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章 想考大学的知青宋沐歌 10(1 / 1)

当天晚上,李家便热闹起来。

听到儿媳妇的哭喊声,李家老两口冲进房间,就看到失声痛哭的王晓美和不管不顾的李天。

李天爸急忙捂脸退出房间,李天妈不管不顾地去拉扯儿子。

“哎呀,你这小子,现在不能同房,你还想不想要孩子了。”可她的手才碰到儿子的胳膊,就被混乱中的李天一把推开。

他也知道现在不应该同房,可他现在控制不了自己。

这感觉就像是戏本中被人下了催情药一样。

“MD,贱人,你是不是给我下药了,啊,你说!”李天完全无视了挣扎哭喊的王晓美,身上的动作不停而且有越战越勇的趋势。

“老李你快进来,把你儿子拉开啊!”李天他妈实在整不动儿子,就想让他爸进来。“一会你孙子就没了。”

可里面儿媳妇没有穿衣服,他一个当老公公的怎么好意思进去,只能在门外面威胁恐吓。

夜虽未深,但家家户户都已经躺在床上酝酿睡意了,这李家的声音顿时吸引了周围邻居的注意力。

女人的尖叫声,男人的低吼与辱骂声,其中还掺杂着老两口或劝或骂的声音。

“你先躺着,我去下村支书家。”李家的邻居男人急忙下炕穿衣服,不是他多管闲事,是村支书帮过他的忙,也曾交代过让他照看一二,若是有什么情况及时通知他。

等村支书来的时候,李天已经睡着,李天他妈看着儿媳下身流出的血,慌乱到不知所措。

李天他爸跑出去找沐歌。

沐歌到时,王晓美已经被套上了衣服,整个人疼得像是从水中捞出来的一样。

房间里的味道十分难闻,她屏住呼吸上手把脉,然后只一针就帮王晓美止住了血。

“有流胎的风险,需要保胎,保胎药五工分一包。”沐歌拿着两包中药看向李家人。

“买!”村支书还没等李家人表态,就先开了口。

“好,三碗水熬成一碗,这是两天的量,不能再同房了。”

沐歌离开后,村支书爷俩将李天打了一顿,李天被打得嗷嗷叫。

李天妈在旁边骂的声音比他儿子的惨叫声还大,当然骂的是村支书,毕竟用过真言符的人是控制不住自己那张嘴的。

直到李天爸爸捂着嘴把她锁进屋里都没消停。

这一晚上李家闹得鸡飞狗跳。

李天保证不再碰王晓美,李天父亲也保证不再让李天进屋睡。

可等到第二天晚上,如昨天相同的一幕再度上演,被关在门外的李天,直接破门而入,就跟疯了一样根本没有理智可言。

这一次不用找沐歌,李家人也知道这孩子保不住了。

那炕上的被褥几乎被鲜血染红,刺鼻的铁锈味充斥在房间中……

等到村支书和沐歌到时,已经没有了转圜的余地,孩子没了,李天清醒了,而王晓美已经晕死过去了。

“恭喜宿主,报复王晓美的任务已完成。”

村支书爷俩又打了李天一顿,然后把女儿背回了家。

第二天李天父母没有看到儿子,以为他是去媳妇家认错了,可临近中午时,李天他妈才在粪坑里看到了儿子的脸。

“啊……”

随着一声尖叫,她险些昏死过去!

等李天被打捞上来,并用水冲洗干净后,他人都已经成了茅坑里的石头——又臭又硬。

李天她妈哭喊着要去报官,说她儿子是被人害死的。

村支书看到李天的尸体时也是一愣,他再讨厌这个李天,也没想过让自己姑娘变成寡妇。

“你们两个人晚上就没听到什么声音吗?”

“我们睡着了!”李天妈刚说一句就被李天爸捂住了嘴。

“我女儿半条命的没了,我家人一宿没睡,可你家却跟没事似的,睡得挺香。”

村支书很生气,可现在再说这些也没有意义了。

村里德高望重的老人过来看了一下尸体,确认道,“他身上没有伤痕,是被粪便呛死的,埋了吧。”

“都是王晓美这个贱妇,怀着孕还勾搭我儿子,我的孙子没了,儿子也没了,我活着还有什么意思啊!”李天妈撕心裂肺的哭声在村子的上空回荡。

而从头到尾没有出现的始作俑者,在昨天半夜时就收到了033的机械音提示。

“恭喜宿主,杀了无赖李天的任务已完成。”

没有了任务,沐歌之后的生活过得十分惬意。

黄老的手已经好得差不多了,不拿针时已经完全不抖,拿针时不自觉地抖动也是心理原因,只有他什么时候克服了心理上的那一道坎,才能重新给人施针。

一九七六年年底,村里来了两拨人,将牛棚里的四位教授接走。

四人走时都很不舍得沐歌,最后约定等沐歌考上大学后,在京市见。

1977年10月21日《人民日报》的头版头条刊登了一条令全国人为之振奋的报道——高等学校招生进行改革。

听到这条消息时,村里的知青眼里都燃起了希望之火。

这一次的高考改革不论出身,不看年龄,只要你想就能参加考试。

渴望靠知识改变命运的青年们,这一次终于握住了把握自己命运的方向盘。

这一次高考是所有知青的机遇,也是离开这里回城的希望。

像杜芳那样嫁人怀孕的知青,便处于尴尬的境地,若是孩子生下来了她还能跑,可杜芳现在怀孕七个月了,还怎么跑。

其他的知青整日都沉浸在学习中。

考试时间迫在眉睫,他们的复习时间本来就很短,现在每天连觉都不舍得睡,好在冬日活计少,村支书给知青留出足够学习的空闲时间。

而沐歌完全不需要再预习,听说知青手中的书册不全,她就将自己的存货全都拿了出来,任由他们借走抄录。

1977年12月,决定几百万学子命运的考试从开始到结束一共三天,那年的冬天并不寒冷,反而是1978年的早春,在所有学子惴惴不安的等待中显得十分漫长,格外难熬。

出成绩的那段时间,村里所有参加了高考的知青,都在翘首以盼地期待着邮递员的到来。

期盼着邮递员能拿出写着他们名字的邮件。

毕竟录取通知书不仅仅是一张纸,更是一条前途美好的人生之路。

就在所有人忐忑不安的等待中,邮递员来到了新犁村。

全村参加高考的有三十四人,可录取通知书只有十一份,其中就有沐歌的一份。

等沐歌收到京大录取通知书时,关于宋沐歌高考状元的名号也传了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