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合太多?
“什么巧合,说。”慕容儁面色阴沉的问道。
慕舆根说道:“我们知道的所有唐国情报都是从百济那里获得的,以前还没有觉得如何,此时想想那些情报来的都太容易了。”
“唐国只和百济交易,百济从中获得了巨大的好处,他们应该想尽一切办法隐藏唐国的消息才是。”
“可事实上,我们的人去那里打探消息,总是能及时得到想要的情报。”
慕容儁回想之前的情况,也发觉诡异之处甚多,但仅凭这些还无法认定和百济有关。
“还有吗,继续说。”
慕舆根说道:“当初唐国的商船出现在青州海域,还恰好被渔民发现……”
“我们猜测唐国在和百济的交易中吃了大亏,想利用我们和百济竞争获取更多的利益。”
“现在想来可能真相并非如此,唐国人根本就是为了引我们上钩……所以后面我们主动找他们交易他们才会拒绝……”
“这么做的目的分明就是为了故意激怒我们,让我们对他下手……”
“……我们在渤海郡建立水师,刚刚训练有成唐国和百济就突然提出要加大贸易量……规模是之前的十倍,价值数十万缗钱粮。”
“我们的细作去百济打探情报的时候,很轻易就获得了想要的东西,甚至连他们交易的大致时间和地点都打探了出来。”
“就好像是有人准备好了一切,就等着我们的细作过去,然后把情报送到我们的手中。”
“我们相信了这些情报,选择了动手……然后反被唐国人反杀……”
“嘶……”慕容儁忍不住倒吸一口凉气。
如果真如慕舆根所说,那这个算计就太深了,深的有点吓人。关键是他越想就越觉得这种可能性很大。
唐国商队不正常的出现,然后拒绝和他们交易……百济那边获取情报太过于容易……突然增加的贸易量……
但还有最后一个疑问,不解决这个疑问他始终无法肯定这个猜测的真实性。
“唐国和我们无冤无仇为什么要这么做?百济又为……”
话说到一半突然停住了,因为百济确实有理由削弱燕国的实力。
谁都知道百济想要乐浪郡和玄菟郡,都想疯了,为此已经打了几十年的仗,换了好几个国王都不可能罢休。
这两个郡,前者在高句丽手中,后者在燕国手中,而高句丽又是燕国的附属国。
从这方面来说,百济确实有理由削弱燕国的国力。
而且削弱的还是燕国水师实力,断绝了他们从海上攻击百济的可能。而且出手的是唐国,他们还没办法找百济的麻烦。
如果真是如此,那百济可就太阴险了。
现在的问题是唐国又是为了什么?而且他们怎么就笃定我们一定会上当?
慕舆根也想到了此处,并说出了自己的猜测:“百济必定付出了我们不知道的代价,才说动唐国替他们出手。”
“如果我们不上当,对他们来说也没有什么损失。如果我们中计……在数年内百济都不用担心来自海上的威胁。”
“砰!”慕容儁一拳砸在桌子上,一字一句的道:“百、济,好、好、好……”
过了许久,慕容儁才冷冷的说道:“去找唐国人,只要他们愿意和我们进行贸易,之前的事情我可以既往不咎。”
“失去了唐国这个财源,我倒要看看你百济能在我燕国的进攻下支撑多久。”
……
刚刚组建的水师大营被灭,燕国自然不希望这种丑事被发现,拼命的掩盖。
但水师大营囤积着大量造船材料,大火燃烧了数天才渐渐熄灭,这么大的动静根本就瞒不住人。
作为利益相关者,百济一直在关注燕国渤海大营的动向,所以他们是最先知道这个消息的。
得知燕国水师全军覆没,水师大营被付之一炬,扶余句震惊的久久都不能言语。
回过神之后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让沙艾把所有知情人都处理掉,千万不能让唐国人知道他们故意泄露情报给燕国。
不论唐国的真实实力如何,能在一天时间就全灭燕国水师,连老巢都给烧了,这种实力都不是百济应该招惹的。
关键是对方藏在暗处,没人知道他们在哪,也没人知道他们会什么时候出现,这才是最可怕的。
只有千日做贼,没有千日防贼。
因为你防不到一千天,不是被偷光就是累死。
而且百济比一般人更加了解唐国水师的实力,初次见面的时候对方就用性能更加先进的船给百济水师上了一课。
在没有摸透唐国战舰能逆风而行的奥秘之前,百济是不会和唐国为敌的。
以前是不愿意,现在是不敢。
人家连强大的燕国都不怕,会在乎百济?扶余句没有那么自大。
然后他就开始思考另外一个问题。
唐国是怎么知道燕国要对他们的商船动手的?还完成了反杀。
有人泄露了情报给唐国,他心中马上就有了猜测,并且非常笃信自己的推测。
是谁给唐国泄露了情报?
可能是燕国人,也可能是百济人。
如果是燕国人一切都好说,如果是百济人那就麻烦了。
假设是百济人,那么会是谁?
沙艾?有可能,但可能性不大。他是自己的心腹,也是自己改革最大的帮手之一,如果连他都不可信那还有谁能相信。
李光?有可能。
但自从知道唐国有意扶持他当代言人,自己就一直在监视他,也严禁国内高层和他接触。
他从哪得到的消息?
如果是之前扶余句肯定会毫不犹豫把李光抓起来审问,这种汉民杀了就杀了,杀错了也无所谓。
可现在他不能这么做,因为这么做就会得罪唐国。
从另一个方面来说,如果真是李光泄露的消息,唐国很可能已经知道百济出卖他们的事情,心中必然有了芥蒂。
百济现在的情况,是不能失去唐国贸易支持的,必须要想办法挽回。
这时候就需要一个中间人传递消息,李光就是最合适的人选。
想到这里他就准备让人去找李光,可刚起身又停住了。
现在一切只是猜测,万一消息不是从百济泄露的呢?
自己这么做岂不是不打自招了。
还是先等等,看唐国的动向再说。
……
东晋反而是最晚知道这个消息的,甚至可以说是在文易的‘帮助’下他们才知道了这个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