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7章 设立弘文馆(1 / 1)

晁天将册子接了过来,一首一首仔细看来,不住地点头,这些人不愧是学富五车之辈,出口成章,即兴赋诗,每一篇都是佳作。

当然自己的就算了,当文抄公还是低调一点的好。

晁天看完之后,便将册子给了刘伯温众人。

老看几个人围在一起,互相品评,摇头晃脑,晁天又想起来了昨夜宴会之上的突发奇想。

当即,晁天便将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

没想到晁天说完,便得到了刘伯温,李善长等人的一致同意。

当即,几个人又兴奋的商讨一阵,最后这才最终确定下来。

在将军府的旁边,设立一处庄园,名叫弘文书院,占地旷达,前前后后三十多院落,亭台楼阁,小桥流水,美轮美奂。

晁天设立弘文书院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聚天下英才。

弘文书院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弘文馆,设立弘文大学士十八位,弘文学士若干,招纳饱读诗书,满腹经纶的有识之士,为晁天所用。

第二部分则是弘文书院,设立书院掌院,教授,讲师职位,负责招收天资聪颖少年,传授学问,培养人才。

如此一来,只要运转得当,晁天将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人才补充。

这一举措,立马得到了麾下一众文臣的一致同意,由刘伯温亲自书写公告,杜如晦负责具体弘文书院的筹备。

镇东大将军府弘文书院公告一出,惊动了朝野上下,大江南北,几乎所有读书人都知道了镇东大将军晁天要设立弘文书院的消息。

晁天名满天下,诗词歌赋更是流传广泛,如今招贤纳士的公告一出,天下有识之士纷纷云集。

短短三个月时间,前来弘文馆报名的读书人便有三千多人,一时间整个济州城之中到处可见文质彬彬的读书人。

叮,系统发布任务:宿主设立弘文馆,招纳天下学士,请宿主一月之内,招募真才实学文人一百人。

系统奖励:唐宋元明清名相各一人,随即抽取。

晁天坐在大将军府书房之中查看着报名文人的名单,突然耳边传来了系统的声音。

一个月之内,招募一百位文人,这个任务看似没有任何难度,毕竟这才刚刚开始就来了三千多人。

可是系统任务之中还有一个附加条件,那就是真才实学,系统的判定标准非常只高,想要招募一百人,恐怕就没有那么容易的了。

让晁天欣喜若狂的是接下来的奖励,唐宋元明清名相各一位,那也就是说可以一次性得到五位名臣。

五位青史留名的大才,一但加入,晁天麾下官职的空缺将瞬间被填补,实力如虎添翼。

“又是一个月的时间,看来有些匆忙啊。”晁天看着手中的名单,喃喃自语。

晁天也有些不太自信,短短一个月的时间,到底能不能招募一百位真才实学的文人。

“元芳,去将刘伯温,房玄龄,杜如晦,李善长四位先生请过来。”随即,晁天便吩咐了旁边的李元芳一声。

李元芳应声离开。

没过多久,刘伯温四个人便陆续来到书房之中,朝着晁天躬身施礼,各自落座。

“叫四位先生前来,有一件事情要商议。”

晁天看了一眼手中文士名单“弘文书院公告发出去这才几天,便已经来了三千多人投奔,这是好事。”

“可是人一多,便有些鱼龙混杂,良莠不齐,弘文馆日后责任重大,其中人才宁缺毋滥。”

“所以我准备设立考场,自诗词、策论、经史为题目,考察这些文人的真才实学,择优录取。”

“四位先生以为如何?”

晁天将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

听得晁天的计划,刘伯温四个人互相看了一眼,都没有第一时间说话。

晁天有些疑惑,难道自己的办法不好?怎么会没有人说话。

随即,晁天将目光看向了旁边的刘伯温。

刘伯温感受到晁天的目光,微微一笑“主公的办法很好,可是如此一来,便不仅仅是招募幕僚,而是科举取士,难免会被人留下把柄。”

听得刘伯温解释,晁天这才恍然大悟。

如今他还是宋朝之臣,开科取士只能是皇帝陛下去做,他晁天虽然是道君皇帝身边红人,可是开科取士那也是僭越之举。

“既然如此,四位先生有什么好的办法?”晁天有些苦恼,随即问道。

房玄龄微微一笑,手捋须髯“此时易尔,主公可还记得那日我等举办酒宴,开怀畅饮。”

房玄龄一提醒,晁天眼前一亮,恍然大悟。

对啊,将这些文人聚集起来,举办酒宴,只需要让他们各自出一篇文章便可,到时候凭借文章,便可怼他们文采一清二楚。

而后择优录取,也不算是科举取士,只是民间宴会而已,流觞曲水,为一时佳话,还能够扩大影响力。

一石二乌,何乐而不为。

不得不说,手下有人出谋划策的感觉就是爽,通透。

“既然如此,此事便由军师负责。”当即晁天看向了旁边的刘伯温。

镇东军不仅仅是一众猛将名声在外,晁天身边出谋划策的军师刘伯温同样被所有人熟知,由他出面,再好不过。

“是。”刘伯温也知道他是最好的人选,当即躬身施礼,接下了任务。

三日后,在弘文书院后面花园之中,五千文人墨客的聚会开始了。

唐宋以来,还从来没有过如此人数众多的文人墨客聚会,盛极一时,亘古未有,弘文书院名声再次被人所熟知。

晁天,刘伯温等镇东军高层出席,晁天又被迫的做了一首诗词,将整场宴会推向了高潮。

五千多人,五千多篇策论在第二天摆放在了晁天的书房之中。

晁天,刘伯温,房玄龄,杜如晦,李善长,祖士远,管元纬等人足足谈论了三天,才将人选确定下来。

晁天明确要求,宁缺毋滥,若是文章不好,即便是一个人没有,也不会滥竽充数。

“启禀主公,这一次通过的文士,有九十九人,这里是名单。”刘伯温将他们谈论完的结果递给了晁天。

九十九人?

竟然是九十九人,距离系统规定的一百人只差一个。

“五千人之中,都凑不齐一百人?”晁天疑问的问了一句。

刘伯温如实回答“在下等人全都是按照主公所指定的标准挑选的,的确只有九十九人通过。”

“真的就不能再找出一个人了吗?”

晁天还是有些不死心,又问了一遍。

刘伯温摇了摇头“我等仔细核对数遍,的确只有九十九人。”

听得军师刘伯温回答,晁天这才放弃了,转头看向了手中的名单。

陈东,欧阳澈等名字被晁天所注意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