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九章 社团文化(1 / 1)

许秋花了一天的时间,完成生产实习报告,一共十八页,全部彩色打印,然后将其交给辅导员于强。

整个报告大致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魔都钢铁厂的基本介绍,这都是由他从魔钢厂的官网上查找的资料总结归纳而成的。

第二部分,是生产实习当天的见闻,许秋像写论文那样,一张照片搭配一段文字描述。

也有点像五花肉,一层图片加一层文字。

至于他之前说的两张图占满一页,当然是只是在开玩笑。

如果上交了这样的报告,但凡辅导员仔细看一眼,这门课的成绩就肯定和A无缘了。

虽说现在绩点已经不重要了,但能有机会拿一个好成绩,许秋还是习惯争一争。

最后的第三部分,是思想感悟,许秋把在归途大巴上的感悟整理了一下,写了上去。

……

临近毕业,学校里的事情也是越来越多,占用了许秋不少时间。

不过,他选择保研,相对来说还是比较清闲的。

不需要面临找工作的问题,也免去了听宣讲会、投简历、参加面试之类的环节。

生产实习的事情告一段落后,许秋的工作重心再次转移至实验室。

周三下午,他来到实验室。

吴菲菲在旋涂手套箱里,陈婉清坐在办公桌,韩嘉莹没在。

许秋走到学姐旁边坐下,连续问道:

“实验怎么样?我这次合成出来的材料有用过吗?好用吗?”

“唔……这么多问题,昨天你不在的时候我做了批器件,总体趋势和之前的实验结果一致。”陈婉清道:

“而且性能均比之前高一些,应该是你这批材料合成的比较好。”

“那就好,这也说明了学姐之前做的合成实验,没有太大的问题。”许秋道:

“不过,就一次实验,也难以确定是不是因为大批量合成导致材料的性能提升,还是单纯因为你这批器件做的好。”

“这批器件是韩嘉莹帮忙做的。”陈婉清道。

“等下,你这一副‘难怪如此’的神情,是什么意思,嗯?”到后面,她的声音提高了八度。

“没有,我不是那个意思。”许秋挤出一个笑容,然后试图转移话题:

“对了,韩嘉莹人呢,今天怎么没见到她。”

听完后,陈婉清一副幽怨的样子,说道:

“果然,你心里只有她……”

“学姐,你这不对劲啊,是不是最近追剧追魔怔了。”许秋也反应了过来。

“嘿嘿,被你发现了,”陈婉清道:

“最近我在追一部爱情伦理剧,要不要安利给你。”

“谢谢你的好意,不用了。”许秋忙摆手道。

“哎,那真是太遗憾了,”陈婉清一脸惋惜,说道:

“韩嘉莹说她今天有社团活动,沸点社的。”

“沸点社,这名字听起来就不简单,是干什么的?”许秋问道。

许秋对学校里的社团不是很了解,一般都是从名字推断社团类型的。

但从这个社团的名字,只能判断出它肯定不是主流的棋类、球类这样的社团,具体是干什么的就不得而知了。

其实,魔都综合大学的社团文化还是比较浓重的。

每年九月份新生入学,几周后,都会有“百团大战”。

所谓百团大战,就是社团的招生活动,他们会占用本部排球场的几块大场地,摆好桌子、安排几个招生人员,来拉拢新人加入社团。

因为场地有限,社团数量众多,所以时间一般会持续两到三天。

陈婉清打断了他的思绪,说道:

“我当时也好奇的问了她一下,她说是二次元类型的社团,过几周有演出,她要上台表演。”

“是嘛,之前还真没看出来她有才艺天赋,什么节目?”

“宅舞,许秋你是不是挺感兴趣的?”陈婉清调侃道。

“有……有点吧,真没想到她会这个,”许秋道:“不过她倒还蛮适合的。”

“嗯。”陈婉清点点头。

……

结束闲聊,许秋打开电脑,继续撰写文章。

中途,他抽空看了眼系统界面。

已经很久没有进入模拟实验室做实验了,但每周的三个周常任务他还是一个不落的完成。

因此,现在每周固定进账3000系统积分,总积分已经积攒到2万多分了。

进阶任务还卡着,需要发表一篇SCI一区一作的文章才能完成。

像AM这样的期刊,审稿时间一般不短,拖两三个月甚至更长时间都有可能。

如果直接被编辑拒稿,倒是会比较快。

不过,他的工作本身还是很扎实的,直接被拒的可能性很小。

而且,投稿已经快一个月了,现在还没收到消息,说明大概率是送审了。

就怕同行评审有人拦着不让发,那就会比较头疼。

但这种事情也不受控制,就算真遇到了,也只能坦然面对,或申诉或转投。

……

晚上,魏老师走进216房间,巡视了一圈,最后走到陈婉清旁边,说道:

“有一篇JMCA的文章,需要审稿,我发你邮箱了。”

他看了眼许秋,补充道:

“这样,这篇文章许秋你来审,陈婉清你教一下他,可以吧。”

“好的。”两人对视一眼,同时回道。

“行,也不急,这周末前发给我。”

待魏老师离去后,许秋说道:

“我还以为文章审稿都是魏老师在审的,原来他都交给你们做了啊。”

“要是AM、JACS,或者CNS这样的期刊,他还是会自己审的,”陈婉清道:

“其他一般的期刊,就会交给我们来审,之前都是有机领域的给我,钙钛矿的给吴菲菲。”

“交给我们来审,那万一想法和魏老师不一样怎么办?”许秋道。

“按真实的想法写就行了,小文章他也不在意的,反正我们都看了那么多的文献,基本的判断力都还是有的。”陈婉清道:

“其实,学术圈子就那么大,有时候会遇到熟人是审稿人的情况,也存在PY交易。

这时,审稿人会联系投稿人,投稿人再直接把写好的审稿意见发给审稿人,相当于自己审自己的稿。

不过,这种场景一般存在于小文章中,如果是大文章的话,就算遇到熟人,通常也不会这么操作。

此外,有些审稿人在审稿的时候会故意卡时间,就是拖到审稿的最后一天才出具审稿意见,我硕士的导师就是这样的。

魏老师倒是没有刻意这么做过,但他也不会立刻完成审稿。

把审稿邮件发给我后,我要是忘记审了,他在编辑催他之前也不会主动催我。”

“没想到小小的审稿,里面居然还有这么多的门道。”许秋感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