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24章 回江宁(1 / 1)

七月十二日上午,永平侯府一大清早就开始忙碌起来,大门外头也早已经备好了马车,用过早膳,徐章、明兰,徐青山、洪氏,还有祖父祖母一大群人,便坐着马车奔着许家去了。

如今的明月,早已经挽上了妇人发髻,穿着一身月季色的长裙,打扮的并不张扬,身边也只带着四个女使,一个嬷嬷。

四个女使之中有两个是从小和明月一起长大的,一直在明月身边伺候,很是当用,还有两个,则是明兰一手训练出来的女护卫,负责贴身保护明月的安危。

至于那个嬷嬷,也是从明月很小的时候就到的徐家,原本是在洪氏身边做事的,可洪氏不放心明月,担心她做不来管家的事,就把这个嬷嬷给了明月。

明月和许圭的东西带的倒是不少,箱笼行礼什么的,他们自己坐的车子里头装了一些,后边专门用来装行礼的也满满当当的装了一整车。

至于许圭,除了贴身的小厮之外,只带了两三个跑腿的小厮,至于一路之上护送他们去密州的护卫,也是出自徐章麾下,拢共有二十人。

好在如今世道还算太平,许圭又是带着印信去密州上任的,沿途若是遇上什么事情,还能凭着印信去各地的周县衙门寻求帮助。

否则的话,徐章定是要亲自护送他们到密州去才能安心。

一大家子人一路相送,直至出了新曹门,又往外走了半里路,眼看着就到了官道交叉的路口,一行人这才驻足道别。

石老太太和洪氏拉着明月的手,百般叮嘱,一路小心,到了密州之后该如何如何照顾丈夫,打理好家事之类的话。

严大娘子和许贞、许圭的母亲姚氏则是叮嘱明月若是许圭有什么做的不好的地方,让她多担待之类的,尤其是要是,还说要是许圭闹什么幺蛾子,让明月尽管写信告诉她,到时候姚氏亲自跑去密州,好好的教训教训许圭。

许贞对许圭也交代了不少,不过大多都是些官面上的事情。

辰时二刻,小夫妻俩一步三回头,依依不舍的上了马车,挥手和众人道别。

徐章的心情其实挺复杂的,明月几乎是他看着长大的,如今却忽然成了家,嫁了人,成了别人家的新妇,就连名字前头,也得冠上夫家的姓氏。

日后别人称呼明月,都只会叫她许徐氏,或是徐大娘子。

徐章终于能够理解,当初明兰出嫁之时,盛老太太心里的感受了。

明月走了没几日,眼看着快到七月下旬了,老爷子和老太太却吵着要回宥阳去了。

秋收马上就要到了,虽说如今家里的田地庄子都交给了庄户佃户们耕种,可老爷子和老太太大半辈子的时间都花在了田地里头,偏生耕种这事儿,还得看老天爷的脸色,两个老人家心里头放心不下,已经迫不及待的想要回去看着了。

徐章虽然想留祖父祖母在东京多住些时日,让他和明兰在他们跟前多尽尽孝心,可祖父祖母不喜欢住在东京,更想念家里,对此徐章也没有半点法子。

不只是徐老爷子夫妇俩,徐青山和洪氏在东京也待不住,也提出要回江宁照顾自家生意。

如今夫妻俩一个管着青山商会,一个负责家里的酒楼生意,也都是大忙人。

青山商会经过几年的沉淀,如今雪花盐的生意已经做遍了整个大宋朝,由南至北,从东到西,基本上每个地方,都能看到有雪花盐在售卖。

而且价格也不算离谱,比起市面上价格最贵的精盐来说,青山商会的雪花盐,不禁卖相更好,没有异味,价格也要低上一成。

而且小九小十如今正是蒙学的时候,若是学业耽搁的太久了,怕是前头夫子教的东西到时候都给忘了。

徐章自然知道,这都是借口罢了,无非就是他们在东京待得不习惯,觉得规矩太多,在家还好,若是出了门,那一言一行,都得斟酌再三才行,免得给徐章招来祸患。

七月十六日,老太太和洪氏就开始收拾东西了,二婶和二伯也不放心家里的生意,可偏生长梧这边又出了何氏这么一档子事儿,淑兰作为长梧的亲姐姐,自然的过去多陪陪何氏,说话开导。

