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八十八章激战(1 / 1)

不管皇太极莫不摸得着头脑,洪承畴与祖大寿合兵一处,明军实力再次壮大。

而且洪承畴还向困守锦州的官军,宣告清军军心不稳,咱们随便打打就能赢,这也是大军顺利接应你们的缘故。

因为锤匪已经去盛京周遭烧杀抢掠。

只要咱们能安安稳稳的返回山海关,不仅性命留得住,赏银也是少不了的。

谁敢克扣大家的赏钱,尽管找他洪承畴来。

总之,目前的形势对于明军士卒而言是极为有利的。

锤匪都杀到了盛京,这件事,着实是给了守卫锦州的万余关宁军一个“小小”的震撼。

大明自从丢了沉阳之后,还未曾杀回去呢,都是一退再退。

眼瞅着锦州等地也保不住了,结果锤匪趁着清军大军在外,他们去“捣巢”了。

此举颇有些李成梁当初让炮灰吸引敌军的注意力,再派精锐去捣巢的战例。

而多尔衮与多铎二人下意识的要保存实力,至少与明军硬拼的时候不上,待到明军全军溃散的时候再上。

这样不仅己方损失较少,而且俘虏众多,能够继续扩大自身。

要不然刀尖一般都是镶蓝旗的济尔哈朗,但现在他回盛京去平叛了。

皇太极想要催促两白旗上,但多尔衮两兄弟一个再前面堵截,一个在后面追击,皆是不紧不慢。

对于这种现象,皇太极怒斥多铎,命他全军压上。

多铎心中是有怨气的,几年前多铎被祖大寿偷袭,损失了三十多匹战马,伤了九个人,就被皇太极抓住机会,夺走了他的部分牛录,从亲王降为贝勒,掌管兵部虚职,没有决断权,也不得过问日常政务审理。

现在用着他了,又开始如此逼迫。

多铎按下怒气,先说了盛京老家遭到锤匪肆虐,将士们许久不曾回家,皆是感到忧心,他又极为诚恳的表示一定督促部下拼命。

热情礼貌且诚恳,但不干活。

皇太极不得不承认,镶白旗在与明军真的在相互厮杀,只不过战果皆是不大。

时不时的爆出几颗地雷,也让许多清军士卒不敢轻易发起突袭。

谁知道这段路会埋下几颗真雷或者假雷?

“豪格。”

