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西班牙人津巴布韦的殖民道路只是踏出了第一步,但是,这也表现出了西班牙人殖民津巴布韦的决心。
当情报传回奥里希的时候,马林对西班牙人的进取心点了很多个赞。当然,不是马林盼着西班牙人好,而是西班牙既然把目光投向了津巴布韦帝国,那么,就没啥精力关注美洲了。
根据情报,西班牙人这次下了很大的力气。按照斐迪南二世的打算,在萨韦河河口的斐迪南堡彻底完工后,他将会再度派出三千大军去增援当地,并打算在斐迪南堡修建一个军用码头,以及几个炮台,以抵御阿拉伯商人的袭击。以后,这里将会建立一个综合性的殖民点。斐迪南堡不但会成为西班牙人向内陆津巴布韦进军的大本营,而且,斐迪南二世还打算把斐迪南堡附近,发展成为甘蔗种植基地。
之前,伊莎贝拉一世就在海地岛发展过甘蔗种植。只是,刚起步,就遭遇了梅毒的爆发。加上后来马林的忽悠,西班牙终于是放弃了在美洲的甘蔗种植。
不过,斐迪南二世得知,萨韦河河口的三角洲,土地肥沃,气候炎热,淡水资源又是那么丰富。所以,在萨韦河口三角洲发展甘蔗种植业,的确是个好思路。只要发展好了,以后完全可以大规模向本土供应蔗糖……
当然,想要在斐迪南堡附近安心地搞种植业,前提是得把附近的黑人村落都给清光了。不然,黑叔叔隔三差五地来抢一把,啥事都不用做了。所以,斐迪南二世打算增兵三千,先把萨韦河口的黑人村落全部清光了,再安心地发展甘蔗种植业。
这样一来,西班牙不但可以通过掠夺津巴布韦的黄金发大财,还能通过在莫桑比克的甘蔗种植,卖蔗糖发财。而且,西班牙人也确认了——这个津巴布韦帝国,不但有丰富的近况,还有丰富的铜矿。毕竟,他们和阿拉伯人的交易商品中,铜矿就占了相当的比例。只要占领了津巴布韦帝国,等于就拥有了大量的黄金、象牙,以及铜矿……
最关键的是,马林曾经说过,在赞比亚地区,地下埋藏着大约661亿磅的铜——这么多铜,斐迪南二世想想就激动万分……
事实上,马林只是给他画了一个看似美味的大饼而已。赞比亚地区的确埋藏有三千万吨铜。但是,那是分布在赞比亚75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上的。想要把这些铜矿全部探测出来,以现在的水平,估计一百年都未必能办得到。因为,后世探测出来的矿,很多都是深埋在地下的。以现在的探矿水平,想要把地下的铜矿给探出来,那难度,绝对是地狱级的啊……
所以,西班牙人即使能在赞比亚探出铜矿,最多也只能探出地表的铜矿山而已。而这些,最多占赞比亚铜矿总储量的一小部分。而且,在炎热的非洲大陆内陆地区,如何把这些铜矿开采出来并冶炼成铜,也是个极为浩大的工程。反正,西班牙人算是掉坑里了。但是,这个坑太诱人了,光是661亿磅铜的储量,就足以让斐迪南二世义无反顾地往坑里跳了。
……
就在西班牙人往莫桑比克和津巴布韦那边扩张的同时,葡萄牙人也吹响了向西非内陆的桑海帝国的“黄金之都”——廷巴克图进军的号角。
葡萄牙人的基础比西班牙人要好,因为,他们早就在西非沿海岸建立了多个殖民点。现在,他们要做的,就是以沿海的殖民点为大本营,向内陆进发而已。
可惜的是,葡萄牙人的陆军太渣了,远比不上学会了西班牙方阵的西班牙军队。而且,葡萄牙陆军目前火枪普及率很低,士兵们大多还用长矛这样的冷兵器。
可是,非洲黑叔叔们也许害怕火枪,但绝对不会害怕使用长矛的葡萄牙人。所以,葡萄牙组织的向内陆进军的三支千人规模的陆军队伍,全部被打退了回来。为啥?用长矛互捅,西非黑人怕谁啊?虽然军队纪律没葡萄牙人好,可靠着熟悉地形和人数优势,他们愣是把三支葡萄牙侵略军队伍都打了回去……
痛定思痛之下,葡萄牙人决定换个方式——也开始推广在殖民军中大量使用火绳枪。等到葡萄牙人的火枪队伍训练完毕了,估计又是新一轮的进军了……
……
对于西班牙和葡萄牙在非洲的扩张,马林虽然关心,但也不是特别关心。毕竟,两国都入坑了,以后有的受了。非洲的恶劣气候,可不是闹着玩的。要不然,欧洲人也不会等到19世纪后期才掀起瓜分非洲的狂潮。
