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锦衣夜行,绣春刀上的斑斑血迹(1 / 1)

这里就不得不提到大明王朝锦衣卫的前身和后事了,那真不是一句两句可以说的上来的,就连回响起史书中记载的锦衣卫行刑的血案,张奉天就有些毛骨悚然。

仿佛在黑夜下,一个隐秘的角落,一个身穿飞鱼服,黑衣蒙面的一个人影,手持一把寒光四射的绣春刀刺向自己。

弹指间,见血封喉!

锦衣卫是明朝专有军政搜集情报机构,前身为明太祖朱元璋设立的“拱卫司”。

后改称“亲军都尉府”,统辖仪鸾司,掌管皇帝仪仗和侍卫。

洪武十五年(1382年),裁撤亲军都尉府与仪鸾司,改置锦衣卫。

作为皇帝侍卫的军事机构,锦衣卫主要职能为“掌直驾侍卫、巡查缉捕”,其首领称为锦衣卫指挥使,一般由皇帝的亲信武将担任,直接向皇帝负责。

可以逮捕任何人,包括皇亲国戚,并进行不公开的审讯。

单单是这一项特殊权利,就是锦衣卫最大的保护网!

锦衣卫的头目叫指挥使。

指挥使属于正三品。

与六部的侍郎级别相当。

不过,如前所述,锦衣卫指挥使的权力大多了。

他们在宫中里跺一跺脚,整个朝野都是要震动的,真的是人见人怕,鬼见鬼愁的存在。

因为唯一的皇权统治者——当代皇帝赐予他们的特殊逮捕权力,让他们在行使任务的过程中,畅通无阻,胆大妄为。

这也导致了历代锦衣卫指挥使在为大明王朝扫除一些隐患的同时,也出现了许多因为私心导致的重大案件,可谓是血流成河,尸横遍野,最后自己也是落个一个死无全尸的下场。

据记载,锦衣卫第一任指挥使叫毛骧。毛骧很早就跟随朱元璋,深得朱元璋信任。

在明太祖朱元璋的授意下,毛骧带领锦衣卫搞了一个大事情,将本已尘埃落定的“胡惟庸案”翻出来,把案子性质从“擅权枉法”变成“图谋造反”。

四字之差,却导致血流成河。

连坐、死罪、黥面、流放的有数万人之多,满朝文武几乎被杀、被关、被流放完了。

就连开国元勋、位极人臣的韩国公李善长,都被满门抄斩。

毛骧为明太祖朱元璋解决“胡惟庸案”作出了很大“贡献”。可是,正所谓“狡兔死走狗烹”,事后,为了平息众人的怒火,明太祖朱元璋在案件结束后,以胡惟庸余党的罪名,将毛骧也杀掉了。

这可真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不过这也怪不得毛骧。

身为人臣,做了一些不该做,或者说,在做这件事情之前,毛骧就已经猜到了自己接下来的下场,可是他却不得不去做,毕竟——

皇命难违!

不做,违抗皇命是死罪!

