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木自觉的站出来,道:“我可以作证水柳首领说的是真的,现在我们的首领还在石岩洞那边随时监视他们的动向。”
他这个参与者站出来说话,众人再无怀疑。
尤其是大青山部的人更是非常的感动,为了大家的安危,首领亲自潜伏当间谍打探情报。
有人激动的大喊:“水柳首领,我们首领不在地位最高的就是你,你说我们该怎么办吧,大家都听你的。”
“对,我们听你的。”大家纷纷说道。
水柳大声说道:“好,既然大家都信任我,那我就斗胆替大家做决定。”
“大家都觉得现在的生活好,不愿意再回到山里,更不愿意给别人当奴隶。”
“那就只有一个办法,击败消灭敌人,而且这样做也能解救岳山首领。”
“所以我决定,抽调全族的青壮和咱们的汉人兄弟一起抵抗入侵的敌人,大家说好不好?”
众俚人高呼:“好。”
水柳满意的道:“好,大家赶快忙完手中的活就去休息,等会我们会发放兵器给你们。这几天大家养精蓄锐,给入侵的敌人迎头痛击。”
“是。”
等众人都散开,水柳才朝柴犇挑了挑好看的眉毛,那意思在明显不过。
柴犇毫不吝啬的朝她竖起大拇指。
不过很快她就好似想起了什么,忐忑的道:“我刚才自作主张说要给大家分发兵器,没问题吧。”
柴犇道:“没有问题,咱们都是兄弟姐妹,出去打仗分配兵器是理所应当的事情。”
水柳重重的点头道:“是的,我们都是兄弟姐妹。”
远处赵公望也看到了这一幕,他的心情很是复杂。即觉得和俚人同伍太自降身份了,又为文易势力的手段感到惊讶。
才两三个月的时间,就驯服了这两千多俚人。
也正因此他才更加觉得文易是个成大事的人……可以说他的心情非常复杂。
但总体来说以兴奋居多。
见到薛大元,他直接就表明了自己的态度:“我望乡村支持文郎君和薛先生所有的决策。”
“敌人来了就把他们打回去,我们望乡村人少,只能出五十名青壮助阵,薛先生不要嫌弃。”
薛大元客气的道:“望乡村的都是读过书的人才,上阵杀敌太屈才了。”
赵公望道:“敌寇打过来的时候可不会因为他们是读书人就少砍他们一刀……”
“我汉家儿郎上马能杀敌下马能治国,要是连俚人都不敢打,就不配当汉人。”
薛大元赞道:“赵老先生深明大义,某佩服。”
解决了后顾之忧,阆湖开始了总动员,又从剩下的汉人中抽调了一千人组成了军队。
文易手下汉民中的男人基本被抽调一空,剩下的全是女人。
又从俚人中抽调了六百余青壮,也几乎把俚人中的年轻人给抽光。
加上马亦白带回的一个营五百人,和望乡村的五十人,组成了一支两千两百人的军队。
阆湖剩下的全是老幼妇孺,身强体壮的男丁全部被抽走。如果他们失败,对阆湖就是毁灭性打击。
薛大元和柴犇等人都知道事情的严重性,所以对这一战尤为的慎重,对设伏地点进行了再三侦查。
为了确保俚人大军会从他们预设的地点经过,薛大元决定派黑木再次深入敌营和岳山汇合,想办法把敌人诱导到这个地方来。
这么做还有另外一个目的,把计划告诉岳山,让他过河的时候小心别被洪水冲走了。
黑木一行人在半道顺利遇到了董荼那率领的大军,他给的借口是:
“我们部落已经做好了准备,等阆湖汉人村落有火升起就从山里杀出来,配合大军围剿汉人。”
“我过来是为了把这件事情告诉董荼那渠帅,免得产生不必要的误会。而且我们也不放心首领,想过来保护他。”
董荼那不但没有怀疑,还夸赞黑木忠义。
当黑木把真实计划告诉岳山,他也为谢道韫的疯狂赶到震惊,但也更加的佩服。
这个计划看似冒险,实则才是最稳妥最合适的方法。
然后他就有意无意的偏离原本计划的路线,向着薛大元设定好的埋伏路段行去。
董荼那一行人对这里的路确实不熟悉,所以也没有察觉到不对。
又走了十余里,山里居然下起了蒙蒙细雨。
虽然雨不大,但此时已经进入十一月气候转凉,被雨水打湿再加上风一吹还是很冷的,很容易感染风寒。
董荼那就决定找个地方让大家避一避雨。
岳山心中暗暗着急,这样下去就错过约定时间了。于是他找到董荼那说道:
“现在大家的衣服已经被打湿了,找到避雨的地方也是穿着湿衣服休息。”
“这里离洪水沟只有十余里了,渡河的时候大家的衣服一样会被打湿。还不如顶着小雨前进,过了河再找个地方好好休息。”
“河对岸不远就有山洞,以前我们经常在那里歇脚,还能生火供大家取暖烘烤衣服。”
董荼那笑道:“你不说我都忘了还要过河,告诉大家等过了河再休息,到时候我们生火给大家烤衣服取暖。”
听说到了对岸可以休息,还可以生火,俚人都打起了精神提高了行进速度。
不一会儿就到了洪水沟前。
岳山说道:“这里水流缓慢,水深也才到胸口,可以直接趟过去,以前我们都是从这里过河的。”
董荼那看了看左右的地形,不禁连连点头:“这里地势开阔地形平坦,河道比较宽,确实是渡河的好地方。”
“要是没有你引路,恐怕我们还要费一凡手脚才能过河。”
“渠帅谬赞了,你看咱们什么时候过河?”
“不急,先派人去前面打探一番。”
董荼那并没有轻易渡河,他虽然没读过兵法,但也知道‘半渡而击之’的道理,先派人去河对岸查看情况。
岳山心下一沉,生怕埋伏的人被发现。不过还好,探子转了一圈带回一切如常的消息。
董荼那这才下令:“过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