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指使,为什么国家有如此大臣,却多灾多难,远不及盛唐?”京城里一个官户家中,少妇坐在房中问道。
“契丹很强大的。”张耆勉强地回答。
“强大到打不败的地步?”
“也不是,打到最后总有一个胜负,我朝地大物博,经济富庶,不过,想打败契丹,收回燕云很难很难。”张耆回答得越发困难。
“如果不收回燕云呢。”
“不行啊,大娘子,你想一想啊,这一战萧燕燕还没有举国出兵,似乎兵力还不足十万。然而前锋打到哪里了,若是举国出兵,十几万辽军下来,是否轻易就撕开了大名府最后的防线,一直打到京城来。所以这一战还要打下去啊。”
“百姓太苦。”
“谁说不是呢,陛下都亲自下了罪己诏。”
“但为什么一个文臣能打好仗,那些武将养着干嘛?我不是说你。”
就是说我,我又能怎的。但这个问题让张耆更头痛,他想了半天,才答道:“也不是宋公能打,他每次出征,都询问武将的意见,比如杨业,打的时候又交给武将指挥,不粗暴干涉。”
“那为什么离开宋公,这些武将又不行了?”
“宋公是两朝老臣,名震中外,听说那个辽国太后甚至开出王爵代价准备捉拿宋公。所以他在,就能将大家震住。”
“那为什么皇上又震不住?”
“大娘子,不能乱说啊,皇上在京城。宋公在前线,皇上离得远。宋公就在他们身边。”
少妇当然不会傻到问赵匡义又为什么在高梁河失败了,那是能震住了。可是赵匡义又自作主张了。
其实随着宋九回来,许多人也在反思。
然而宋九终是一个文官,不是武将,难道往死里用?
不过赵匡义却有了答案,那就是去找代替的人选。李继隆,他能否合格,就等宋九回来对他的评估了、。
外界不知道。
百姓一边议论辽国的残暴,一边对宋九敬仰万分。
随着一顶小胡床慢悠悠地抬向皇后,许多百姓都停了下来。驻足观看。
“宋卿…你气色很差啊。”
“臣受了些风寒,问题不要紧。”
“传御医!”
“陛下,真的不要紧,陛下勿用对臣再厚爱了,不然臣为了报答陛下,只好将这条命卖掉了。”宋九开了一个玩笑。之所以找李继隆,甚至这一战是观察,也是磨砺,就是想撤身的。功高了未必是好事。
“宋卿,”赵匡义还没有本事能看穿宋九内心世界,感慨万千地拉着宋九的手。
“臣还有一事请求陛下宽恕,当初曹彬从涿州撤回雄州。陛下诏去新城与米信会合,一为取粮方便,二为能及时威胁辽人。然曹彬不能制诸将,最终改从白沟道赴岐沟关。再去涿州。故臣向陛下请了那道旨书。本臣在心中不想动用它,可当初虽三股南下的辽军因分散。被我与将士击崩,但敌人主力尚在,甚至每天继续向辽境押送大量妇孺财货,臣故命三军齐动,将辽军早早逼退。然而我数下命令,赵延溥仍找万般理由推卸,故臣去了瀛州,将赵延溥斩杀…”
“杀了就杀了。”
赵匡义在气头上,杀了当然就是杀了,但宋九还是要解释一下,因此又说道:“实际看到河北惨象,臣当时连杀宋偓与张永德的心都有了。”
“杀宋偓…”赵匡义干笑起来。
这可不是一个很好听的笑话。
宋张二人可不是刘廷让,他们资格更老,这个就不说了,而且他们身份尊贵,不说宋偓夫妇一滴滴数个王朝皇室的血脉,张永德也还是柴荣妹夫呢。甚至当初若无张永德,赵匡义就娶不了符氏,那么就会导致一系列结果,例如这个点检不成好事,可能就会导致柴荣也起了疑心病,在自己未见阎罗王之前干掉大哥,或者说大哥会遭到符彦卿等更多将帅反对…一环错整个环节全错。
这个就象当年赵普想干掉符彦卿一样,可最后呢?
