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离了赵普照样能转动,并且未必会转得差。
八月初一,赵匡来到赵普家,先是看了看,赵普宅子华丽到了极点,比皇宫还要华丽。这是赵匡默许的,因此略扫一眼,迅速将赵普妻子虚扶起来道:“嫂嫂,何须大礼。”
径直来到后面,赵普从床上起来见礼,赵匡说道:“则平,病可康否?”
“陛下,北行让老臣吃了一些辛苦,有劳陛下牵挂。”
“则平,这一行朕思虑欠佳,唉,事情都过去了,就别再提啦。”
等于是变相地向赵普认错,赵普于是不提,又说道:“陛下,老臣近来听从陛下之言,卧于床上读了一些书,尝读到唐朝立国之史,唐朝国家未稳之时,一度向突厥人称臣,此乃我朝之鉴也,想要国家强盛,必须先和契丹,徐伐汉唐,几年后经过治理,国家富强,何止太原,幽云十六州也能收复回来。此乃国之上策。若此时与契丹人交恶,南北受敌,腹背夹攻,国家有危矣。”
他说了唐朝的事,可唐朝有没有将幽州交给突厥,一统天下花了几年,向大漠用兵又用了几年时间。况且前面还有一个隋朝,隋文帝内外环境远比宋朝恶劣,若说军事才能也未必及赵匡,然而是先南后北,还是先北后南?但赵普这种小富即安的做法最大好处就是稳,从内心深处,无论是五千破十万,或是两千破两万。都非是赵匡想要的战争,变数太大。赵匡很不喜。
“契丹未必愿意同我们和谈。”
“那也未必,原先那个辽主已死。新主继位,策略也许会改变。”
“再看看吧。则平,你以为南汉如何?”
“南汉可伐,”赵普一骨碌爬了起来,这才对嘛,打什么太原,飞快地从书房里拿出一张地图,赵匡无语,奶奶的。你这也叫病啊。他怎么生病的,赵匡知道。但不能明说出来,摆手道:“你不用说,朕心里面清楚,你说能不能伐?”
“陛下,今年大战方过,老臣以为若伐最好是来年。”
“好,就来年,今天你陪朕去书院看一看。”
赵普不能拒绝。谁让自己刚才乐得能跑的,于是说道:“陛下,老臣有一句话要说,书院越来越重要。老臣以前做过一次统计,朝廷一共用了一百几十名学子,数量也不多。可有三十多名学子变成各县主薄县丞,或者各监主。这时间并不长,以后会越来越多。官也会随着升迁。书院无论怎么做,个人烙印太深,老臣很是担心。”
“朕早有良策,”赵匡这一回不耐烦了,心里想,你与二弟如何斗没关系,何必拖小小宋九下去?赵普说这话不管用,因为宋九也讲过这件事。他在主动消除这个烙印。但还会有,因为教物格算术主要还是他,离他不行。想放手,十几年二十几年都放不起来。赵匡很奇怪,你与你先生只学了一段时间,难道几十年教不完。宋九做了解释,因为他在教的过程中也在进步,甚至能将差距拉大。如何几年能教完。因此最好的办法就是先教几年,培养出来一批真正学问深的学子,然后于各地再开设一些中小型书院,例如广桂潭洪益杭鄂青,再如江宁府,大名府,京兆府,大约十来个,就将全国幅射了。宋九未解释它们还在敌人手中,十几年,这些地区还收不回来吗。那么无论谁担任这个山长,几年下来,烙印自除。就象琉璃一样,多了就不稀奇。再者,仅是书院一处还不行,以后国家大一统,安定下来,以宋朝重内治,人口增加会很快的,就象江淮地区,有的百姓衣食无忧,一家开始养四五个孩子。二十年后全部就长大成人了。但书院一年顶多放出三百名学子。整个国家不够用。赵匡深以为然。
也许城府宋九不及赵普,想法有很多幼稚的地方,可是最大的优点,就是以前自己认为的,私心重,实际自己真看错了。这小子私心也重,但有一个最宝贵的地方,就是知足。以前以为他胡来,又看错了,这小子实际非是,十分懂进退。
