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章 沐浴(1 / 1)

王远对所有人说道:“无妨,只要家里有老人的,接过来的车马钱,全部由我出!”

“小将军仗义,我是不走了,我家婆娘不日就到。”

“我一家老小都在路上了!”

“俺也一样!”

这时,学堂放学了,传来了开饭的哨音。

王远摆摆手,说道:“各位兄弟,先去用饭,吃完去我那里,要走的兄弟领完工钱随时可以离开。”

“好嘞!”

王远将方兴兄妹、施万庆、马震、周大山等,一起叫上,众人回到庄园。

让方兴去菜园摘了一个大南瓜,王小妮摘了几个茄子。

上午刚钓的大鲤鱼杀了,打上花刀,大盆中铺上葱姜,放上鲤鱼,放入锅中,周围放上切好的南瓜和茄子。

方兴烧火,其他人剥蒜,王远切着葱丝、辣椒丝、香菜等。

锅开继续蒸了大约半个小时,掀开锅盖,锅里的东西取出来。

鲤鱼放上葱丝、辣椒丝、香菜,撒上精盐,浇上一些酱油。

锅中刷净,加入荤油,烧热后,浇到鲤鱼上,一股浓郁的香味飘散开来。

茄子用水?凉,浇上用酱油调制的蒜泥,撒上一些香菜叶,看着就有食欲。

众人坐在八仙桌旁吃了起来。

南瓜香甜软糯,茄子蒜香十足,鲤鱼更是葱香浓郁,美味无比。

众人大快朵颐,赞不绝口。

众人吃完,士兵们也来了。

王远让马震和周大山帮忙将钱财抬到水塘边石桌那里。

施万庆拿出账本坐下,王远也坐在一旁帮忙发工钱。

排队的十五、六人,看来大部分都选择留了下来。

这些人都选择换成银子,再加上少部分铜钱,以方便路上花销。

领完钱,都没有走。

“小将军,家中来信说,我们那里今年又是大旱,庄稼可能颗粒无收,我此去月余便回!”

“俺也一样!”

其中五人扑通一声跪了下来。

王远连忙上前一一扶起,呵斥道:“都是自己兄弟,跪什么?都说说,究竟何事?”

一人说道:“我们几人家乡离此较远,寄过去的书信至今未回,不知家里是何情况,此次回去有可能不回来了。我等这些时日赚了小将军不少钱,兄弟们感谢小将军的大恩大德。”

王远笑着说道:“无妨,若是能回来最好,不能回来的,在家好好过日子,闲暇之时常回来看看兄弟们,路费钱我给你们出了!”

五人顿时热泪盈眶,深施一礼:“多谢小将军!”

“行了,别弄的跟生离死别似的,都赶快走吧,早去早回!”

“喏!”

众人拱手行礼,三步一回头地走了。

其他人都去送他们了,王远坐在原地没动,直到所有人下了堤坝,没了身影,才站起身。

方兴兄妹结伴上学去了。

见尉迟宝琳俩货又在祸祸那些黄瓜,走了过去,说道:“两位哥哥,过来帮忙。”

“呃,好!”两人边啃着黄瓜边应着。

跟着王远来到一旁的二层小楼那里,让两人帮忙,将两个大铁箱抬上去。

顶层放上带斜面的铁箱,二层放那个四方的铁箱。

一层有一些钢管,都是王远从小镇中拿出来的。

在两人帮忙下,王远将钢管安装上去,并且在一层装上了水龙头和花洒。

尉迟宝琳问道:“这是做何用的?”

王远笑道:“洗澡用的,两位哥哥要不要试试?”

两人对视一眼:“试试就试试!”

见两人跃跃欲试的样子,王远说道:“现在里面没水,还需要去担些水来。”

“好,快去担来试试!”

三人找来木桶和担子,到水塘担水。

虽然三人身体素质都很好,但天气实在太热,担了两趟就已经汗流浃背了。

到水箱灌满,三人几乎累虚脱了。

王远教会他们怎么用,两人立即脱下衣服,进去冲凉,玩的不亦乐乎。

顶层的水还未晒热,用凉水冲洗也非常舒服。

王远就直接去水塘游泳,水塘边的蝲蛄已经繁殖了许多,此时已经可以捉来吃了。

堤坝上,许家兄弟带着二十多人扛着大包小包走来。

王远来到岸上,擦干身上,换成大短裤和背心,将衣服洗了洗。

许大栓跑过来问道:“小郎君,木棉摘回来了,成熟的不多,等过些时日再去看看。”

“成,找间空屋子,放到炕上晾着,别让风吹跑了。”

“好嘞!”

洗净衣服,找地方挂起来。

尉迟宝琳俩货也洗完了,换了身唐装。

程处默笑道:“嘿嘿,贤弟,你这个沐浴太好玩了,如淋雨一般。”

“嗯,就是提水累了些。”

这时,许家兄弟和村民们放完木棉,走了过来。

王远问道:“大伙儿中午都吃了没?”

“都吃了烤土豆!”

“好,热的话都去水塘洗洗,小心夜里婆娘不让你上炕!”

“哈哈哈……”

众人大笑着向水塘跑去。

王远笑道:“两位哥哥,拿上水桶咱们去水塘那里捉点好吃的。”

“什么好吃的?”

“去了就知道了!”

三人提着水桶,来到水塘岸边。

“两位哥哥看好了!”

说着,王远便扒开一簇杂草,露出里面七八只蝲蛄。

捉了三只大的,放进木桶,其它的放了回去,开口说道:“看到没?这可是美味啊!两位哥哥挑大的捉。”

“好嘞!”

两人分散开来,分头去捉。

这东西确实好捉,往往是成群地聚在一起。

两人的笑声不断传来。

“哈哈哈,处默,看我抓了个大的!”

“有啥好得意的,看俺抓了个啥?”

“切!不就是个大蛤蟆么?”

“有本事你也抓一个!”

许家兄弟洗完澡也过来帮忙,王远便交给了他们,自己溜溜达达回了村中。

找到李松的父亲,掏出一张图纸,说道:“李大叔,我要做一个这样的马鞍,你看一下,一下午可能做出来?”

老人看了看,说道:“这个简单,我们这么多人,一下午能做出五六个。”

“行,那你们尽全力制作,越多越好。”

见李松几人走来,王远问道:“兄弟们走了?”

李松点点头:“那十几个兄弟都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