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儒向山本常夫分析了共产党的政策,叛徒必须清除,这是政治问题。敌人派来的卧底,反而可以当成普通罪犯对待。
张晓儒缓缓地说:“被俘过的人,很难再得到信任。就算共产党依然给他们安排工作,他们的政治生涯,也会永远蒙上污点。如果是真正的共产党员,一辈子都抬不起头,也不可能得到真正的重用。”
山本常夫诧异地说:“你的意思,连荣春比这些被俘人员,还容易得到共产党的信任?”
张晓儒笃定地说:“当然,连荣春以前虽是警备队员,但他从参加游击队开始,就与以往断了关系。只要他表现积极,思想革命,是很容易得到信任的。”
山本常夫沉吟不语,孙世润的回流计划,刚开始令他很兴奋。可听了张晓儒的话后,他突然觉得,孙世润的计划有很大的漏洞。
这些被俘的共产党干部,就算回去后,需要不断接受组织审查。反倒是连荣春这样的投诚人员,只要表现得好,反而不会被怀疑。
山本常夫突然重重地叹了口气:“上次扫荡共区,孙世润从被俘的八路军和共产党干部中,策反了……”
张晓儒连忙打断山本常夫的话说:“山本队长,此事我还是不知道为好。”
山本常夫摆了摆手:“你是调查科的副科长,此事本就不该瞒你。”
张晓儒虽然早就猜到了孙世润的计划,但亲耳听到山本常夫说出回流计划,还是很惊诧。幸好特务队下面的人,孙世润再怎么机密,总得有办事的人。这些人知道了,张晓儒也就知道了。
张晓儒对山本常夫的说辞,其实有些夸大其词。被俘的人员,只要通过了组织审查,依然会得到重用。
但在山本常夫面前,他必须强调这一点,既突出连荣春的重要性,也是为了打击孙世润。
孙世润与他虽是同学,两人表面关系融洽,实则早成了竞争关系。孙世润想通过回流计划,抱住日本人的大腿。而张晓儒希望,孙世润能早点滚蛋。
这是两种信仰之间的碰撞,他们一个是抗日者,一个是真正的汉奸,不是你死,就是我活。
张晓儒诚恳地说:“山本队长,我认为回流计划会失败。这次回流二号传回来的情报有误,估计他已经暴露。甚至,那个回流一号,也早在共产党的掌握之中。”
山本常夫吓了一跳,疑惑地说:“不会吧?”
张晓儒平静地说:“请山本队长一定要相信我,孙世润的这个计划,只是为了想表现,并不是真为皇军考虑。回流计划看似有三人打入共产党内部,可这些人不会发挥什么作用。从这次的情报就可以看出来,共产党对他并不信任。甚至,可能已经怀疑上他了。”
山本常夫疑惑地说:“共产党有这么厉害?”
或许在其他事上,共产党没这么厉害。但在这件事上,共产党比他知道得还详细。而且,一切主动权,都掌握在八路军手里。
张晓儒的推测,很快就得到了证实。孙世润想向回流二号求证,可却联系不上了。他预感不妙,只好与回流一号联系,这才知道,回流二号暴露了,并且被公开执行了枪决。
孙世润得知这个消息后,都不敢向上杉英勇报告。这要是被日本人知道,自己脸上恐怕又得加两道五指印。
回到县城后,孙世润在办公室犹豫徘徊了很久,最终,他决定找张晓儒商量一下。
孙世润到了张晓儒的办公室,恭敬地说:“张科长,特务队的工作,我想向你汇报一下。”
张晓儒的办公室,他来过几次。自从回流计划开始后,他就经常往上杉英勇的办公室。有日本人撑腰,他在特务队的处境能迅速改善。
张晓儒淡淡地说:“高队长,特务队的工作,你自己作主就是,有什么好汇报的。”
孙世润尴尬地笑了笑:“张科长说笑了,你是我的上司,特务队的工作当然得向你报告。”
他与张晓儒在太原同学一个月,当时睡的还是上下铺,不说关系特别好,至少表面上显得很亲切。
孙世润到双棠县后,两人的位置发生了变化,关系自然也发生了变化。孙世润想在特务队站住脚,就得干出成绩。特务队都是张晓儒的老部下,他只能依靠日本人。
孙世润原本以为,借着回流计划,不仅可以在特务队站住脚,还能赢得日本人的信任。可他万万没想到,回流计划非但没有起到半点作用,反而让日军遭到重大失败。
抱日本人的大腿,确实是条捷径,但如果抱错了大腿,捷径就要成为他的坟场了。
张晓儒摆了摆手,拿起桌上的烟,抽了一根叼在嘴上:“说吧,什么事。”
孙世润犹豫了一下,说:“上次扫荡不是抓了些八路军俘虏么,我审讯了其中一部分,做通了几个人的工作。”
张晓儒突然说:“你说的是回流计划吧。”
孙世润惊诧地说:“你都知道了?”
张晓儒叹了口气,说:“对啊,山本队长告诉我了。这件事,你确实没考虑周到。”
孙世润忙不迭地说:“对,对。”
张晓儒问:“回流计划现在进行得怎么样了?”
孙世润叹息着说:“回流计划很不顺利,回流三号刚回去就暴露,被八路军击毙。回流二号,这次也被公开枪决。目前,只剩下回流一号了。”
张晓儒“惊讶”地说:“二号也死了?”
按照他之前的计划,回流二号应该还能多活几日。可组织上要求迅速处决叛徒,他也只能服从命令。
接下来,就是那个神秘的回流一号。
孙世润满脸愁容:“对啊,我正为此事发愁,不知道要不要向上杉英勇报告。”
张晓儒马上说:“当然要报告,而且得马上报告。现在只是回流二号出事,如果回流一号再暴露,你这个特务队长,怕是要干到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