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后的几天,有机三人组主要在邯丹活动,材一216房间七人再次齐聚,重新变得热闹了起来。
陈婉清怀着复杂的心情,处理着上周测试得到的实验数据,并以AM的模板开始撰写IDT-ICIN体系的文章。
许秋和韩嘉莹已经协商好了分工。
学妹先是做了一批TAS的样品,并给瑞典冯盛东老师那边寄送了过去,然后开始补充三代B4T-8和B3T-6系列的实验数据,同时对之前第二代体系的文章进行收尾。
许秋则负责处理实验数据、制图,偶尔帮忙做做实验,并撰写基于三代B4T-8体系的文章,目标期刊为EES。
之所以从AM改成了EES,是因为最近组里Wiley的好文章投的有点多,魏老师决定平衡一下,不能老是往同一个期刊公司投稿,影响不太好。
EES是RSC旗下的期刊,缩写是Energy Environ. Sci.,即《能源和环境科学》,同样是材料类的顶刊,和AM《先进材料》档次差不多。
不过,EES的影响因子更高一些,其中一个原因是EES的编辑团队比较喜欢“经营影响因子”,他们早期创刊的时候他们找各路大牛约稿,在上面发表了很多的综述文章,硬生生把影响因子给拉了上去。
不同期刊公司有着不同的经营理念,或是扩张,或是坚守,或是维持较低的发文量以保证质量,或是每年发表数千文章用来敛财。
具体到某一本期刊,负责的编辑发生变化,也会对一个期刊的发展有很重要的影响。
拿《自然》、《科学》两大顶刊来说,《自然》的出版公司比较喜欢扩张,到现在子刊已经达到40本左右,涉及到各个细分领域,影响力在持续扩大。
除了《自然》主刊外,与有机光伏相关的大子刊包括,《自然·材料》,《自然·光学》,以及马上要出的新刊《自然·能源》,此外还有《自然·通讯》这种回收稿件用的综合类小子刊,啥领域都收,来者不拒。
而《科学》系列的期刊就很少,除了主刊外,早期只有《科学·信号》、《科学·转化医学》两个子刊,这些都和有机光伏领域没什么相关性,而且影响力也一般,第一个《科学·信号》还是二区,影响因子还没破10,第二个医学类的期刊,虽然影响因子破10了,但和《自然》大子刊30+的影响因子来比,还是比不过的。
最近的新子刊《科学·进展》Sci. Adv.倒是和有机光伏还有点联系,不过另外两个马上要出的新刊,《科学·免疫学》以及《科学·人工智能》就和许秋他们八竿子打不着了。
也因此,这些年来,有机光伏领域在《自然》主刊以及《自然》大子刊上发表文章有几十篇,而《科学》上只有二十篇不到。
在这个领域里说起《自然》,人们会想起它以及它的一群小弟(子刊)们,而说起《科学》,也就只有《科学》一个罢了。
周三下午,许秋之前投稿ACS Energy Letter(ACSEL)的非富勒烯综述文章收到了返回意见,三个意见,都是正面的,一个建议直接接受,另外两个建议小改。
修改难度并不大,许秋花费了半天的时间,按照审稿意见,修改了文章正文,并写好了“审稿意见答复”,交由魏老师发送给编辑。
周四中午,编辑回复邮件,表示文章正式被接受,许秋的第五篇一作文章,顺利拿下。
然而,现阶段ACSEL还不算一区期刊,系统的进阶任务仍然卡在“发表2/3篇SCI一区文章上面”没有完成,只能等待那篇NC了。
说起来,ACS期刊公司在化学领域有着行业顶刊JACS,但在材料领域并没有特别顶尖的期刊,这或许就是他们推出ACSEL这个期刊的原因——拿ACSEL和AM、EES之类的期刊扳扳手腕,打造一个ACS旗下的能源、材料相关的顶刊出来,补足这个缺口,就是不知道能不能得偿所愿。
这也只能交给时间来证明了,五年后答案便能够基本揭晓。
晚上八点,韩嘉莹那篇关于“第二代B4T体系”的文章修改完毕,投了出去,目标期刊CM。
这几天,许秋和韩嘉莹非常忙碌,虽然大多数时候都在同一房间内,但却没什么时间交流,这主要是因为两人的“时间管理”做的比较好:
学妹在里间实验室做实验的时候,许秋在外面办公桌处理数据;
学妹做器件做累了想切换着写会儿文章,许秋要帮忙在实验室蒸镀或是测试;
