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3章操作系统发展策略(1 / 1)

开挂的创业日常 静衍 5160 字 3个月前

这天上午,林睿和李亚勤正在讨论关于操作系统的发展问题。

李亚勤道:“以目前业界的格局,想要在操作系统有所建树,占领一部分市场,智能手机的兴起是一个机会。”

“根据林总的那份规划,这款以物联网为基础的操作系统,根据侧重点不同,不但能作为智能手机的操作系统,也是一款Pc端操作系统。”

“Pc端咱们可以缓一缓,这方面微软的优势太明显,很难找着机会。先集中精力研发手机操作系统,等在智能手机操作系统上有所建树,有了用户基础和影响力,在慢慢的向Pc端操作系统发力。”

林睿点了点头道:“我也是这么考虑的。如今智能手机兴起不久,特别是国内,接下来几年将会迎来巨大的换机潮,只要操作得当,占领一部分市场,并不是太难的事情。”

“等未来在智能手机操作系统站稳脚跟,再进军Pc端操作系统,希望就大了。这点可以学习苹果,未来同时进入手机和Pc端两大操作系统。”

李亚勤道:“林总说的有道理,未来公司可以向这方面进行发展。不过,操作系统要快速推广,开源很重要,公司有必要先推出一款开源操作系统。”

林睿思索了一下:“先推出一款开源的操作系统,学习谷歌的安卓?相比安卓,还是封闭的苹果系统体验更好。”

李亚勤点点头表示认同,随后又所道:“苹果的系统体验确实好,如果学习苹果,公司未来需要涉足硬件,甚至要推出自己的手机和电脑。”

林睿愣了一下,推出自己的手机和电脑!

这一点他倒真没考虑过,只是单纯的想开发一款操作系统。

仔细想了想,如果学苹果那样推出一款封闭的操作系统,确实需要推出自己的手机和电脑,不然系统怎么推广。

只是手机、电脑,和全部是虚拟的互联网软件产品不一样,涉及到很多硬件,不是那么容易做成的。

想了想问道:“你的意思是?”

李亚勤道:“我认为公司应该首先推出一款开源操作系统,让各大手机厂商可以免费使用,然后以入股或者其他方式,拉拢国内的手机厂商。”

“不指望他们放弃安卓系统,但可以拿出一部分手机使用新系统。”

“再加上公司投资了这么多创业公司,那么多的互联网软件,让他们把各自的产品,移植到新的操作系统上也不是难事。”

“这么一来,基础的软件生态就建立起来了。”

“有手机,有生态,就可以积累用户了,慢慢的完善手机生态圈。”

“未来如果想学习苹果,有开源系统建立生态,再现有生态的基础上,推出封闭的操作系统,就简单了。”

“用户和生态都是现成的,只要用心打磨,很容易发展起来。”

林睿想了想,确实是这个理。

“你说的有道理,时间不等人,操作系统也不是那么容易研发出来的。咱们有必要集中全部精力,先开发出一款操作系统推向市场。”

“如今正在智能手机爆发的前夕,必须趁这个机会,开发出一款成熟的操作系统,推向市场,形成生态。”

“只要这一步目标达成,接下来不论是推出封闭的操作系统,还是pc端的操作系统,就容易多了。”

见林睿同意自己的观点,李亚勤挺高兴的。

又讨论了一会,两人把这方面的事情确定下来。

接下来未央研究院,将拿出大部分资源和人力,以物联网为基础,研发一款开源的操作系统。

经过刚才的一番谈话,林睿对于硬件也有了兴趣。想想如果有一天,学习苹果,建立一个完整的生态圈,推出自有品牌的手机和电脑,那是什么感觉。

询问了一下李亚勤,他对此也挺看好的。未来手机系统形成生态,硬件方面再掌握一定的核心技术,就是入场做手机的好时机。

两人讨论了一会核心技术的问题,李亚勤又提供了一些建议。

“要进入手机行业,单纯的组装厂前途不大,需要掌握自己的核心技术,这才是立足顶端和塑造品牌的底气。”

“智能手机最关键的两样技术,一个是操作系统,一个是芯片。”

“操作系统是公司接下来的主攻目标,这方面不用操心,芯片却非常麻烦,以目前国内的水平,重头开始自研,很困难。”

“但是,想要打造品牌,特别是高端品牌,没有自己的技术不行,特别是自主品牌的芯片,很重要。”

“就像国外的高端品牌,苹果和三星,都有自研的芯片。国内别看这么多手机品牌,很难发展成高端,倒是华为的海思芯片不错,未来有希望进入高端市场。”

林睿道:“芯片确实是个难题,如果想自研芯片,有什么简单有效的办法?”

