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挖读书人的根(1 / 1)

一晃付明珠等人去了也有小半个月。

暂时还没有听到怀谷、淇县那边有什么动静,赵彦平也没有太在意。

他提出这个条件是有枣没枣打上两杆,没有无所谓,有的话更好。

这些天他都在忙着处理莱阳县的政务。

莱阳县近两万人,每天要处理的事务很多。

吏礼户兵工刑六房只有户房还能勉强运转,可即便如此,也像是匹老牛,跟不上现在莱阳县发展的节奏。

钱四海之前不过是户房的书吏,其它书吏多有不服,暗中使绊子,消极怠工的都有。

其它几房亦是如此。

赵彦平不知道吗?

当然不是。

可有些事情你知道也没办法,总不能将人都换了,那找谁来做事。

衙门里的吏员都是世代相传,这也是门手艺。

开办学堂是他准备改变这一切的第一步。

首先你得有足够识字的人来挑选,连字都不识,如何管理文案。

识字的人多了,就可以开始进行专科培训。

户房也好,工房也好,不管哪一房,书吏做事情大致差不多。

不同之处在于对这一房的事务了解程度不同。

他已经准备好了,打算开办文书培训班,自己培养,这样好用又不会受制于人。

那些书吏以为凭借自己手里的活就能拿捏住他,简直是井底之蛙。

顾清泉被他叫到公事房。

顾清泉现在是莱阳县的教谕,赵彦平是个讲规矩的人,既然要开办文书培训班,那么首先应该征询下他的意见。

顾清泉听完赵彦平的话人都傻了!

这完全跟他以前接触的教育相左,什么时候吏员也要专门开堂授课,这让那些饱读诗书的学子该如何自处。

“怎么,有问题?”

赵彦平见他呆呆看向自己,心想没有将这位清泉先生吓到吧!

确实是吓到了,对于赵彦平而言很简单的一件事,在顾清泉的眼里就是要挖读书人的根。

如果进入文书培训班就能进县衙当吏员,或者以后甚至当官,那么还读那些圣贤书做什么?

“这个,大人是想以后都按照这样来选拔吏员吗?”

顾清泉组织了下语言后道。

他还不敢问是不是以后地盘大了,连知县也从文书培训班中选拔出来。

“应该就是这样了。”

赵彦平想起那个世界的公务员制度,大部分人想要从政就必须考公务员,从基层选拔干部,这样才能服务好人民。

而要改变这个世界,那么从现在就要一步步打破以往的规矩,比建立政权后再做遇到的阻力要小许多。

顾清泉见状知道自家这位大人已经确定了。

他想说两句,又不知怎么说。

自家大人跟他出身不同,一个出身农家,一个出身富户。

一个没有进过学堂,一个是乡试举子。

完全处于两个阶层。

“大人,如果这样的话,以后天下读书人都不会心向大人,大人想要找到贤才恐怕很难.....”

他还是将自己想要表达的意思说了出来。

赵彦平看着他露出一丝笑容。

“天下读书人....呵呵.....清泉先生说的天下读书人占天下人口几成?”

“这.......”

顾清泉哑然无语。

天下识字的都百不足一,更何况是读书人。

“历朝历代为何读书人拥有很大的话语权,那是因为他们掌握了书籍和文字,我若让这天下人,人人都能识字,人人都有书可读,你说这读书人会心向着谁!”

顾清泉被他的一番话给震惊到了。

他完全没有想到眼前的青年会有如此远大的抱负。

“若能让天下人有书读,人人识字,那么大人就是圣人降世,清泉不才,愿意为大人奔走四方!”

顾清泉跪倒在地,态度诚恳。

“好,我们一起努力。”

赵彦平将他扶起。

没多久,善缘堂的学堂增加了一个文书培训班。

文书培训班请了许多闲置在家的老吏前来授课,招收的人员全部是从识字班挑选出来的年轻人。

他们朝气蓬勃,对新事物接受较快,也有建功立业之心。

第一期文书培训班招收了45名学员,学期为一个月。

现在他们还不知道会被分配到衙门里当差,不过有些聪明的学员已经隐隐猜出来了。

赵彦平处理完这件事,又来到锁子甲营。

现在500锁子甲士兵已经招募齐全,校场上,他们全部披上银光闪闪的锁子甲。

这些锁子甲是用不锈钢制作,防水抗腐蚀性很好,在阳光下显得格外亮眼。

宋金刚也穿戴了锁子甲,宋金虎身子还没完全好,在一边看着,没有披甲。

五百人在宋金刚的号令下整齐列队。

据说宋金刚为了训练好这些人,特意去魏子义那边请教过。

他毕竟没有打过仗,对于如何训练新兵没有经验,可以说是边学边练。

这样反而加强了他与500锁子甲士兵的沟通。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