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章 八十六:夸官
踏过丹凤门的雕甍,如在晴空下滚过了一阵春雷。青砖御道光可鉴人,以往只有龙辇凤驾碾过,今日却映出了前仆后继的蹄影。
李蝉只管振动缰绳,仿佛要把风都抛到后头,浑然没顾及到同榜诸君在侧追赶。
众人越过门楼后的登闻鼓,穿过军器府、都水监和尚书省,众官员纷纷放下手头事务来到门外旁观。过了归仁门的钟楼往东拐,前边的天街上,鸿胪寺卿已率人等待。
李蝉遥遥看见天街尽头的紫极殿,深吸一口气,勒马急停。
白微之坐在银鞍上打量四周,感慨道:“浮槎兄,咱们这辈子,恐怕也就这一回能骑马进太极宫了,你跑这么快,痛快倒是痛快,我却还没觉出什么滋味,便跑到头了。”
李蝉下马,随口说:“这辈子就一次机会,恐怕也不见得。”
边上,马蹄声徐徐变缓,姜濡坐在马上,笑道:“再大的官儿,进了宫城,也得下马。能在这骑马的,除了咱们登第这一回,便只有反贼了。李郎可不像有反骨的人。”她翻身下马,熟稔地轻拍了两下马嘴,马儿发出愉悦的低鸣声。
众人正说着话,鸿胪寺卿过来笑呵呵道:“诸君信马由缰,视这宫城如鸿野,真是后生可畏,后生可畏啊。”
唐清臣道:“是我等得意忘形,让赵寺卿见笑了。”
鸿胪寺卿笑道:“哪里的话,诸君能入乾元学宫,便是国之栋梁,人生得志时,便要意气风发才好!”
……
鸿胪寺主掌仪节之事,乾元学士登第的仪礼也在其中。诸生应试乾元学宫,早在春试前,便学过了登第时的礼仪,这回入宫,鸿胪寺卿带着寺丞等官员又提点一番,便为三十六人各换上乾元学士与直学士的冠服。
李蝉出鸿胪寺时,已穿上一身带蓝帔子的青挂袍,头戴平巾,把铜丝骨的翘脚幞头衬得极高,手里再拿上一块刻着鱼须鹤翼的紫竹笏板,已是一副峨冠博带的模样。鸿胪寺亦有一面正衣冠的屈轶镜,李蝉对着镜子打量半晌,这模样倒是威严端庄了不少,虽然看着不大习惯,却的确很唬人。
众学士被鸿胪寺卿接引着,从恭德门进去,到了紫极殿里,排成一列,站到了丹墀下。谢恩时,众学士亦站得笔直,如僧道中人一般无需下跪。乾元学士的地位,便如手中那紫竹笏板一般。朝中大员手中笏板都是牙、玉质地,五品以下捧竹木的可进不得朝会,笏板用紫竹制成,便是意味着乾元学士虽贵,又与朝中政事牵连不深。
一番谢恩的仪礼后,已到午时,众学士赴罢宫城西北广陵池的鹤集宴,便原路返回,出了皇宫。
这之后,又由京兆府尹和两县明府引着,骑马去京中庙观行香。众学士走过东岳庙、兜率寺、清微观、昊天观、大相国寺、大云经寺等两教庙观和诸王庙,最后在玉京西边的报恩塔下,各大庙观里点燃了三十六支粗如儿臂的高香。这些高香足足能烧七日不绝,这段时日,不光玉京百姓,甚至州中各府的人,都会来这些庙里上香,期望能沾上些福缘。
如此游行一番,等到了最后的武王庙行香罢,便已临近黄昏,一日的忙碌至此告一段落。众学士寄寓的各大庙观会馆里都备好了宴席,于是纷纷告别离开,原本声势浩大的队伍,沿街走过,逐渐变得单薄。
快到清微观时,白微之望着观中霭霭烟云,“这段日子,庙里想必能挣不少香火钱。”
边上的祝真嗣笑道:“怎么,微之还惦记上这香火钱了?”
白微之也开玩笑道:“既然是沾了咱们的名声,纵使分几贯钱,又有何不可?”
唐清臣道:“各位客居玉京,寄寓在这些庙观里边,虽然不是白吃白住,但这段时日里,筹办文会法会,却少不得各方出力。这些香火钱,便当做投桃报李吧。不过唐某这样说,未免有些慷他人之慨,不如这样,明日我设宴请诸君喝酒如何?”
“这样就再好不过了!”直学士孙元斌笑道,“传说连宫中内库,都远远不及唐家藏酒之丰盛,上次辛园雅集,孙某尝过之后,至今念念不忘,还请清臣明日不要吝啬,定要让大家尽兴才好!”
孙元斌说过后,又有几人附和。
唐清臣笑道:“那好,明日我在芙蓉苑设宴,请诸君一定移驾光临!”
白微之斜斜看着唐清臣,“清臣兄,按例明日该是同榜诸生凑钱一起去喝酒,要你一人出钱,却让人过意不去。何况列位虽并非尽是豪富,也不至于连顿酒钱都凑不起了。”
唐清臣怔了怔,旋即笑道:“微之兄误会我了,唐某只是想让诸君再尽兴些,可不敢有半分瞧不起谁的意思。不过,微之兄这样说了,倒显得是我唐突了。也罢,那就再过一阵,等各位都有闲暇,我再请各位喝酒。到时候,微之兄可不要再像上次在辛园那样,拂袖而去了。”说着,也看了李蝉一眼,微微一笑。
李蝉忽的想起,上回辛园雅集过后,与白微之离开喝羊肉汤时,白微之便对唐清臣颇有微词,如今一看,这栖梧凰儿的确有些城府。看来学宫虽不是政坛,也避不开勾心斗角。不过唐清臣想当魁首也好,结党也好,李蝉也不甚关心,他对唐清臣也点点头,便让马走慢了些,与王常月并驾齐驱。
“王道长?”
王常月正望着清微观,转过头来。
李蝉打趣道:“这些庙观里的香火,也有咱们一份功劳了,是不是也是功德一桩?”
王常月一愣,边上的王孝恭取笑道:“炒豆子,还不快拿册子记下来?”
“浮槎兄提醒我了。”王常月对李蝉拱手,又拿出怀里的《功过格》,用嘴濡湿笔尖,写道:“助得庙观香火鼎盛,记二十功……”一边写着,一边回想今天去了多少座庙观。
李蝉转头看王孝恭,好奇道:“炒豆子?我记得王道长的道号该是昆阳子。”
王孝恭笑道:“李郎这就不知道了,这昆阳子的道号,是他在隐楼观修行时,观里的道士给取的。但这厮,时常都要带上一把炒豆,一会儿吃黄的,一会儿吃黑的,我便给它取了这道号,炒豆子,是不是贴切多了?”
这章算昨天的,晚上继续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