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回到书院,气氛更加诡秘了。
孙山又把宋钧华扯了过来问,谁叫他在书院是出了名的八卦,要问什么消息,找他最好。
孙山看了看四周,眼珠子溜溜转:“宋兄,书院怎么了?大家还在讨论赋税的事?”
宋钧华瞧了瞧周围的环境,没啥人经过,神神秘秘地说:“是的,听说,我是听说,朝廷会在不久的将来要改革赋税。
而且,我是听说的哈,而且要在江南一带开始。
并且,我是听说的话,并且第一个地方选在金陵呢。
哎呦,也不知道具体的新赋税制度是怎样的?我可是金陵人呢,要是改赋税,我家肯定被波及。”
宋钧华是金陵土着,有地有房的那种土着。
家就住在清凉山下,孙山租借的2亩地,是向他家租的。
他家种雨花茶的。
孙山继续问:“没有打听到新政的内容吗?”
京城的高官不少是金陵人士,要是朝廷有什么新动态,金陵能第一时间收到。
宋钧华偷偷摸摸地说:“听说,我是听说的哈,听说朝廷要把所有的赋税放入田地里,不再有其他税种。”
孙山一愣,这不是“摊丁入亩”吗?
于是赶紧问:“是不是谁家田地多就多交税,谁家田地少就少交税,要是没有田地就是不交税或者交一丁点税?是不是不再按户籍交人丁税?”
宋钧华瞪大眼睛,惊讶地问:“孙兄,你怎么知道的?你是从哪里收到料的?”
心里想着孙山平时不见山不见水,路人甲一枚,怎么那么清楚朝廷新赋税的政策的?
而且还那么具体。
他都不确定新政到底是怎样的?
孙山所说的只不过是耿院长猜测的,具体情况朝廷没有说。
昨天下午放堂,宋钧华实在按捺不住第二天去打探消息。
于是拿了几斤雨花茶,反正家里自产的,送礼不心疼。
悄悄摸摸地约了耿有声出来,向他打探消息。
耿有声也是大嗓门的,这么那么地把知道的消息说了出来,还把耿院长的猜测说了出来。
最后补充到这些消息不是空穴来风,朝廷一早就想改赋税了,只不过一直因为种种原因没办法改。
耿有声还猜测到因为圣上身体不好,想临走前进行一次大的变革,好为太子清除障碍。
孙山心想他哪里有地方找消息,这一切不过猜测而已。
低声问:“宋兄,我怎么知道不重要,重要的是我说的对不对?”
期待地看着宋钧华,等着他确定。
宋钧华跟孙山结缘于图书馆,后来因为兰花,感情进步一升华,两人变成好朋友。
点了点头说:“耿院长是这样猜测的。”
把从耿有声那边收到的消息如数珍珠地告诉孙山,问到:“孙兄,你说耿兄说的对不对?”
孙山皱着眉头,想了想。从耿有声的爆料中,得知两件事。
一件是当今圣上身子真的不好了,或许这一两年就要归西。
另一件事是太子的地位非常稳,圣上没打算换人。
孙山听说过这么一个规律:如果一个皇朝想要改革,必须刚成立的时候就开始改革,并且由太祖皇帝改革。
因为太祖皇帝最有权威,改革遭受到的阻力最少。
如果太祖皇帝都没办法改革,下面的皇帝更不能改革。
万事开头难,如果一开头都不把难事解决,往后的子孙后代更没办法解决。
当今圣上肯定想还一个清明的皇朝给子孙后代,所以他率先走出来,挡住压力进行改革.
试图使得他的皇朝长治久安,万岁万万岁。
孙山想着圣上眼看时日无多,不如拼了老命,把最要害的问题拿出来解决。
如今最要害的问题不是在外,而是在内。
赋税,无疑是千古难题,赋税改得好,皇朝就能长一点,赋税改得不好,朝廷无法收税,自然短命。
孙山不知道谁建议圣上改革赋税,或许圣上看到问题自我改革的。
但如果真的按照“摊丁入亩”去改革,无疑比现在的“两税法”进步许多。
至于能不能成功,需要天时地利人和,孙山也不确定圣上有没有这样的决心。
孙山想了想自己的处境,孙家刚踏入“地主”行列,不过孙家是小地主.
如果赋税真的要改,对孙家的影响几乎为零。
如果大地主,像宋钧华来说,肯定不是好事。他家地多,茶园也多,往后交的赋税更多。
孙山看了看宋钧华,傻小子还没有意识到自家会受损,还在八卦来八卦去,一副非常八卦的模样。
不过孙山是革新派,就应该农民少交税,大地主多交税,劫富济穷才是每个朝廷最需要做的事。
孙山拍了拍宋钧华的肩膀说:“宋兄,这赋税的事只能等确定才知道,现在都是小道消息,我也不知道耿兄说的对不对。”
宋钧华想了想,的确只是猜测,具体情况怎样谁也不了解,恐怕只有当今圣上才知道吧。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