绝命。”
“这见性明心,就是度雷劫中的避天机。”
“前人术语言简精微,后人不明就理,实则很简单,能完全掌控心神,自然能掌控灵机,是以便能避过天雷之劫。”
“之后,我等生辈不肖,这避天机的境界早已失传,只能另僻蹊跷,炼成法宝,法器,在度劫之时,以自身法力与法宝相合,代度雷劫……只是雷劫何等凶狠,越是灵机泄露多者,雷劫越强,我等惧之,所以越加害怕炼制出更强的法宝,以求代为度雷劫,但越是如此,反而越是难度雷劫。”
“而成就元神之后,已经不惧雷劫,也再也不会引动雷劫,这便是天仙之境,但是,相传在汉唐之前,天仙,也不过灵空仙界最普通不过的成员,天仙之上,还有境界,且还有灾劫,有阴火劫,度过,可成真仙,之后,还有风劫,是为赑风劫,度过,可成金仙……”
“这便是三灾之劫,所有修行人必历劫数,非道祖亲传者,天下修行者千千万,万中无一能度过所有三灾之劫。”
“而那灵空仙界,相传最高境界者也不过真仙者,无有金仙矣,长眉飞升灵空仙界,偶有神念传音于我时,我才知道这世间已……”李静虚说到这里,忽然嘎然而止,后面的大秘密,却是不能和这两人说了。他们,还不够格。
“真人?这世间已如何?”齐漱溟乍闻这等秘闻有些心神恍惚,但本能的感觉真人后面的话可能很重要,是以追问了下去。
李静虚此时面色已经平静了下来,淡淡道:“无事,那不是你现在能知道的,你只需知道,峨眉当兴,便是如今修行界的大势,无人能改,便是这位高人,也不行。”
九天之上,至高之顶。
换作现代来说,大约相当于平流层,再之后就是不厚的热层与散逸层,那之外就是宇宙虚空。
就在这地带,存在着传说中的灵空仙界,天庭之所在,有虚浮悬空之山,亭台楼阁无数,但却是一层一层的排列着,大约有三十多层,最顶层最华丽的就是天庭,这说是仙界,其实并不大,整个仙界,包括几十年前飞升的长眉真人在内,也不过百人之数,相对于并不算太大的仙界来说,也还是人数少的可怜。
此时天庭正央,观星台,长眉真人任寿,身前悬浮着一块非金非玉,背有蝌蚪文的古篆和云龙奇鸟之形的奇异古镜,这就是天庭重宝——昊天宝镜,也是长眉真人在凡境之时炼成的昊天镜的正体。
昊天宝镜,天庭凌霄宝殿最重要的仙家法宝之一,功能遍照三千,无所不知,又可汇聚太阳精火,一击之下,妖邪辟易,是天庭第一至宝。
话说这灵空仙界,本就是当年的天庭三十三重天,却不知何时起,大约是汉唐之后,一夕间整个三十三重天,人去楼空,没有一位过往仙家存在。
后辈中有新进仙人飞升之后,却发现整个天庭人去楼空,诺大的地方,居然只有他一位仙人存在。
之后陆陆续续间凡间其它道统传下的后辈又有人飞升,时间积累到明清之时,等到长眉真人仁寿飞升之时,也不过一百出头而已。
这一百零三个仙人中修行境界最高者也不过是一个真仙,寿可万载,其余都是天仙,三五千寿数罢了,连一个金仙都无。
这些仙人居于这天庭三十三重天,久而久之后,因此地太过空灵,唯有灵气俱足,却人烟稀少,是以改名为灵空仙界。
且说长眉真人今日值守仙班,遍照中原大地,峨眉地带,昊天镜有感,正发觉下界有人度雷劫。
“噫,到了这时节,下界中人还有人引度出散仙雷劫,中原道门何时又出高人了,以下界那般浊气环境,居然还有人得道,当真稀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