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五章 吾皇万岁(1 / 1)

八三看书,我的父亲太努力了!

没来由的被朱元璋痛骂,文原吉骤然之间有点抑郁了。

他是读书人,此时想写点小作文。

朱元璋没理会他的感受,却是看向那商人道:“缴税,缴什么税?”

这商户却是用一种奇怪的眼神看向朱元璋,道:“你既不是来缴税的,却来此凑什么热闹?走开,走开,别挡路。”

朱元璋暴怒,瞪着眼睛,凶巴巴的样子,可那商户却没理他,指挥着后头的伙计道:“赶紧,赶紧,先去领号牌。”

“陛下…”文原吉见朱元璋一脸的怒气腾腾,低声道:“你瞧,市井的风气败坏到了这种地步,由此可见…当地县令邓健…”

朱元璋回头看他,眼睛却是微微眯起,口里道:“你继续说。”

文原吉见朱元璋那眼神,竟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令他有些毛骨悚然,他慌了慌,忙道:“臣…臣…咦,那商户去哪儿了?”

朱元璋才发现,那商户已一溜烟地跑去了一处小厅。

这里本是大户人家的宅邸,这百户所也没有闲心进行改造,而是直接将中堂变成了百户的值房,而两侧的偏厅,则变成了账房或者是办事的所在。

于是朱元璋信步往前走,随着那商户到了小厅。

这小厅里倒是很干净,一尘不染的样子,居然还有许多的座椅。

朱元璋一到,就有一个文吏拦住他,道:“办税的?来,领号牌,领了号牌在此等。”

文原吉怒道:“岂有此理…”

朱元璋这时打断他:“号牌在哪,领一个。”

文原吉顿时化怒为喜:“好的,好的,领一个号牌。”

那文吏给文原吉登记信息,文原吉生怕自己是名满天下的大儒,因而便报了一个假名:“文袁记,文明天下的文,江南名士袁正新的袁…”

文吏抬头,茫然地看着他道:“袁正新是谁,他是哪个袁?”

文原吉冷笑:“伱连袁先生都不晓得,难道不知他是赫赫有名文原吉的师弟吗?”

“文原吉?”文吏一脸懵逼,随后板起脸来:“你是来捣乱的吧?”

文原吉:“…”

朱元璋等得不耐烦了,直接在一旁道:“文原吉,原来的原,吉祥的吉。”

“早说。”文吏口里嘟囔:“依我看,这位仁兄不像做买卖的。”

他随即看了看朱元璋道:“你才是正主。”

文原吉本想骂,你才做买卖,你全家都做买卖。

倒是朱元璋来了兴趣:“何以见得?”

文吏笑道:“做买卖,讲究的是时效,似他这般,说话都不利索,一件事都说不明白的,能做什么买卖?”

朱元璋大笑起来,却不置可否。

领了一个叫丁十七的号牌,朱元璋便落座,这里有许多商户都在等候,他们大多都很安静,隔三差五地有人前来叫号。

叫到了号牌的人,便匆匆被领了去。

直到叫到了文原吉,朱元璋才豁然而起,文原吉也连忙站起来。

二人一前一后,进了一处厢房。

这厢房里头,陈设简单,只有一处小案,一个文吏,还有一个穿着禁卫甲胄的人在此。

而排在朱元璋前头的,却是方才门口见着的那个商户。

这商户还在办理手续。

商户道:“一共是三批货,一趟走了杭州,一趟分发去镇江,还有一趟是松江,走的是水路…”

“这是交割的契书!你瞧,大抵是一千五百两纹银的买卖。哎,买卖难做啊,这日子没法过了…”

商户絮絮叨叨,很是肉痛的,让跟来的伙计取出一个包袱,这包袱一解开,竟是哗啦啦的碎银抖落出来。

“总计七十七两,没错吧,哎…咱们老百姓,日子这样艰难,这么多银子…好吧,好吧…你开票,开票给我。”

那一旁穿着甲胄的人,开始取称,大抵检查了碎银的重量和成色,当即入库去了。

而文吏则提笔,在一处公笺上记录,最后取了一个小章,啪嗒一下,盖了上去。

商户领了票,当即便走了。

“下一个,下一个…丁十七…丁十七…”

可这文吏抬头起来,却发现,原本在此候着的丁十七牌号的人,已不见踪影。

朱元璋和文原吉已从那厢房里出来。

文原吉后脊发凉:“陛下…我瞧着…”

朱元璋冷着脸,他阖目,露出不可思议的样子。

“你读书多,朕问你,这商贾怎的还上赶子送银子?”