这才是赵匡需要的人。
但不敢当着赵普面说,只要一说,自己这个大管家说不定嫉妒之下,又将宋九整得死去活来。
“那老臣就放心了。”赵普知趣,也不问。在他眼中,虽对宋九有点不满,可这个人物太小了,无足轻重,不需要浪费精力对付他。
赵匡拉着赵普的手出来,客厅还有其他大臣。
御驾前往河洲,但在路上赵普却在想着如何弄倒符彦卿的办法。
忽然抬头问道:“陛下,不对啊。”
“朕有意看一看河中。”
赵普会意了,没有作声,要看大家一起看。上了飞桥,一共三座飞桥,景色十分雅观。于桥头处还有一个假山,这个都知道,边上就是筒车,并且陆续经过改良,设计更合理轻便,转动也更快。还有一个塔一个小寺,又有一个小广场,不算太大,然而也能做一个景点。接着就是宽敞的大街。两边是整齐漂亮的房屋,刷着雪白的石灰,还有宽敞的琉璃窗。不算太豪华,但整齐了就漂亮起来。赵匡索性从玉辂上下来,到处看,然后笑道:“这小子,也有能力,若大的河中几千户人家,生生变化如此。”
就有一门不好,街上除了店铺外,许多人家多是老人孩子在家里面,大人一起到河洲做活计去。赵匡想到那一年,于是闯入一家,问一个老太婆:“媪媪,你家一月吃几回肉?”
“陛下,能吃上十几回。”
“这么多啊。”赵匡蒙了,吃几回肉能理解。吃十几回肉就不能理解了,况且盖了新房子。手头必然紧张一段时间,他非是贵族出身。也做过一段平民,懂的。
“有时是自己买的,还有是顺店余料发放的。”老太婆哆嗦地说。心里想,难道皇上不喜欢俺吃肉?
提到顺店,赵匡记忆犹新,缄默不语,然后四处张看,家俱的什么还是很朴素,不过即便盖了新房屋。也不算太寒酸。赵匡又想到了桥,从河洲到河中,一连串的桥,大桥小桥,这个桥也未必全部流入国家,也有一部分流入到两河百姓口袋里。于是走出来看着河北,同样有许多新房屋,几乎看不到什么茅草棚。
变化之大,难以想像。
于是又轻踱到宋九家。宋九在书院等他,家中是潘怜儿,快到临产的时候,不能出门。否则也要跟到书院。潘怜儿要施礼,赵匡将她虚扶道:“你不用礼仪多了,朕只是听闻你家搬了新家。过来看一看,别伤着肚子里的孩子。”
“谢陛下。”
赵匡进了宋家。这一回有了正规的门房,总算象一个官员宅子。里面正中一排建筑也拆了,从大槐树看,整个宅子位置也移了一点。面积相仿佛。对于这个赵匡从来就没有怀疑,宋九说不增面积,他就不会增面积,尽管百姓不会反对。还有客厅,一个个小跨院,少了以前那种整齐,却多了一份雅趣。包括屋中的装饰,赵匡呷着茶,仔细地看着屋中装饰与器皿。
这一条很重要。
观微知著。
屋中没有学子,以后也是正规的官邸,布置得十分华丽,并且重要的一点就是不俗气,不象有些人家金壁辉煌,赵匡徐徐说道:“现在变好了,有那么一点贵气儿。”
“陛下…”
“潘娘子,你勿用担心,朕看着很满意。”赵匡道。若真的宋九家寒酸过人,他又会猜疑,一年赚这么多钱,全部用在国家与百姓身上,有这样的好人吗?甚至就会往王莽身上想。
宋九不会是王莽,也不会这样做。他看的就是如何奢侈法,以前他偶尔还让太监算一算宋九一年赚了多少钱,花了多少钱,最后索性不算了,谁能算得出来。只知道他一年赚了那么多钱,可钱一直不够花。只要在中间漏上一笔,足以让宋九家变成龙宫。
但那样他又不大喜,那样与赵普有何区别,并且宋九与赵普性质完全不同,既然是第二个奢侈的赵普,那就乖乖地做一辈子教书先生吧。看了,不恶。
又问道:“潘娘子,你多久临产?”