李亚勤道:“芯片这个行业,技术积累很重要,想从头开始打造,没有几年时间,连门都入不了。”

“最合适的入场方式是收购,只要目标合适,人才、技术、产业链都有了!”

林睿点点头道:“收购也是一个不错的方法,不过有实力的芯片公司大部分都在国外,西方这方面对国内限制很难,怕是很难。”

李亚勤道:“不一定收购国外的,国内也有做的不错的芯片公司。技术方面虽然和国外的有一定的差距,但基础很牢固,有自己完整的技术体系,只要加大投资力度,慢慢的也能发展起来。”

林睿道:“你是说…”

李亚勤道:“林总听过展讯吗?”

林睿摇了摇头,他对互联网熟悉,对国内的芯片公司了解的不多。

李亚勤道:“展讯是01年成立的芯片设计公司,到现在11年了。有独立的知识产权和技术体系,基础非常扎实,主要从事无线宽带技术、信号处理技术、IC设计…”

“包括新一代的专用基带芯片、多媒体芯片、射频芯片…这方面仅次于华为海思,是国内最好的芯片公司之一。”

“03年就研发出世界首颗多媒体基带一体化单芯片,04研发出世界首颗双模基带单芯片,技术积累很雄厚。”

“07年在美国达斯纳克上市,最高市值超过30亿美元,不过最近两年,由于智能手机横空出世,展讯在这方面发力有点晚,并不被美国投资着认可。”

“目前,展讯在美股的市盈率仅十倍左右,相比美国的芯片公司低了很多,市值也一直在10亿美元上下起伏。”

“把展讯放在美国,自然算不上出色,和美国的芯片公司相比,竞争力并不高,这也是市场认可度低,股票低位运行的原因。”

“但是,放在国内就大不一样了。”

“如果收购下来,就有了成熟的技术专利和发展思路。只要肯投入研发,即便技术上差国外那些芯片企业一些,但有自己独特的产品体系和芯片体系,只要时间充足,总有追上的一天。”

听完李亚勤的介绍,林睿眼前就是一亮,10亿美元并不贵,即便溢价50收购,也才15亿美元,100亿人民币出头。

这样的优质企业,公司只需要拿出二三十亿现金,剩下的银行就能解决。

而且,最关键的是,展讯是国内的企业,收购不存在任何限制。

林睿越想眼睛越亮,看着李亚勤,再次开口道:“不错,展讯确实很合适,可以考虑收购,国内还有什么值得收购的芯片公司吗?”

李亚勤看林睿的样子,显然心动了,面对这么有魄力、有闯劲的老板,他也知无不言。

想了想,再次开口道:“另外还有一家总部在魔都,叫迪锐科的芯片公司,实力也很不错,10年在纳斯达克上市,现在市值6亿美元左右。”

“这家公司主要从事射频IC,积聚了大量在数字、模拟电路、射频系统、功率放大器、信号处理的技术。”

“能生产多种芯片,包括通讯支持芯片、广播通信芯片、机顶盒射频接收、移动电视信号接收器和调谐器、卫星电视高频头、无线数据连接芯片。”

“手机上的芯片也分很多种,迪锐科能对展讯做一个很好的补充,也是一个合适的收购目标。”

“除此之外,国内还有不少有潜力的芯片公司,或者在其他领域发展不错的芯片公司。”

“不过,公司接下来要进入智能手机市场,我认为从技术积累和研发实力上来讲,这两家公司比较合适收购。”