宋九又说道:“这是臣的想法,不过辽国那边臣从斥候嘴中听到萧太后同样怒不可遏,差一点准备再发师南侵。”
“这个疯女人,朕,朕!”赵匡义气得差一点说不出话。
宋九知道萧燕燕的强势,但听到斥候选反馈的情报后,同样有些出忽他的意料。实际萧燕燕还比君臣二人想得更强势,史上辽国打惨了,宋朝那边事更多,西北李继迁越闹越大,巴蜀那边也闹事了,赵匡义便想议和,你不打我,我不打你,至于燕云咱也不要了,但两次议和皆被萧燕燕拒绝。然后到了澶州城下,实际那时辽国情况很危险,甚至很可能如寇准杨延昭所说的那样,能将萧燕燕母子与十几万辽军生吞活咽了,可就是这样,萧燕燕还从宋真宗手中咬了好大一块肥肉,才率军离开。这些宋九不大清楚,反正这个强势的萧燕燕让宋九头痛了,甚至都想到一条,从战俘中挑选几个贵族,也换不回玉苹。
除非将萧燕燕逼到山穷水尽之时。
这个谈何容易。
“是啊,陛下,但是这个太后最后有没有出兵?没有。为何,百姓吃不消了,即便出兵,她今年也要缓一缓。”
赵匡义想北伐,甚至准备从河东河南四十个州府八丁取一,以丁壮为义军,于是大臣们就劝说啊。
京东转运使李惟清第一个就急了,说,若这样,天下不耕矣。
本来因为战争,百姓负担更沉重,这一抽百姓会更加民不聊生。特别他治下的各州丁壮也要抽。
三次上疏争之,赵匡义不同意。
打脸打狠了。赵匡义怒火中烧。
李昉一想不能这样干啊,不用抽。只要诏书一下,马上整个北方就sāo动不安了,因此带着群臣劝说,河东河北百姓常年生活在辽国铁骑阴影下,他们习战斗,很勇敢。可是河南百姓呢?他们未经训练,未经战斗,哪里会打什么仗?只要诏书一下,马上为了逃避兵役。隐于山林,相聚为盗,朝廷不但征不到丁壮,还要派兵铲除。那么河北闾阎既困於戎马,河南生聚复扰於萑蒲,矧当土膏之兴,更妨农作之务。
治河不行,却上诏封禅献媚的赵孚也上书,古者兵交。飞矢在上,走驿在下。这是什么意思呢,战争不是为战而战的,而是为和平而战的。咱们在上面打,下面却继续派使相相互议和。因为咱敢打,所以利于议和。不会被对方逼迫着提出一些过份崛起的条件。
关健就是宋朝提出议和,萧燕燕会不会答应。除非宋朝献出关南十县之地。那么不如让辽国派驻五万精兵驻扎在东水门外了。
不然就是提出宋真宗那样的条件,不是在城下。可能母子生命不保,萧燕燕都未必答应。
因此赵孚说得不知所云,没有说服力。反正说了一大堆似是非是的废话,于是不起作用。
还有人说,朝中有人说王师小败,蕃兵正骄,这时候议和,是代表我们害怕他。但实际它是樊哙空言,匈奴好打啊,樊大将军你有没有打败他们?因此要内修备战,外许欢盟,最好有一些聘书,礼币…实际就是宋朝给辽国一些好处,如和亲,如献币,那么辽国得到这些好处,还会入侵吗?
赵匡义气一点气喷血了,还和亲呢,朕把你们女儿嫁给辽人去。
倒是准皇太子元僖(又改了名字)说得比较理智。
chūn天来了,正是播种时季,这时候将百姓抽为义卒,百姓心中会不会服气,会不会安心?况且他们未经训练,能不能派上用场。就是训练能上战场了,所费甚广,国家经济能否吃得消?况且敌人出塞,边境安定了。即便他们再入侵,也要到秋后了,不如于将相之内,先有材谋之人,付之兵权,给予一些权利,精择锐旅,分守边城,优恤其妻儿老小,激发其勇力。将有谋兵激励,还会害怕敌人吗。
然后说了一大堆,几乎每一条都言之有物,因为元僖也没有劝住赵匡义,李昉情急之下,将这些情况一起通知了宋九,希望宋九劝服赵匡义。
毕竟他人在前线,又击退了辽国人,说话更有说服力。
其他人所说的宋九未注意,但注意到了这个元僖的发言。
当时宋九第一个怀疑是元僖背后有高人指点。
当然也有可能这个元僖是“天纵其才”。
第二个怀疑便是这个元僖想上位了。
赵匡义做开封府尹时也参与朝政,但他不同,他不是皇太子,不管怎么说,嫌疑不大,甚至赵匡要让他说。
然后在心中叹惜,小子,你太急了。
实际为了上位这两字,很多人苦逼。赵普在下面急啊,皇上,俺递了梯子给你下,你还不召俺进京啊?
李昉心想,俺虽呆在上面,但呆的时间很短啊,后面有宋九,有赵普,个个如狼似虎啊,该怎么应付?
还有,赵孚,田锡,胡旦他们同样也着急啊,俺不要首相,那怕混一个副相也好啊,该怎么办?
实际最后真正上位的人,正陪着宋九的小姨子在家中享清福。
又最后上位的人,正在张耆家中翻看一本本书籍,或者对着纱窗幽叹,有了新人忘了旧人,怎么不来看奴家啊?
赵匡义悲愤道:“宋卿,朕不是不知道,可一想到河北几十万百姓,朕痛心疾首啊。”
宋九终于知道了。
赵匡义这回想北伐,还真是假的。
不是北伐,河北这摊子事闹大了,就是赵匡义本人都有用人失误的地方。
若不表示表示,如何向天下人交待,最少不能向河北百姓交待。
可能元僖最好发话时赵匡义就好收了,但自己在往回赶,所以还继续装作坚持北伐,反正宋九回来了,也会继续给他台阶下。
敢情自己风风火火,不顾自己身上不舒服,匆匆赶回京城,是自作多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