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匡又仔细地观察着。.
百姓先是过来伏拜,不过赵匡让他们各自散去,各人又干各人的事去了,吕端说了表情,能看到表情,不是每一个人都很快乐的,有的人家中失去亲人,还带着一缕淡淡的忧伤。但还有一些小娘子们在快乐地唱着歌。
一个老翁翁在远处招呼着一大群孩子,不让他们到处远玩,一个孩子不知因为什么哭了,老翁翁走过去哄他,一会儿这个孩子破啼为笑。
场面十分温馨。
李崇矩挠头,说:“若灾民都会出现这种情,那是多好啊。”
说漏了嘴,再好也是灾民,还能期盼灾民多多出现?
赵匡与赵匡义、赵普在深思。
背后的东西太复杂了,赵匡道:“则平,你说说你心中的想法。”
“臣以为不易,此乃在陛下脚底下,看的人多,韩将军与宋九不敢马虎。宋九本身就需要大量劳力,对别人来说流民是负担,对他来说反而是一件幸事。”
吕端摸了摸胡子,赵相公说得太腹黑了,一件大善事啊,说得硬是一点功劳也没有了。
“但为是没有借鉴之功,我朝设厢兵,一是安置流民,二是用他们做劳役,减少百姓力役负担,三是诠选禁兵,甚至禁兵训练不合格者降为厢兵,用此督促禁兵训练。但大规模的水利、道路以及其他工程,仅是厢兵肯定不足,又必须发动力役,力役多就是劳民。或者雇民,一旦雇民,财帛吃紧。各州各县都有一些工程这个原因不得设施,若是用此法安置流民,一使流民生活有保障,甚至灾后马上就能有钱帛返回家园重新过上正常生活,二也是使一些积重不能施工的水利道路等得以功。不过问题多多,一是值不值得施工,二是无良官良吏。河洲京畿,无人敢少灾民的工钱,各州县未必不敢克扣。并且与雇来的民夫不同,这些民夫就是周边各县的百姓,官吏虽会克扣不敢过份。但这些灾民是无根浮萍,两川降兵事件就会发生。往往大灾过后,流民数量也不会少,动辄上万人计算。激起,那非是善举,反成了灾难。”
提到了两川,赵匡蹙起眉头,正是赵普提议将十几万降兵迁于京畿。本来是一件好事,相对于巴蜀,北方百姓人口密度很少的,还有许多地区是寡妇村,这些降兵迁过来了,一能解决各州县壮年劳力问题,二能引除巴蜀的后患。
就是因为王全斌与手下的克扣,引起两川大规模的动荡。
王全斌敢克扣这份钱,那么其他官吏更敢克扣灾民的钱。
“吏治与用心哪!”赵匡说道。
一是要好官,二是要用心。宋九那么多事,然而用心了,那么就与秦再雄结为兄弟,甚至让辰州自己要求办书院,听说那个书院规模还可以,十几个先生,包括宋九的两个学生,三百多个学子,大半是各酋长的孩子。也用心了,于是流民才有这份温馨的场面。
难道宋九吏治能力整个大宋无人能敌吗?
忽然他想到宋九与他打的那个赌,若输了,微臣将全身心效劳陛下,说得多明白哪,现在虽用心,但只拿出一两份力量效劳自己的。
他笑了笑,道:“则平,你多想一想。”
“喏。”
赵普道,两川那边的事不能多提,宋军能迅速得蜀,那是孟昶无能,不容易得的,前段时间是吕翰反叛,若逼得紧,王全斌学习孟知祥,那将是一场灾难。可是宋朝北方分去了四万兵马,近六万兵马去了两川,还能调动多少军马?因此对王全斌只能暂时安抚,让他尽快将四川叛乱平息,这才能将他与他的军队调回京城来。
宋九现在也知道了一些内幕,王全斌这么玩,不仅害了巴蜀百姓,还害苦了整个宋朝,使得宋朝政策一点一滴地向另一个不好的方向滑行。
赵匡说道:“我们去那试验室看看。”
在宋九带动下,宋朝出现了一些新名词。
赵匡义忽然哆嗦了一下,说道:“皇兄,若看,最后将宋九喊来。”
侍卫将宋九带来。
此时宋九正在教书,眼下教书似乎才是他的正业。
赵匡要召他,不敢不来,将一群人带到试验室,也不能说是试验室,规模越来越大。边缘就是石棉瓦小作坊,赵匡饶有兴趣地看着它们,问:“宋九,试验成功了?”
“基本成功了,但有一些不足,它的造价依然贵,只能说比瓦要好一点,可也有弊端。”
“弊在何处?”
