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六章 无题(1 / 1)

想他王林也算走南闯北的过的人了,哪里见过这种场面。

到底是啥活儿,能赶趁的在车上也不停手,忙着赶做。

正疑惑着。

“到了。”李孟羲说到。

李孟羲统领三部,第一部木匠营,到了。

看似普普通通,只有十几辆马车,一些木匠以外,木匠营没什么特别之处。

但是,作为军中最重要,也是李孟羲为之沾沾自喜的随军生产基地,木匠营大到板车,小到碗筷,都能生产,特别是板车,关乎运力,直接关系到义军后勤力量,其能发挥的作用,远比几百战兵要强。

李孟羲拉着弟弟的小手,带着两个传令兵,朝车队走去。

见李孟羲来了,整个木匠营的车队都停下了,木匠营副官鲁犁顾不得拍衣服下摆的木屑,连忙迎上来了。

“营正!”鲁犁憨憨的笑着叫了一句。

“来,鲁犁,带人给你认认,这是王林,这是王礼,日后我若是忙,就由他二人代传军令。

若是你去寻我,我不在,有事跟他两人说,再由他两人回报我,也是一样。”

给鲁犁介绍完了两个传令兵,李孟羲又继续给传令兵介绍起鲁犁。

“王叔,小礼,这是我匠营副官,统制木匠八十余人,掌管我军中大小木工营造,并攻城器械打造等诸务,职同百夫长。

日后所有军令要你二人送达木匠营,便是送至鲁犁之手。

若鲁犁不在,送只他人之手,断然不行,可否明白?”李孟羲回问。

两下一介绍,传令兵和鲁犁便两下认识了。

然后,李孟羲顺便问了匠营各项工作的进度,包括最重要的板车的进度,还有携行具的骨架做了多少副,以及杂七杂八的,例如关羽要的硬木盾牌,军中现在还缺的木碗等等,都做的怎样了。

一下问这么些问题,鲁犁不由抓头,想了好一会儿。

“营正,有一架板车今晚就能装好,你看……”

“行,我晚上有空过去看看。”李孟羲说着。

又一辆板车做好了,一辆板车的运力,最少足够放下二十人的铺盖卷,降低二十人行军时的体力消耗。

而花费很少,只用从粮草中支出五十斤粮而已。

按李孟羲对木匠营进度的估计,时间也差不多了,今夜有一辆板车做好,明日后日肯定有更多板车可以下“生产线”了。

五个十人队,每个十人队,七八天能做出一副车轮,而车把,木板之类的更容易生产的,三五天就能做齐。制约板车生产速度的只有车轮毂而已。

五个十人队,每月,每队可以至少可以生产四辆板车,一月也就是二十辆车。

这是以前,木匠营已经扩军了,再加上青云山黄巾投诚,黄巾军中能单独完成制造板车所有细节的木匠,足有十几人。

这十几个堪称木匠中大匠的熟练木工,再搭配低级木工,足以再凑起至少七八队能生产板车的小队。

也就是说,产能扩大了一倍多,甚至还能继续扩大。

一个月能生产三十,四十,甚至五十辆板车不在话下。

板车很重要,李孟羲没有立刻最大限度扩充木匠营规模的原因是,木匠们随军生产最低限度的生产条件,是得每十人有一辆板车,有人拉着板车,板车上一两人可以边行军,边做一些用刨子刨木辐条之类的小工作,而不仅限晚上黑灯瞎火的一点时间。

晚上扎营,晚上时间最好的利用方法是凑着篝火,把白天刨好的方木,放在火上借着火把木头加热,用热处理的方式,把木头弯成车轮毂的弧度。

因为只有在扎营的时候,才有篝火,才能处理轮毂,做板车最难的轮毂部分于是就这样条件受限,没办法全天候生产。

虽知道生产效率被卡在了哪,李孟羲却没办法解决,除非板车有火车车厢那么大的空间,除非板车上能升篝火,不然就没办法在白天輮制车轮。

因此,木匠营有多少车,才可以扩充多少个专门制作板车的木工小队。早早把木匠招来,干不上活儿,还得发粮,等于亏了一部分粮。

因为李孟羲的先见之明,之前路过那个无名村寨时,李孟羲收购了好多套木工用具。

要不是这样,就是有再多木匠,也没办法扩充人手去做板车了。

虽然李孟羲有先见之明,早做了布置,可木工工具,锯子刨子,锛头之类的,即将捉襟见肘。

最多,只能再扩充个七八队木匠,就没工具用了。

义军很穷,穷在方方面面,就没有任何一种物资是富余的。

最富余的应该是草鞋了,可现在草鞋也没办法生产,因为麦秸没有了。

荒郊野岭的,找没被雨淋过,结实的干麦秸可不好找。

鲁犁最后说,做的架子做好了二十来副,问李孟羲什么时候往架子上编篓子,缝袋子。

李孟羲稍一思索,携行具已经摸索出了一个较完美的最终版,木框架,和放被子杂物用的轻篓,篓子是用细树枝编的,孔编的很大,以此来降低重量,然后,再缝一个用破帐篷拆下的涂了桐油的麻布做的能防雨的袋子,放怕雨淋的被子,弓箭也能放进去,一个功能足够用的携行具就做好了。

现在最后的一个小问题是,李孟羲认为东西不好固定,想仿照前世的旅行包,在携行具上缝上一些袋子,在肩膀和身前绑死,牢牢地固定住。

因为发现用柔软的材料当做袋子,被重力一拉,就成一条线了,非常勒人,所以应该用硬一点的布料。

硬一点的布料问过绣娘,可以用粗麻布。

正好,当时在那个无名村寨买了一车多没沤够时间的生麻,这些没沤好的生麻,织布不仅不好织,且织出来的布硬邦邦的。

硬邦邦的麻布,正好用来给携行具做背带。

又正好,木匠营有人做过纺车能摸索着把小纺车做出来。

于是,一条科技树,完美闭环。

现在剩下的唯一一个问题,就等木工营把那个袖珍型的纺车给做出来了。

然后稍微织一点布,就够做背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