“如果未来顺利收购、合并两家企业,公司在芯片上的短板就能补齐,虽然短时间内技术还会落后,但慢慢的总能赶上来。”

林睿点点头,有些兴奋。显然对他的回答很满意。

两人又聊了一会,把需要处理的事情确定下来,这才结束谈话。

随后林睿吩咐秘书沈菲,让她找人收集一些手机相关的技术资料,还有国内相关产业链的一些公司,特别是国内排行前列的芯片公司的资料,都要整理过来。

傍晚,林睿刚吃过晚饭,打开笔记本,沈菲整理的资料已经发过来了。

点开邮箱,里面收集相关的技术资料和产业链公司都有,还有国内芯片公司的一些资料。

先看了看展讯的资料,05年研发出有自主产权的多媒体娱乐手机芯片;06年研发出有自主知识产权GSM/GPRS基带芯片。

07年研发出支持HSDPA功能的手机核心芯片,并在同年8月份,研发出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世界首颗商用AVS音视频解码芯。

08年展讯成功收购美国射频芯片公司Quo乳m

In,并且发布全球首款单芯片四卡四待手机。

随后才后知后觉的,进入智能手机芯片设计,去年1月份发布了全球首款40纳米低功耗商用多模通信芯片。

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除了华为海思,展讯是国内最有实力的手机芯片设计商。

确实值得收购。

随后又翻到迪锐科芯片公司,和李亚勤介绍的差不多,也是国内极具实力的一家芯片设计厂商。

资料上剩下的芯片公司还有很多,不少公司实力不弱。不过都是其他产业上的,与智能手机有关,又有雄厚技术基础的,只有这两家。

随后又看到国内芯片代工龙头“中芯国际”,作为国内最大的芯片代工厂,从资料上的介绍看,中芯国际发展很坎坷。

相比零几年的辉煌,现在已经没落了。

“中芯国际”2000年成立,当时作为重点工程,受到国家的重点关注和重视,首期募资就有10亿美元。

02年0.18微米逻辑制程通过验证并实现量产,然后开始大肆扩张。

03年再次募资6.3亿美元,04年中芯国际于纽约、香港两地实现上市,融资近18亿美元,当时市值超过60亿美元。

手里的现金,加上银行的大批贷款,中芯国际开始在多地建厂,迅速扩大产能。

当时芯片出货量仅次于台积电和英特尔,排名全球第三,三星半导体仅排名第四。

随后台积电感受到威胁,加上中芯国际的研发团队很多来自台积电,负责人张汝京也是台积电曾经的高层之一。

于是,开始在国际上大肆状告中芯国际侵犯它的知识产权,官司一直打到09年。

官司缠身,让中芯国际的发展也一落千丈,到了09年,台积电看中芯国际没了威胁,双方这才和解。

然后三星半导体瞅着机会,用几倍的工资从台积电挖了一大批技术人员,甚至包括台积电的技术部门负责人梁孟松,三星半导体从此开始崛起。

台积电最近又开始和三星在国际上打官司,可惜三星背后是美国爸爸,台积电也无可奈何,只能慢慢耗着。

经历过这么多波折,到现在为止,中芯国际市值才三十多亿美元,销售额连零几年都不如,确实让人感慨。

林睿倒是看得心中一动,芯片制造,作为芯片产业链上的关键一环,非常重要,能不能找机会插一脚。

全资收购下来,估计很难。芯片制造作为国家发展布局的重要环节,它的重要性,不是个人能承担的。

而中芯国际作为内地芯片生产的龙头企业,重要性不言而喻,想收购下来太难了。

不过,在公开市场吸纳一些股票,机会合适再注入一笔资金入股,成为中芯国际的大股东,是不错的策略。

看完有关芯片的资料,林睿又开始翻看智能手机的相关技术和产业链企业。

心底暗自盘算,有合适的就收购几家,或者投一笔钱,控股几家,掌控不分智能手机产业链,扶持相关产业的发展。

有些技术和芯片相比,虽然算不上核心技术,不那么引人注目,但只要技术领先了,还是很有竞争力的。

请:m.yqtxt.cc