完美错开。
今天学妹的文章投了出去,也算是卸下了一个小担子,两人在晚上九点钟的时候找了个机会直接开溜,一起出去吃宵夜。
现在临近五月,小龙虾已经陆陆续续的上市了,韩嘉莹挑了一家名为“张记一哥”的店,主打烧烤、龙虾,正好开在大学路上,离学校不远,不行二十分钟就能到。
两人一路沿着校园里的水泥路漫步过去,经过材料二楼、遗传学楼……
一边走,一边聊着校园八卦,主要是韩嘉莹在讲,许秋在听,偶尔接几句话。
“师兄,我跟你讲,我们辅导员和我们班一个女生……”
“是嘛,说来听听。”
“最早是我们班长发现的……”
……
“师兄,我一个室友前几天脱单了,他男朋友是隔壁财大的,本科毕业已经工作了两年,我估计过几个月她就要搬出去住了,我也能享受两人间啦。”
“你关注的点好像有些奇怪……”
“嘛,不要在意这些细节啦。”
……
很快,许秋和韩嘉莹两人在“张记一哥”的店面前驻足。
大红色不锈钢制造的招牌,上面的LED灯变幻着各种色彩,美中不足的是“张”字有一边的灯不亮了,亮着的地方就变成了“长记一哥”。
此时,大学路这边的客流量还不少,店里店外二十多张桌子都快坐满了,毕竟只是晚上九点多,魔都的夜生活才刚刚开始。
隐约还能听到几间店面相隔的一家酒吧里,驻场歌手的沙哑声音:“漫天黄沙掠过,走遍每个角落,行走在无尽的苍茫星河……”
随意挑了一个店外的二人小方桌,韩嘉莹把凳子搬到一边,两人并排坐下。
许秋拿起菜单,随意扫了一眼,78一斤,偏贵了一点,不过考虑到大学路房租不便宜,再加上大众评点上这家店的评价还不错,最主要的还是今天中午ACSEL接受后,魏老师按照15影响因子的标准,给了许秋3000元的奖金,兜里有钱,并不是很慌。
“吃什么口味的?”许秋指了指菜单,“十四香、蒜泥、麻辣、啤酒、椒盐、咸蛋黄……这边是两斤起做,我们选两种口味,来四斤虾再加点配菜,应该能吃饱了。”
“唔……都想要怎么办呢,”韩嘉莹纠结了一会儿,做出了决定:“蒜泥和麻辣吧,配菜我要藕片、莴苣,饮料我要喝冰阔落。”
“行,”许秋招手唤来服务员:“蒜泥和麻辣各两斤,配菜加藕片、莴苣、土豆还有千页豆腐,再来两听冰可乐。”
服务员核对了菜单后,转身离开。
两人继续聊着刚才路上的校园八卦,没过多久,话题转为了科研相关。
“师兄,你的文章写的怎么样啦?”韩嘉莹问道。
“嗯……”许秋内心大致估算了一下,说道:“大约七成吧,剩下的三成是还没测完的表征数据,比如送样的核磁数据,器件的重复性实验,还有冯盛东老师那边的TAS、TRPL。”
“好快,我之前写了一周多的时间才完成七成左右,这周又花了四天才完成剩下的三成,”韩嘉莹嘀咕了一声,随后道:“说起TRPL,感觉我们的仪器白买了呀,自从和瑞典那边联络上以后,都没怎么用过了。”
“白买那倒不至于,”许秋摇摇头,解释道:“一方面当时也没想到能顺利的和瑞典那边达成合作,另一方面我们也不可能一直麻烦人家帮忙测试,而且钙钛矿量子点的合成只是暂时搁置了,日后也还有机会启动的。”
“这倒是,就是不知道谁来接手了,田晴学姐肯定不愿意,孙沃估计要留着帮吴菲菲,总不能是段云吧……”韩嘉莹胡乱分析了一番,结果啥都没分析出来,便转换话题:“话说,这篇文章的作者怎么排呀。”
许秋不假思索道:“你一作,我二作,学姐三作,冯盛东老师四作,魏老师五作挂通讯,至于加不加T?nu,以及给不给冯老师挂通讯,让魏老师最后决定呗。”
“师兄,我可以把一作给你的,当时要是没有你定好大方向,我也……”韩嘉莹还要说什么,突然顿住了,双腿下意识的并拢,颤声说道:“师兄,别挠那里,痒~”
“不用把一作让给我的。”许秋柔声回应了一句,心说学妹这么怕痒的嘛,明明就是轻轻碰了一下胳肢窝。
要是论实际贡献算的话,这篇EES文章许秋的贡献不算低,一方面大方向是他提出的,另一方面文章也是他写的,至少也可以算做两人共一。
不过许秋也不差这一篇文章,就没那么多额外的心思。
他的计划是手上等这篇NC正式发表后,就去攀登更高的山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