皇太极只能把自己的儿子叫来,催促他去出战。

自从莽古尔泰死后,大清第一莽夫便渐渐落到了豪格头上,而阿济格也成长了许多,不怎么争夺这个名头了。

豪格自是带领着正蓝旗奔着行军路上的明军杀过去。

这两天他早就憋坏了,一直都在请战,奈何他皇阿玛一直把立功的机会留给别人。

况且清军善于野战,正是好立功的机会。

豪格并没有一股脑冲上去,而是先派遣轻骑兵羊攻,这样可以引诱明军因为紧张而开炮放箭,消耗明军的远程火力。

洪承畴也不是好相与的,大声喝令顶在前头的士卒皆是不允许射箭反击,任由清军冲击盾阵,有本事就撞进车里来。

待到清军到了三十步距离放箭射杀明军后,洪承畴才允许持弓以及藏在盾阵后面的小火炮反击。

叮叮当当,箭失插在盾牌上,插在明军喉咙处,流出的血把黄土聚拢成小泥潭。

明军火炮发射。

砰砰几声。

二十多步内,无论是披甲的清军还是战马,全都躺在地上。

洪承畴下令挥舞旗帜,命祖大乐与吴三桂对清军的轻骑兵进行截断。

清军擅长宽大正面的野战冲击战术,绝不能落入他们的节奏当中去。

即猪突大阵。

辽东军在李成梁的带领下,自是有着“一二杀猪大阵”相应对。

而且在蒙古人和女真人的对战当中取得极大的战果。

要论kpi,整个大明李成梁刷的是最多的,就连开国的一些将领都刷不过他。

而祖大寿与吴三桂部下,又是关宁军。

就目前而言,明军士卒明显要比清军多。

清军冲出来,洪承畴则是交给大军阻挡敌军,然后派出精锐士卒进行截杀。

豪格派出一,洪承畴就派出三。

明军要么就纠缠,要么就驱赶。

吴三桂也是勐人,同麾下副将胡心水、夏龙山以及祖大乐等人组成几个箭头,反冲清军。

叮叮当当武器对打声不绝于耳。

不时的有人摔落马下,叫都叫不出来。

吴三桂挥舞着大刀,一个横扫便把清军给扫落马下。

他身边的家丁不是忙着补刀,就是忙着护着他左右,不让其余清军靠近他。

一时间战场上到处都是厮杀。

豪格见己方在明军的群殴中落了下风,他也不管什么三番冲击了,直接拍马带人冲杀上去,亲自“猪突”。

在接战的前一刻,清军依旧掏出弓箭精准射杀明军士卒。

面门中箭倒地者不下百余明军,同袍的惨样,一时间有些骇人,明军前锋阵营有所松动。

若是豪格能够趁机冲杀进来,兴许就能搅动明军阵营发生极大的动荡。

但他率领的这支正蓝旗被吴三桂等人斜刺里拦截住了,甚至还有王朴这货也被迫增援吴三桂,扛着清军作战。

谁让他军中战马最多!

洪承畴不用他用谁?

让求战的白广恩与唐通二人,带着步卒去硬钢冲锋的清军骑兵,洪承畴可没那么不靠谱。

豪格率领的骑兵,除了要向前冲,意图撼动明军步卒大阵,使得他们溃败,才能任人宰割的目的,还要应对被吴三桂等精锐关宁军对战。

吴三桂以游击胡心水为左营,夏龙山为右营。

二营皆少年枭勇,胆力过人,全都是吴三桂的心腹。

此时与清军厮杀起来,一点都不落入下风,阵斩清军百余人,挫败了清军的进攻。

豪格这个莽夫,也被拉下战场。

一直观摩战场的皇太极面上有些难堪。

多铎看着脸上带着血色,累的够呛的豪格,更是一脸无辜。

此举足以证明,不是他不想打,而是明军将士得知盛京被锤匪“捣毁”,正是战意正浓之时。

反观清军士卒,个个都忧心自己在家里的财产。

他们这群人,大部分都不配住在盛京城内的。

正在关注前方战场的多尔衮接到奏报,说是明将马科从杏山城杀出来,袭击了摆在后面的蒙古人。

因为把清军都摆在前面,准备拦截洪承畴这伙人。

这波来支援的科尔沁部落的士卒属实是惨,只不过是来壮声势的,结果一直被打。

尤其是皇太极明显是照顾他们,把他们安置在后方打酱油。

谁成想率先逃走的马科部,并没有选择继续逃亡,而是为洪承畴吸引火力,意图把清军主力拉扯回杏山周遭一部分。

避免洪承畴的大队人马被清军前后夹击合围。

现在明军阵营里更是爆发出一阵阵欢呼声。

他们救治伤员,打扫战场,甚至还有人砍下清军的脑袋,宰杀受伤的战马,用来加餐。

洪承畴等人拿着单筒望远镜,冲着清军方向张望,时刻关注着清军的动向。

如此种种,更是刺激着皇太极,一时间没忍住,他又开始流鼻血了。

清军的高级将领们心气越发的低落。

上一次皇太极留着鼻血组织作战士气大振,但现在他在喷鼻血,反倒被解读为忧心盛京情况。

如此情况,皇太极掉下战马,被人搀扶住,连忙开口道:

“对外就说我害了急病,引诱明军来夜袭。”

范文程等人一听,连忙大声呼喊,快叫御医来为皇上诊治,清军前线混乱成一片。

随即缓慢后撤二里。

这一幕也落在了祖大寿以及洪承畴的眼中。

“早就听闻皇太极害了病,今日竟然气得直接摔落马下,看样子他离死不远了。”

祖大寿放下手中的望远镜笑呵呵的提了一嘴。

尽管明军目前处在前堵后追的困境当中,可是方才如此接战,清军并没有占到什么便宜,反倒惹得主将摔落马下。

尤其此人还是皇太极,对于军心更是一个极大的打击。

洪承畴也晓得,当初皇太极奔袭支援,急的鼻子喷血,但极大的振奋了清军的士气,现在反受其害,他捏着胡须道:

“这对于我们而言未免是一个好机会。”

“督师的意思,是想要直接夜袭清军大营?”