那还不如痛痛快快的做一场大的,临死前还能拉上不少垫背的。

具体历史中毛骧怎样的想法张奉天不知道,但是张奉天猜想的这个想法,也是极有可能的。

身在帝王家或者为帝王办事,很多事情都是身不由己,结果导致自己陷入偏执和疯狂,乃至最后自己也是逃脱不了死亡的命运。

除了毛骧之外,锦衣卫的第二任指挥使叫蒋瓛。

而蒋瓛在任期间,也搞了一件很有名的案子——“蓝玉案”。

蓝玉的身份可不简单,乃是明朝开国功臣,一代名将。

有胆有谋,勇敢善战,屡立战功。于捕鱼儿海中大破北元,基本摧毁其职官体系而名震天下。

至于蓝玉的官职,更是不简单。

他的洪武十二年(1379年)封永昌侯,洪武二十年(1387年)拜征虏大将军。

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拜大将军、凉国公。

再加上他的身份很特殊,是皇太子朱标妃子的舅父,算是皇亲国戚。

可是,蓝玉居功自傲,一而再再而三的出事,惹恼了明太祖朱元璋。

先是由于中山、开平二王死后,蓝玉多次统领大军,也多次立功,明太祖朱元璋对其优礼有加。

于是蓝玉便日渐恣意骄横,蓄养了许多庄奴、义子,乘势横行霸道。蓝玉曾强占东昌民田,被御史查问,蓝玉大怒,将御史赶走。

再后来蓝玉北征南返时,夜抵喜峰关,守关官吏没能及时开门接纳,蓝玉便纵兵毁关,破门而入。

这种举动,自然是当时的明太祖很是不高兴。

这种行为,实乃大逆不道,不管哪个朝代的皇帝闻知,都会不高兴。

再加上传言有人说他与元主的妃子有私,致使元妃羞愧自杀,当时明太祖朱元璋还为此事切责蓝玉,不过当时还没动杀心。

毕竟当初,蓝玉功大于过,再加上明太祖朱元璋本欲封蓝玉为梁国公,但是因蓝玉有这些过失,便将梁字改为凉,并命人将这些过失刻在世袭的凭证上。

可谁知蓝玉犹不改过,侍奉皇上酒宴时口出傲语,军中将校升降进退,大权操于他一人,导致明太祖朱元璋多次责备。

说实话,这种居功自傲的将领就算是有天大的本事,到了这个地步,目无皇权,好日子也就到头了。

在后来等蓝玉西征返回后,被封为太子太傅。

但是蓝玉不愿位居宋、颍两公之下,私下说:“我难道不能做太师吗!难道我蓝玉真不如宋颖二公?实乃荒唐!荒唐!”

此后上奏言事,明太祖朱元璋更加不高兴,也就大多不采纳他的建议,这也导致蓝玉越发怏怏不乐。

到后来,明太祖朱元璋担心自己死后,皇太孙朱允炆年幼,无法驾驭蓝玉,就动了杀心。

借此机会,在1393年,蒋瓛告发蓝玉谋反。明太祖朱元璋终于找到机会,最后蓝玉本人被剥皮实草,还被抄家灭三族,并株连杀掉了约一万五千人。蒋瓛在“蓝玉案”后也被朱元璋赐死。

当时,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锦衣卫指挥蒋瓛意气风发,告发蓝玉谋反,下狱鞫讯后,狱词称同景川侯曹震、鹤寿侯张翼、舳舻侯朱寿、定远侯王弼、东筦伯何荣及吏部尚书詹徽、户部侍郎傅友文等谋反,拟定乘明太祖朱元璋藉田时发动叛乱。

正在巩固和加强中央集权的朱元璋深感不安,以谋反罪将其逮捕下狱,并被剥皮实草,抄家,灭三族,并株连蔓引,自公侯伯以至文武官员,被杀者约一万五千人。

为警诫群臣,明太祖朱元璋手诏布告天下,并条例爰书(中国古代的一种司法文书。)为《逆臣录》!

史称“蓝玉案”!

这场案件以后,整个大明王朝的文武百官,皇亲国戚等势力又一次大洗牌,加固了明朝的统治,解除了一定的隐患同时,也死了许多无辜的人。

不过这就是帝王家,这就是权力之争!

蓝玉的居功自傲,最后用自己乃至其三族之人,都用鲜血性命来偿还。

至于锦衣卫第三任指挥使,名为纪纲,自身的下场自然是不幸的,被凌迟处死,但是其三族之人,相对蒋瓛来说,则是好上一点,至少保全了性命。

当时的纪纲深受明成祖朱棣宠幸,权倾一时。正因如此,他很卖力地帮助朱棣清除异己,手上的人命数不胜数,可谓是杀人如麻,斑斑血迹。

他曾经残忍地将内阁首辅、大学士解缙灌醉后拖到雪地里活活冻死。又诬陷浙江按察使周新,导致其以谋反罪被处死。

纪纲为明成祖朱棣效力的同时,自身也是作恶多端,不过因为功大于过,同时没有威胁到明成祖,也就没有什么大事。

后来因为他得罪了一名太监,被揭发“造兵器万计,欲图不轨”,最终被明成祖朱棣处以凌迟之刑,家男女老少发配戍边。

这三位锦衣卫的指挥使可谓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都是为皇上行黑暗杀戮之事,虽然权倾朝野,一时威风,但是其结果终是不得善终。

正所谓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

终日杀人害命,终有一天报应也会在自己的身上。

三代锦衣卫指挥使很好的诠释了这句话,不过不可否认,锦衣卫为大明王朝的皇权统治,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其能力,效率,忠诚都是十分的有保证。

而在近现代,大明王朝的锦衣卫也是被华夏电影剧组拍摄成许多电影。

那身穿飞鱼服,手持绣春刀,冷血无情的锦衣卫一直被观众们津津乐道,成为饭后茶思的聊天话题。

有诗云:

《绣春刀》

寒月化五龙,飞鱼瞻玉京。

诏狱丧易牙,绣春照雪明。

卿本西城月,是非笔墨生。

辽东九万里,饮马二人行。

生死何所道?但惜故人情。

他年尔来访,觞尽壶自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