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如雪醒来时,已是四个时辰之后。净身后,搬回了主屋。“采月,那胞衣可妥善收好。”
所谓的胞衣胎盘,经干燥加工后,可得紫河车为药。《本草拾遗》里早有记载,紫河车性味甘、温,入肺、心、肾经,有补肾益精,益气养血之功。
早在怀孕之初,陆如雪便拟好了方子。只等着以紫河车入主药,再辅以佐药,将其制成药丸。以疗诸虚百损,主治五劳七伤,且可大补元气。
“奴婢已按三少夫人吩咐,妥善处理,并无人发觉。”这件事虽算不得什么了不得的大事,可也不好让燕王妃和府中其他人得知。采月暗中施为,做的很是隐密。
竹月回报王妃,三少夫人醒转。燕王妃正有事,便来和儿媳商量。
“三儿媳身子可有不适?”
“多谢母妃关心,儿媳只是略感疲累,别的一切安好。”
陆如雪一脸的倦容,就是不解释,燕王妃也知儿媳此时本不易多话。可有些事若是不提前与儿媳相商,只怕会留下心结。
“你为玄阳诞育孩儿,本就是大功一件,只管好生歇着就是。只是有件事,母妃想与你商量一下。现下正是战时,不好大肆庆贺。这‘诞生礼’便只能免了。等到满月时,再宴请宾客,好生庆祝。”
陆如雪本就不愿大操大办,且穆玄阳这个父亲又不在,便点了点头,“母妃所言甚是。父王刚平定了北平府,如今城中人心浮动,为免有人暗中借机闹事,引得人心更为不安。儿媳想,这‘诞生和满月礼’还是都不办的好。”
“你能如此想,便知是个大肚能容之人。陆老太傅好家教。那便等‘周岁礼’时,再好生庆贺。”儿媳能如此贴心体谅,燕王妃自然高兴。
“我已命人送信去怀远,你且安心休养。孩子就交给乳母,安妈妈和孙妈妈就是。”陆如雪原是打算派人去给娘家送信的,见婆母先自己一步想到,感激的点头称谢。
京中王府被查封前,穆玄阳便将安妈妈接来了北平,如今小少爷出生,陆如雪便请了安妈妈和孙妈妈一起照顾儿子。
不过安妈妈年纪大了,说是照顾,实则不过是领了差事荣养而已。
命采月代自己送婆母出门,命孙妈妈去抱了儿子过来。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不养儿不知父母恩,看着儿子酣睡的小脸,更加思念起娘家。
燕王尚未兴兵时,她便与穆玄阳商量过,想接娘家人来北平府,怕皇上会借口寻娘家的晦气。
还是穆玄阳的话,劝住了她。一是陆府现正丁忧谢客。二是陆老太傅和陆太傅在朝经营数年,门下客卿门生无数。皇上总会有所顾忌。三是,若陆府的人北上,必然会引起皇上的注意。
且陆如雪已是出嫁女,如今又冠以夫姓。就算皇上生气,也不会立刻便牵怒陆府。不过仍去信,提醒陆老太爷早做安排。
所以在未接到穆玄阳,和娘家的回信前,陆如雪只管抱着儿子,强忍下心中不安
,装出一脸“有子万事足”的样子。
她背着婆母,也想试着自己来奶孩子。可心中不定,奶水迟迟不来,食补药补都无效,心中多少有些遗憾。
三日后接到穆玄阳的回信,“庭儿,庭儿!”陆如雪抱着儿子,轻声的唤着。信中除了关心她的身子外,陆如雪最喜欢的便是穆玄阳给儿子起的乳名。
“你父亲给你取了乳名,庭儿可喜欢?”儿子刚换过尿布,正啼哭不停。听着母亲的声音,转动着挂了泪的小脸,嘴角微勾,竟给了陆如雪一个微笑。
“血浓于水,父子连心。看来庭儿很喜欢父亲给你取的乳名呢。”
“采月,派人去上院给王妃送信。就说三少爷来信,给小少爷取了乳名。”陆如雪尚未出月子,这些日子只能呆在自己的屋院中。
采月叫来采星,叮嘱她去上院。燕王妃知王爷很看重这个孙子,由儿子先给起个乳名也好。
去看了儿媳,略坐了一会儿,又叮嘱五采好生伺候,这才回了上院。
因为是顺产,所以陆如雪休息了三天,便可以下床走动。不过安妈妈和孙妈妈都来规劝,她不得不在床上多躺了十天。
一连半月不曾沐浴,只是拿温水擦洗,陆如雪感觉自己身上,有了一股难闻的怪味。好在穆玄阳不在府中,不然她一定紧闭了房门,不许他入内。
趁着安妈妈和孙妈妈不在,陆如雪美美的泡了个澡,换了衣裳带人去了上院。
燕王妃正巧收到长子的来信,儿子一连几封信,都提起京中凶险,想让母亲求父亲出手,救他一家回北平。
“玄炽这孩子,还是过于拘儒了些,这一点远不如玄阳。世子妃行事也不如三儿媳,难怪王爷会动了改立世子的心思。”
这些话燕王妃从未对外人提起,今天屋里只留了一个心腹老奴,连竹月几个大丫鬟,都被遣了出去。
“依老奴看,世子爷仁厚更像王妃,三少爷行事却肖像王爷多些。”两位少爷都是王妃嫡出的,就算心中天秤略有不公,可身为奴才,却不能顺着主子的话,去评论两位少爷。
“世子爷是纪乳母看着长大的,情份上自然深厚些。”纪乳母是有些偏帮之嫌,要知穆玄炽虽长的肖像燕王妃,可性子却截然不同。
被王妃拆穿,纪妈妈也不在意,她于王妃待字闺中之时,便近身伺候,主仆间的情份,可不是一般的奴才可比的。
又讲了不少世子爷的好话,这才铺了纸笔,等着王妃给世子爷写回信。
“去让竹月传话给外院总管,请韩千户入内。”韩松自从逃离京城后,便被燕王安排进了王府当差。高祖在位期间,他不便抛头露面。如今韩松掌千人府军,护卫王府安全。
竹月刚领了差事出门,便见三少夫人来了上院,忙挑帘给王妃报信。突闻三儿媳过来,燕王妃愣了片刻,这才想起儿媳常派人来上院打听前方战事,不仅叹气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