徐文在军营里头负责的又是火器,如今天工营的研究进入到新的阶段,交给别人看着,徐章不放心,便只能徐文亲自上阵。

明兰又得忙着家里家外的事情,打理整个侯府,可徐文和淑兰的两个孩子就没人照料了,最后徐青禄和傅氏两人商量再三,还是决定让傅氏留下来,

也算是帮淑兰分担一下,照顾两个小豆丁。

自从那日英国公府见过张三姑娘之后,顾二去英国公府的次数明显多了起来。

隔上个几日,便提着礼物去英国公府拜访,美其名曰是求见英国公老将军,可徐章怎会不知道他那点花花肠子,尤其是每次过去,都不邀徐章一起了,典型的过河拆桥,卸磨杀驴。

话虽如此,可答应了顾二的事情却不能不办。

七月十八日早上,送走了徐老爷子他们,徐章让王破敌去大理寺衙门招呼一声,便径直拉着明兰去了盛家。

寿安堂里,小夫妻俩一左一右,坐在盛老太太边上。

“你祖父祖母他们都走了?”盛老太太问徐章道。

徐章点头道:“孙儿和明兰刚刚把祖父祖母他们送上船!”

盛老太太点了点头,眼底闪过一丝不舍:“这次分别,也不知道下次还能不能再见!”盛老太太素来就不是那等喜欢伤春悲秋的人,可在徐章和明兰面前,却总是难免真情流露。

而且盛老太太和徐老爷子的年纪都大了,在这个人均寿命只有五六十的社会当中,到了盛老太太和徐老爷子这个年纪,是真的活一天少一天的了。

而且宥阳远在千里之外的江宁府,便是坐船,那也得花上大半个月的功夫,到了盛老太太和徐老爷子他们这个年纪,未来的日子里都充满了不确定性,谁知道今儿个一觉睡下去,明日一早还能不能再睁开眼睛。

人上了年纪,体质也变差了,身体都得小心的调养,哪里还能和年轻人那边,长途跋涉,舟车劳顿的往返。

“姑祖母若是在东京住腻了,不妨回江宁看看,如今咱们家在金陵那边,也置了不少产业,宥阳老家那边的宗祠,也早就兴建好了,姑祖母还没去看过的呢!”

徐章微笑着说道。

一旁的明兰也说道:“官人说的是,成天待在这深宅大院之中,日子枯燥乏味的紧,祖母不妨趁着现在回江宁看看。”

“行了行了,这事儿容我考虑考虑,你们俩呀,就别一个劲儿的撺掇我了!”盛老太太也笑着说道:“趁着如今还能动弹,回江宁去看看倒也无妨,正好呀,还能回宥阳老家拜祭拜祭盛家的列祖列宗!”

说着说着,盛老太太的语气就变得有些唏嘘:“别等着再过两年,老的走不动了,到时候再想回去,可就难咯!”

“祖母这说的什么话!”边说明兰还不忘拿起放在手边的刚刚洗好,果皮之上还沾着晶莹水珠的鲜嫩樱桃,往老太太嘴里递过去。

“祖母的身子健朗着呢,将来定是要长命百岁的,孙女儿和官人,还有哥哥姐姐们,都还得好好地孝顺祖母呢!”

“哈哈哈!”

刚刚吃下明兰喂的樱桃,盛老太太高兴的大笑起来:“你这丫头,还是和以前一样,这小嘴呀,就跟抹了蜜似的。”

“都是祖母教得好!”明兰一边挑选着樱桃,一边撒着娇。

盛老太太脸上笑意更胜,转头看着旁边正拿着小刀切西瓜的徐章:“瞧瞧你媳妇,哪里还有个当家主母的样子,还不赶紧说说她。”

徐章把切好的西瓜堆了一小碟,递过去给老太太。

“有没有样子,那也是当家主母,若是在外头,自然都是听我的,可在家里,我这个做夫君的,也只能听明兰的了,哪里还敢说她。”

徐章摊开双手,一脸无奈的道。

盛老太太没料到徐章会这么说,愣了一下,随即便又哈哈大笑起来。

旁边站在后头的房嬷嬷,看盛老太太脸上的灿烂笑容,听着屋子里头回荡着的老太太那爽朗酣畅的笑声,脸上也不禁露出笑容来。

其实盛老太太私底下是很严肃的一人,平日里不苟言笑,屋子里头大多数时候也都是安安静静的。

就连盛家的主君盛紘还有主母大娘子王氏在寿安堂里,举止神态都异常的小心谨慎。

也就是在明兰和徐章面前,盛老太太才会露出现在这一面。

房嬷嬷是打心底里头替盛老太太高兴,老太太苦了大半生,从侯府的嫡出独女,变成一个孀居抚育亡夫庶子的孤寡夫人,自从嫁到盛家之后,除了头两年,之后的大半生,盛老太太脸上出现笑容的次数,两只手都能数的过来。

可自从将明兰接到身边将养,自从徐章来到盛家求学之后,盛老太太脸上的笑容才逐渐多了起来,以前大病小病常年不断,现如今吃的比以前多了,身子骨也更加硬朗了。

盛老太太看看明兰,又看看徐章,眼底的笑意是怎么也藏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