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0章 杂粮馒头(1 / 1)

见有城里人来收鸡蛋,各家各户也都来问,听说是按旺季价格收,本来不太满意的,但经过大娘一说叨,村民们也觉得为着家里这几个鸡蛋跑趟城里不划算,如果有空跑他们早跑了,而且因为这段时间农活儿重,各家各户自己也吃了不少鸡蛋,剩下的也就不多了,跑一趟城里就一毛钱的落差。

于是各家各户都拿了鸡蛋过来,这家几个,那家十几个,一层层的摆好,放一层再垫上些干稻草......

筐子都满了,来的晚的人家还在遗憾:“早知道早点来了,我家还有十几个呢,你能收得下不?”

是真的摆满了,这一路去城里路也不平整,柳绵绵便说不收了,看着来晚了的那几户人家,于是卖掉的人都暗自庆幸起来。

而城里守着店铺的刘幺姑跟卫老三两人也睡不着觉,按照以往的作息,不到六点就醒来了。

滨海比老家还要略凉爽点,老人也就临睡觉前吹了会儿风扇,定了个把小时,这一觉就能睡到大天亮,醒来觉得精神居然比以往还好些。

大清早,两老就先把衣服收了进来,然后就开始煮粥,又是忙活了好一阵子,把热粥焖在灶上,才去家属区溜达了一圈,其实昨晚上卫轩就带了两人去认过路了,这一路去也不是很远,走路也就十五分钟,两人才进院子就碰见自家孙子,才知道儿子上班去了,儿媳妇去乡下收东西了,两人都不在家,几个孩子早上都是自己管自己的。

“那你们早饭吃了吗?”

“有包子,还有馒头。”老二拎起来手里的一兜包子就说:“爸爸让我去找爷爷奶奶吃早饭。”

大清早的就吃干饭,大儿子这真是不会过日子,卫老三就皱眉:“你们平常也吃包子?”

刘幺姑扒拉他几下,叫他别管,笑着跟老二说:“那你爸妈也吃过了吗?”

卫轩早上起那么早,自然不会做早饭,他早上是去食堂吃的,一碗稀粥两个杂粮馒头一小碟咸菜,也就打发了,柳绵绵饭量小点,但考虑到要出门,就没敢喝粥,于是吃的是饺子。

老二说:“我爸妈都吃杂粮馒头,您老放心好了,我这不是也买的杂粮馒头,二两粮票能买半斤馒头,不费多少粮票,食堂都是平价饭菜,并不是很贵。”

爸爸妈妈说了,老人家都很节约,果然老二说完,二老的面色好了些,这才是过日子的。

家属区的食堂都是加了些物料成本,没溢价。

至于馒头,一斤面要加进去半斤水,所以买白面馒头是一斤粮票买一斤半的馒头,一斤粮票是两斤米饭,杂粮掺的东西也不一样,以前条件差,掺进去的都是麦麸,做出来的馒头发面效果也不太好,这几年条件好了,杂粮馒头里面就不掺麦麸了,研磨技术也进步了,面粉磨出来的筋度也高些,就连玉米面也能磨到极细,玉米面和绿豆面掺进去做的杂粮馒头也很受欢迎。

当然,作为一个现代党,柳绵绵是不理解为什么绿豆面这种东西,能够算作粗粮掺进去,明明论起产量来面粉更高的好不好,家里经常买的就是现在的这种玉米面馒头。

几个孩子带着馒头,刚好就去家里喝粥吃饭,吃完饭又是好一顿收拾,卫老头基本上把厨房摸熟悉了,而刘幺姑也把前头的事儿搞明白了......

孩子们在爷爷奶奶这里自然是待不住的,吃过早饭就各自散去,老人也觉得很无聊。

“这要是在咱们老家,还能找人说说话,在这里说句话的人都没有。”一闲下来,卫老三就有些想家里了,虽说城里是轻松些,可平常忙过了,吃过晚饭,就能跑出去跟老兄弟们下下棋,或者扯扯淡:“城里人都是这样过日子的?”

“老哥哥,你们也是从安县过来的?”隔壁有个老头听见卫老三说话,认出来乡音。

卫老三眼前一亮,很快就跟对方聊了起来,等再回来已经是一个多小时以后,一到家就跟老妻交流今天出去的所见所闻,对方也是从老家安县出来的,不过他自己是工人,这几年刚退休,本来想回老家养老的,但人回去了发现各种习惯都跟以前不同了,住了个把月又回了城里。

两人交流了一会儿,交换了相互之间的住宅地址,以后可以常走动。

老头这回才高兴了,哼着歌儿从外头回来,谁知道走到半路就听见有人喊了一句“爸爸”,然后是自行车“当当当当”的响声,卫老三赶紧停住脚步,然后就看见柳绵绵一阵风一样的经过,自行车停在自家店门口。

这丫头,干啥都风风火火。

柳绵绵刚一停车,刘幺姑就从店里出来了,见她满头大汗的,一边帮着把车上的东西卸下来,一边叮嘱老头子给儿媳妇倒水。

结果卫老三倒了杯白开水过来。

“烫烫烫,小心点。”

“老头子,这大热天的谁还要喝开水,换凉白开,早上不是晾了水吗?”

男人办事儿多半不靠谱,细心的很少,柳绵绵也知道老人不是故意的,等凉白开端过来,一口仰头喝完,就把今天收过来的东西交到给刘幺姑。

“这一筐子是鸡蛋,有小三百个,就按六分钱一个卖。”

“这一袋子是黄豆,您看看要怎么着吧,这一袋子是玉米,花生不太好收,还没晒干呢,我过几天再去瞧瞧。”

筐子盖着一层稻草,一打开就是鸡蛋了,一个个圆滚滚的。

当时都是一个个晃过的,里面的蛋黄没有晃动的才敢收来,刘幺姑就瞪圆了眼睛,就算是办酒席她也没见过三百个鸡蛋,大儿媳妇这胆子也忒大了。

“这么多鸡蛋能卖完?”刘幺姑张口结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