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章 没把他当外人(1 / 1)

看着快到中午,田边小路上排开的几十个筐装满,让一批社员挑了送下山去,剩下的人也暂时收工回基地。

祝晓敏指前边说:“从这边过去,就是我们留下的两亩,不然现在去看看?”

这是一点时间都不浪费。

陆明峥好笑,点头说:“我们几个人过去就行。”

谢承志答应,让别的人先回基地,自己叫上苗诗文、宋志安几个人,和祝晓敏一起,陪三人去留种子的田里。

陆明峥自然而然伴在祝晓敏身边,向下看看满山的金黄花海,又看看身边的女孩子,微笑说:“我们在县里见过严书记了,他可是直夸你。”

祝晓敏侧头向他笑,眨眼问:“夸我什么?不是吹牛吧?”

陆明峥好笑:“有没有吹牛我不知道,他说你聪明能干,脑子好,还能言会道的。”

祝晓敏“噗”的一笑,想一想摇头,“那应该是没有吹牛,但听着也不全是夸我。”

前边的也就算了,那个“能言会道”,听着多少有点无奈的感觉。

陆明峥也笑:“你的价都很合理。”

祝晓敏吐舌头:“如果不是合理,恐怕就会被扣帽子了。”

“嘘——!”陆明峥轻声阻止,前后看看,也就这几个人,才稍稍放心,微微摇头,“别乱说话。”

祝晓敏撇撇嘴,不再说话。

陆明峥往前看看,又向她靠近一点,低声说:“这几年是松了很多,可是越这个时候,越不能让人抓把柄,这村子里看着像世外桃源,其实也并不太平。”

听着他的话,祝晓敏心里一动,不自禁向他深望一眼。

他说“越到这个时候”,是什么时候?

难道,他也已经感觉到大乱快要结束?

陆明峥听她没有说话,却会错了意,又跟着说:“我……我不是说教,只是想你能保护好自己。”

听出他的担心,祝晓敏心中微动,点点头说:“嗯,我知道,也就是没有外人的时候说说。”

没有外人?

那就是说,她没把他当外人?

陆明峥只觉得整颗心都飞了起来,连连点头。

大家说着话,已经到了留下的两亩地边,孟子浩先看看这块地的情况,连连点头:“这块地方选的不错。”又钻进去,选不同行列的一些向日葵看看,出来说,“这些留成种子是可以,就是下一代恐怕不成。”

“只能留一代吗?”谢承志失望。

陆明峥说:“明年种过,后年我们再买种子就好。”

谢承志转身看看望不到边际的向日葵,低声说,“可是这么多地,要每年买种子,也是一笔不小的开销。”

今年的种子是孟子浩和陆明峥通过关系弄来的,一大袋子勉强把这些地种上,要是以后要密集种植,种子的数量恐怕得翻几倍。

孟子浩也知道他的顾虑,点头说:“到时候我们再想办法。”

祝晓敏却说:“既然可以留一代,以后每一年,我们就只要购买两三亩地的初代种子,专门把这里辟成种子田,在这里培育第二年的种子就好。”

两三亩地,也就一小袋子,要买就会很容易。

孟子浩本来也有点为难,听她一说,顿时眉头一展,笑说:“还是祝知青脑子好,两三亩地的种子,我们研究田里就不止,也刚好帮我们试验种子的传播能力。”

祝晓敏笑:“那就最好。”

就这么定了。

确定了种子田,也就相当于以后的种子都有了着落,几个知青都是说不出的开心,说说笑笑回基地。

吃过饭,赵、孟两人婉拒了谢承志送两人回知青点休息的提议,坚持跟着去了地里,跟着大家一起收葵花饼,就当是体验生活。

直到日渐黄昏,另两个生产队的社员把最后一批葵花饼挑下山去,知青们又回基地里来。

这个时候,放羊的大嫂也正带着羊下山,赵政随机抓几头过来,检查过生长的情况,连连点头:“这羊长的不错,剪了羊毛,就可以配种了。”

宋志安抓抓头,看看陆明峥说:“我们这里,还没有人会剪羊毛。”

赵政笑说:“不要紧,明峥找了两个剪羊毛的师傅,我们这里确定了要剪,他们很快就能过来。”

陆明峥点头:“明天我再跟着旭东去县里,打个电话回去。”

这想的也太周到了。

祝晓敏原本计划找严一民帮忙,这么一来倒是省了一个人情,回头和他谈羊毛的价钱,又可以往高谈一谈。

陆明峥问:“这羊圈扩建什么时候可以完成?”

谢承志指着屋子旁边的泥坯说:“泥坯都已经打好,石头也是现成的,只等到向日葵收完,我们就赶羊圈的扩建工作。”

赵政问:“向日葵还有多久收完?”

谢承志说:“现在已经收了将近一半,再有半个多月就可以全部收完。”

赵政点头:“料已经备好,羊圈扩建最多也就是十几天,时间完全来得及。”

陆明峥说:“等剪羊毛的师傅到了,你们还要安排几个人跟着学习。”

祝晓敏连连点头,指了指几个男知青说:“杨爱军、陈丹青、冯文明、李明江几个做别的活儿手艺就不错,应该很容易学会。”

被她点到的几个知青笑着答应:“我们试试,不行再换别人。”

谢承志却笑:“大家都学学,谁学会谁上。”

这里事情基本上说好,见大嫂们已经把羊入圈,吹了哨子叫鸡回来,分两个人去大队部替三人取行李,别的人直接回知青点。

陆明峥这才想起问:“学校那里只留两个人,能管得住那帮孩子?”

谢承志笑:“上课足够,只是下午不能再带出来采风,好在有罗烨,现在下午的活动,也是他带着跑步背诗。”

祝晓敏笑说:“等葵花饼收完了,把他们带过来,帮我们把向日葵杆砍了。”

村里的孩子,别说三班的都已经是十几岁的半大小子,就是一班的六七岁的孩子,简单的农活儿也早已经会做。

大家一听,又都忍不住好笑。

消耗熊孩子们过剩的精力,她总是有层出不穷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