文原吉本想说,横征暴敛,应该是商户害怕了吧。

不过他看朱元璋的脸色,那话只能吞回肚子里,只好幽幽道:“可能是本地商户沐浴皇恩…”

朱元璋正待暴怒。

这时,庭院那儿突然有人喧哗。

却见一个商户,被两个校尉拎着,他口里大呼:“杀人,杀人啦…”

校尉将他拖拽着,对他的话充耳不闻,直接将其拽到后院方向去。

这文原吉见了,脸色骤变,不由道:“陛下,您看见了吗?您看见了吗?光天化日,朗朗乾坤,这还是白天呢,若是天黑了会发生什么,臣都不敢想。”

朱元璋皱眉,脸色也凝重起来,他看着那商户消失的方向,陷入了沉思。

倒是一旁,有路过的商户,也见着这场景,他对自己身后的伙计道:“那人真是不见棺材不掉泪,在这江宁县,竟还敢瞒税,胆子不小,他也不看看太子殿下什么手段…”

伙计则回道:“是啊,是啊,太子殿下的账也敢欠,活腻了!这下好了,多半加上十倍罚金,抄没家产全部发卖,也未必能填上这窟窿。”

朱元璋一听太子二字…骤然之间,血压升高,他原本平静的脸色,一下子无法平静起来。

文原吉也吓了一跳,他平时在陛下身边,啰嗦归啰嗦,骂归骂,可是听人这样说太子,也不由得打了个激灵。

于是立即道:“陛下,太子殿下虽然近来有些糊涂,可本心是好的,臣不相信他会干这样的事…臣想…臣想…会不会是…刁民们不晓得好歹,将这脏水泼在了太子殿下的身上。”

朱元璋冷着脸,却也不和文原吉啰嗦,疾步往中堂方向去。

到了中堂外头,却见一个宦官刚刚蹲在假山后头小解,拉了裤头出来,一见着了朱元璋,顿时吓得走不动道了。

朱元璋见着了他,这人正是侍奉太子的一个小宦官,当即道:“过来。”

这宦官本想高声大呼一声吾皇万岁,也好提醒里头的太子殿下,可此时,却发现喉咙发不出声音,身子则是不自由自主地到了朱元璋的面前。

朱元璋沉声道:“太子在此几日了?”

宦官几次张口,才勉强发出微弱的声音,道:“两日三夜…”

“他每日都在哪里?”

“都在这中堂。”

朱元璋冷着脸道:“吃住都在此?”

“是…是…都在…都在…”

朱元璋道:“身边都是谁在陪驾?”

“是百户邓千秋…偶尔,江宁县令也…也会来此…”

朱元璋深吸一口气,才又问:“没干别的?”

“没…没啊…”

朱元璋虎目一瞪:“你若敢虚言,朕剐了你。”

宦官啪嗒一下,腿一软,再也控制不住地直接跪下,哭丧着脸道:“真没有,殿下忙的脚不沾地呢…”

朱元璋气咻咻地道:“好啊,看来是比朕还忙。”

他狠狠一拂袖,便风风火火往那中堂去。

宦官已吓瘫了,可如今,示警却已来不及了。

中堂里头。

邓千秋咬着笔杆,开始摸鱼。

数钱…真的太苦了。

一开始的时候还挺新鲜,可很快,邓千秋就发现枯燥且乏味。

反而朱标,却好像永远精力充沛。

在这一点上,他绝对是朱元璋亲生的,如此不知疲惫,每日睡两三个时辰,吃饭也随便将就,可干起事来,却不含糊。

“千秋,怎么了?”

朱标搁下笔,似也有些乏了。

邓千秋苦着脸道:“卑下在想,这要数到什么时候是个头。”

朱标笑了:“本来这种事,不该亲力亲为,可这不是人手不足嘛,这还是你说的呢。那一本账,你算好了没有?”

邓千秋道:“还没…没呢…我在思考问题…”

邓千秋脸一红,自己一本没算完,人家已算完了三本,惭愧啊惭愧,所以只好用思考来搪塞。毕竟思考者是无罪的,人们普遍认为这是高素质且文化深厚的表现。

朱标皱眉道:“你又想什么?噢,我想起来了,你方才说到了经济基础,倘若这商户,也变成了朝廷的经济基础,那么这上层建筑会是什么样子呢?”

邓千秋道:“朝廷要仰赖这个挣银子,那么下意识的,许多的国策都会自然而然地向此倾斜,就好像…对士绅一样。”

朱标听罢,犯难地皱眉道:“可是父皇厌恶商贾。”

邓千秋笑了,得意洋洋地道:“的确厌恶商贾,可陛下他爱钱啊…”

这话落下。

恰好此时,朱元璋已至门前。

他听到这句话,身躯一震,脸骤然之间拉得比驴还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