“倒是有这个意思,趁他病要他命,就算杀不得皇太极,惊吓一二病人,让他晚上休息不好,那也是极好的。”

洪承畴捏着手中的望远镜低声道:“我们这么多人不走锦州到杏山的大路,沿着女儿河进入松岭,夺取蒙古人的牛马粮食为己用,到时候是走黑山还是燕山山脉都看清军追击的情况。”

辽西走廊是一片平原,有利于清军的展开和追击。

倒是山路,纵然是真的败了,也能四散逃走。

不至于清军骑马撒开追击,就能堵住一大片。

既然锤匪在盛京作乱,洪承畴就要死命拉扯皇太极的人马,往难行的地界走,看他追不追。

看看最后谁遭不住,反正目前大明的情况已经坏到这个地步了,再坏顶多就亡了。

大不了在换一家呗。

但洪承畴认为,皇太极既然建立新的王朝,指定不愿意就此覆灭。

或者他还想着让自己手中这波大明最后的精锐去与贺今朝厮杀,他好在关外坐收渔翁之利。

“一切谋划全凭督师作主。”

祖大寿深知将出多门的坏处,又是在前线这种危急时刻。

目前他也不畏惧前往关内了。

大明皇帝朱由检如今的情况,还得仰仗着他们这些将校,再也不怕遭到袁都督的那种下场。

如此份上朱由检还分不清谁是“大哥”,那就别怪这群“骄兵悍将”一点都不顾他作为皇帝的体面,绑了他再献给某一方势力。

反正皇帝欠饷也不是一年两年了,兄弟们还在辽东与鞑子厮杀,怎么都对得起大明朝廷。

其实祖大寿对于洪承畴稳住他麾下的那套说辞,也是半信半疑。

这些个文官都是黑心肝的!

当然祖大寿也自认为不是啥好人。

只有都不是好人的人,才能更快的发现对方话里的漏洞和陷阱。

“督师意让何人领兵袭击清军大营?”

“还是吴三桂。”洪承畴看着正在卸甲的辽东将士:

“他麾下儿郎颇为精锐,只需挑选三千人,尝试纵火袭营即可。”

说道纵火,祖大寿不自觉的翻了下酸水。

尽管大凌河粮尽的时候,也曾吃过人肉。

但守卫锦州粮草充足,可是因为蒙古人投降失了外城,柴火非常难得。

在辽东这地界又不能拆了屋子烧火,只能搜集一些牛粪马粪,最终大量燃料还得用干了的人粪煮饭用,就是利用率不如牛粪高罢了。

毕竟人也不总是吃草,锦州又不同于松山有树可以砍。

人体排出来的玩意晒干用来煮饭,需要克服极大的原始欲望。

就如同段子流落荒岛一样,为了活下去只能吃牛粪,好消息是牛粪有的是。

祖大寿忍不住吐了下酸水,撇过头去点点头。

对于洪承畴的谋划他也没有什么特别的补充,只不过吃饭的时候悄悄叮嘱自己的外甥勿要深入,免得皇太极布置了后手。

毕竟这种情况,清军不可能部防备的。

最主要的就是惊吓养病的皇太极为主,至于杀了重兵防守的大清皇帝,祖大寿都不做这种梦。

无论是明军还是清军都等待着夜幕的降临。

装病的皇太极更是一夜都没睡,等到了四更天,才在临时营寨外传来扔罐子射火箭之类的呼喊声。

早有准备的清军立即就缠上去与吴三桂厮杀。

吴三桂记着祖大寿的教导,又没有取得如期的战果,便直接撤军。

皇太极一直秉承着理智,只要吞掉这伙明军,他这两年就算没有白费。

纵然盛京被锤匪偷袭,他也不在乎。

可天不遂人愿。

就在皇太极下令若是洪承畴从多尔衮布置的防线内通往杏山,他一定斩了多尔衮的话后。

明军突然就转向西方,奔着蒙古方向跑了。

“速速派多铎追击。”皇太极气得青筋暴涨,多铎也是领命而去。

倒是一旁的范文程思考着,是谁给洪承畴的勇气奔着蒙古喀喇沁部落走的?

这背后有没有贺今朝的影子,他既然派人偷袭了盛京,又派人接应明军,然后联合洪承畴在山脉当中打埋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