“大夫说就在这个月内,臣妾吓得连路也不敢走。”
“努力,若是生一个男婴,朕赐他一个开国子爵。”
“谢陛下。”潘怜儿大喜,有好多衙内看似一天到晚神乎其神,至今还没有赐任何官爵呢。不过她心中在犯难,万一是女儿怎么办。
赵普与一些大臣嘴动了动,未说。别的不提,就说书院,宋九明处暗处补贴了八万多缗钱,这是他们知道的,不知道的也许还要多一点。但这件事宋九一直未说,甚至许多中低层官员皆不知道,只知道河洲捐了一笔钱,然后朝廷拿出钱盖了书院。实际朝廷只出了五万缗钱。要么支持了许多无偿的人力。仅凭这一条,赐一个子爵也足矣。
赵匡站了起来。
他又抬头看了看南方,人皆说宋九娶了潘美女儿略有些高攀,实际非是,说不定潘美一老,潘家就沾了宋九的光。这个潘美,运气好啊。
这才走到书院。
四百多个学子,毕业时只走出二十几个学子,有的是他们家长让他们离开的,还有十几人为朝廷征用。其他的一个未放,全部进了书院。不要说私人,就是朝廷各部司都望眼欲穿。
同时招收了三十几名中一学子,似乎考的人达到一千多人,只录了这三十几人。然后是初学,同样严格,二到五年级十六个班,能容纳八百人,实际只招了四百人,不是人数不够,是成绩不足。要么就是一年级满掉了。
宋九用那个善户又诱骗了十四万缗钱帛,加上潘家兄弟捐助的,以及其他捐助的,一共达到二十三万缗钱,一起冲入今年下半年河洲契股,用分红养活书院。这是赵匡听说的,其他的还有,但非是他所关心。
一共九百余人,整齐地站在操场上。赵匡说了几句话,于是山呼万岁。
别看这小小的举动,那是天子门生,以后出去凭借这一条,等于就是一个很好的履历。
学子心潮澎湃地回教室,有的学子长那么大还是第一次看到赵匡。不知道他们晚上激动得能不能睡得着。赵匡又看着诸先生,除了梁周翰、朱昂外,又用了宋白与张去华二人为副山长,班于宋九之后,同时还有张燕二人,七个副山长,用以消除宋九烙印。同时还有三十几名儒生,包括朱三。不过朱三在里面资历最浅。
余下的先生更是五花八门,有老农,有工匠,有大夫,还有一个琴师,两个画匠,还有客串的管事,一些老吏,以及其他各色人等,最后就是武将,他们也多是客串的,甚至包括石守信,高怀德,张令铎,王审琦,冯继业。未设什么先生山长,高兴来就来,不高兴来也不强求。设不起来,谁能管住他们?
对此,发生了一些小小的争辨,宋九只是简单地反驳了几句,书院培养的是书吏,国家辅助性人才,例如老农,连粮桑渔牧都不懂,如何协助长吏治理农业。再如各管事,连商业运行模式,盈亏是否都不懂,如何合理的征商税。
赵匡都听了出来,书院用意是培养实用性人才,国家需要这些实用性人才,当然也需要儒士,用儒家学说能巩固国家政权,维护社会稳定。各有所需,为何要反对之。因此不置与否。
说道:“几位山长,带朕到处走一走。”
得参观一下,先看试验室,赵匡将它看得很重要,做得不错,一个是普通学子试验区,一个是特殊试验区,也就是需要保密的试验。宋九那个验室多是搬到这一试验区。它的经费也是独立开来的,由国家与宋九共同支付,与书院无关。又看了食堂,图书馆,以及先生宿舍,与学生宿舍,皆很整齐,窗口明亮,上下四张床,两张桌子,四把椅子,另外还有衣橱等设施。
赵匡再与太学比较,然后心中觉得瑟瑟发苦。太学太寒酸了。
这时吕馀庆忽然说道:“陛下,培养一个学子得好多钱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