“微臣看了朝廷诸仓,多用泥墙砌垛,茅草上顶。虽说茅草一年一换,泥墙也要维修,可是造价便宜。面积不大,可以用数量来弥补。但它缺点更多,需要派人防火,一旦发生火灾,眨眼之间便化为灰烬。其次是损耗,它的体积决定了它很拥挤,容易生霉,容易引起鼠耗,又要不停翻晒又引来雀鸟,这种损耗无法统计,无法统计的损耗会招来另外一些更硕大的老鼠。”
“是啊,这个硕鼠危害太大了,”赵匡乐道。
“如用砖瓦代替,建仓成本太高,它们能建大,那成本更高,仅是支撑的粗大梁柱更是无法估算。有了石棉瓦这些问题能得到大部分改善,它的重量轻,可以建造更多的大仓库,仓库大就能透风,降低霉变速度。地面又用了水泥地,鼠耗问题也能得到大部分改善。就是有了鼠耗,来次彻底翻晒,鼠耗也无法生根了。损耗减少,硕鼠就是贪,也不敢贪多,这才是损耗的大部分。”
“说得好。”赵匡道,实际内心五味杂陈,这是用官哪,还是用贼哪?
“最后一个好处若是以后课铁量激增,钢监增加,可以用钢材代替木梁,还能防火。一仓起火,火势蔓延不会太快,能及时将火情扑灭。可是缺点同样明显,首先它轻,陛下,你来看看,这是微臣刻意增加成本加厚的。不然更轻。一轻风起来了,便会有起伏。现在它还没有铺上屋顶,不过微臣画上也有,四周建造水泥檐压瓦,又用部分长木条在中间压瓦。不过它还会容易损坏,几年就要轮换一次。不然一损坏,雨水必进入仓中。”
赵匡点了点头,这确实是一个缺点。
“其次就是造价,因为它轻,朝廷可以量力而行,大仓用砖墙或石墙,小仓可以用泥土墙,实际就是泥土墙,只要垒得厚,同样可以建大仓。顶多在下面建一层防鼠石墙。然而它本身就会有一些成本。现在造价不及瓦片,大规模生产,技术逐步改进,成本还会能下降一点。然而两条制约,一是运费,二是官家的。官吏来运,运费会变得很高,或者苛民。交给商贾来运,有能力经营官家生意都是大商贾,本来一贯运费,到了他们手中就会卖成三贯运费。这个成本无论怎么减,还是减不下去。要么就是和买,全部交给百姓经营,和买本身就是一个弊病,受伤害的还是中小商人作坊主,贫富悬差大了,国家同样不会稳定。因此微臣以为想要大批量使用它,也要考虑这个成本,用它来与原来仓库的损耗做一个比较,量力而行。等诸仓建好后,微臣将成本计算,写一篇札子递给陛下观阅。”
其实还是可行的,别以为宋朝仓库建造成本不大,但仓储损耗太惊人了,往往一年下来能达到百分之三十,百分之四十,甚至百姓之五十。
然而赵匡喃喃道:“吏治啊。”
赵普说的还是吏治问题,宋九说的根本还是吏治。
然而宋九在心中好笑,只要继续是官本位思想在作怪,这个吏治永远不能解决,那怕是朱元璋那种扒贪官皮做闻登鼓。
韩重赟也闻讯迎驾。
赵匡又问道:“宋九,为何这里不铺水泥路?”
“陛下,它是暂时姓的,未来这里会是居民区,大部分试验会转移到书院,一小部分转移到作坊。”
“带朕进去看一看。”
赵匡也不敢涉险,这里面有火药,有能让羊肉变成焦炭的物事,太过危险了。先是让宋九带着,进了前院,看到许多矿石,宋九深情地着它们,说道:“陛下,臣的学问还不行,不然这大半矿石会发挥极大的作用。就包括未来那种粮食增加的肥料,都需要矿石。”
“对了,你那个三肥土呢?”
宋九将几块矿石找了出来,递给赵匡。赵匡看了看珍珠岩道:“它们很漂亮。”
“与漂亮无关,只要能用上的,管它是黑猫白猫,能捉老鼠就是好猫,不能捉老鼠就不是好猫,就象这个泥炭,在三肥土中作用更大。”
“太粗俗了,太粗俗了,”吕端忍不住说,多富有哲理的一句话哪,然而从宋九嘴中冒出来不是那么一回事。宋九看了看吕端,心想说这个原话的人脑袋瓜子,就是你也不如他。
赵匡也摇头,宋九又说道:“若陛下有空,臣带你去河南看一看,说具体地说一说三肥土。”
“行,”赵匡道,正在奇怪此事,顺便看一看吧。
又看到一些古古怪怪的东西,宋九说道:“有的是研究防锈漆的,课铁产量激增,铁使用会广泛,必须有它,还有的是微臣灵感,有的在继续研究,有的觉得不行,放弃了。时间太紧。”
说到这里,宋九很想说一句,我时间那么紧张,你老人家让我去四川做什么?(。)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