在此之前,西班牙人虽然也殖民热带地区,但也就殖民了古巴岛和海地岛等数个岛屿。对于其他地区的殖民,则主要在高原地区。比如秘鲁和厄瓜多尔的高原地区,虽然处于热带,但因为海拔高,结果气候也不炎热。同样地,墨西哥地区也是,墨西哥城所在的墨西哥盆地,就是一个典型的高原盆地,气候虽然温暖,但并不炎热……
眼下,西葡两国都掉进了马林为他们挖好的坑里。以后,两国就慢慢在非洲挣扎吧。而马林,则自己去开发美洲去了……
……
因为编纂《欧洲民族起源考》的原因,现在马林在尚武的德意志贵族眼中,形象好转了很多。
这一点,让马林非常开心。毕竟,谁都不希望自己成为那个被大家讨厌的人。而且,形象好了,来组团群殴自己的人,自然会少很多。德意志地区这该死的群殴传统,让马林忌惮不已。即使强大如查理五世,最终也败在了群殴上面。马林不认为自己是超级赛亚人,能打遍天下。所以,能少一个来群殴自己的人,那也是好的。
通过这次的事情,马林发现——编书好像有助于声望的提升。当然,前提是你编的书让人看了高兴,并认为很有价值。
于是,马林决定再接再厉,再编写一些有用的书,造福大家,同时,也给自己再刷一波声望……
至于编什么书,马林已经想好了——他要编写德语词典和英语词典……
这个想法,是借鉴了满清的康麻子的做法的。康熙和乾隆为啥是清朝最耀眼的两个皇帝?因为他俩都编书了——康熙让人编写了《康熙字典》,而乾隆则让人修了《四库全书》……
我们且不去评论乾隆所谓的“修”《四库全书》是有功于历史还是历史的罪人,但康熙命人编写的《康熙字典》,的确是非常实用的。直到后世,这部《康熙字典》都是非常有用的参考文献。而我们的康麻子大帝,也靠着康熙字典,狠狠地刷了一波声望。
当然,在文化昌盛的古代华夏,康熙编写字典,也算不上什么稀罕事。因为,在此之前,明朝人就编纂过《字汇》合《正字通》两部字典,更早的,还有汉朝人许慎编纂的《说文解字》。所以,《康熙字典》实际上是把前人的字典进行汇总和增订、勘误而已。
不过,在欧洲,到目前为止,除了配套《圣经》的拉丁语有一些词语注释外,其他语言,貌似还没有一部真正意义上的词典。
是的,词典……
欧洲语言都是字母单词,不是字。因此,欧洲的字典,应该叫做词典。马林上辈子学过欧洲历史,他知道,欧洲第一部词典,应该是1612年意大利佛罗伦萨学士院编纂的《词集》,是用意大利语编写的。但是,那不算是正式的词典,只是一个收录了不少日常用语的半成品的词典。
而法国第一部法语词典是编写于1694年的《法语词典》,西班牙第一部词典是1726年到1739年编写的6卷本的《西班牙标准语词典》。而英国第一部大型的正式词典,是1755年出版的,编者为S.约翰逊。德语词典那就更迟了,直到1781年,克里斯托弗.阿德隆才编写出第一部德语词典。
尽管之前马丁路德曾用德语翻译过《圣经》,但马丁路德版本的《圣经》谬误很多,很多都是自由发挥地翻译出来的。所以,根本不能用来当德语词典。因此,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德语词典,是1781年才出现的。
当然,这是指在原本的历史时空上发生的事情。在马林穿越的这个时空,马林实际上早就捣鼓出了英语国际音标和德语音标,并且初步编写了英语词典和德语词典。
只是,因为编写得比较匆忙,缺漏很多。但有大体骨架在,马林现在只要找人再充实一下,增加一些内容,就可以了。
当然,为了给自己刷声望,马林可不会把辛苦编纂出来的《英语词典》和《德语词典》还叫这么普通的名字。
为了给自己刷声望,马林决定,学习康麻子大帝,把《德语词典》和《英语词典》,分别命名为《马林词典》(德语版)和《马林词典》《英语版》……
这样,以后的德国人和英国人学习德语和英语,使用的就是《马林词典》了。而用了这个词典,自然不会忘记马林这个始作俑者。这样,声望就能一代代地刷下去……
想到这里,马林心里别提多美了。于是,他让科勒派人,紧急去德意志各地和英格兰各地,高薪聘请一批语言学的大学教授,请他们一起来帮忙进一步充实和编写他之前匆忙带人编写出来的用于小学教育的初级版的《德语词典》和《英语词典》,使之内容更丰富和翔实……当然,以后它们都叫《马林词典》……谁用谁就想到自己……强行为自己刷他一波声望……
已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